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公、勞、農、健保
《職災篇》從職場第一天保到人生最後一天
文/鄭慧菁 | 2010.05.01 (月刊)

歷經一整年的低潮,今(九十九)年經濟狀況終於有點起色。回顧去年,全年平均失業率達五.八五%、失業人數六三萬九千人,雙雙創下歷年新高紀錄。面對龐大的失業人口,政府祭出多項就業方案讓民眾暫時有份工作,但是許多連就業方案都沒有機會參與的人,不得不承認,那段時間好險有失業給付。

勞保六十年 投保人數破九百萬

勞工保險是民眾辛勤工作一輩子的基本靠山,雖然許多人認為單靠勞保,還不足以維持良好的退休生活品質,但看在一些沒有勞保的民眾眼裡,勞工保險老年給付確實是一份令人稱羨的退休保障。

勞工保險局副總經理羅五湖回憶,在民國四十年代草創時期,大家對勞保的接受度不高,第一年投保單位只有五百五十四個,投保人數也只有十二萬六千多人,沒想到六十年後的投保人數突破九百萬人。

年金上路 長壽有保障

隨著國人平均餘命愈來愈長,九十八年一月一日,實施五十八年的勞工保險,正式轉型為年金制度,所有符合請領年金資格的勞工朋友,只要離職退保,就可請領這項「月退俸」、活到老領到老,填補「長壽風險」。

勞保給付項目不斷增加,給付條件不斷放寬,成為無法納保的族群極力爭取的權益。連私校教師都寧願被外界抨擊有損師德,堅持走上街頭要求公保轉勞保。勞保的保障究竟有多好,有私校校長計算自己投入公保的月退俸,比學校加入勞保的司機還要少。

除了退休,勞工保險制度提供勞工朋友生、老、病、死、殘等,全方位的生活保障。此外,發生在工作中的職業災害,就醫時獲得的醫療給付不會被洽收健保部份負擔費用,有些醫院特別在急診室門口掛有明顯告示,提醒因工作受傷的勞工,別忘了拿職業傷病門診單請醫師填寫,以確保勞工權益。

職業災害與職業病

因為風險無所不在,為提供工作傷害的保障,政府特別制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提供勞工職業傷害和職業病雙重保障。

勞工在工作期間受到職業傷害,例如被保險人在鐵工廠工作,手指不小心捲入機器中,導致三根手指斷裂的意外,或早上從日常居住處所到工作場所途中發生車禍,導致小腿骨折等,只要符合「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的規定,就可認定為職業傷害。

因工作環境導致物質中毒產生續發症,或生物性危害及物理性危害引起的疾病及續發症,目前勞保職業病種類項目共有一六三項,只要符合勞工保險職業病種類表規定的種類項目,就可認定為職業病。

精神疾病 納職業傷病表

由於職場壓力大,患精神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去年十一月勞委會已將精神疾病納入職業傷病表中,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邱一航表示,職場容易罹患的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失眠或恐懼症。

精神疾病的歸因困難,勞工懷疑罹患憂鬱症、妄想症、躁鬱症、恐慌症,甚至暴食、厭食症等精神疾病,需經三位含精神病及職業病專業醫師鑑定確認與工作壓力有關,必要時勞保局還須派員訪查工作地點和住家,鑑定通過才能視為職災,一旦確診除可向勞保局申請職災傷病給付、職災失能給付外,就醫時還可免健保部份負擔。

邱一航表示,精神疾病容易受人際關係影響,發作的時間點,是認定是否由工作引起的重要依據。臨床上一名個案,在換工作五個月後,被同事排擠而復發精神疾病,可以認定是由工作引起;另一案例在同一工作十年都沒有任何異狀,卻突然出現情緒失常的現象,過程中看不出工作有任何改變,與工作的因果關係難以認定。

偶發事件也是造成精神疾病的原因,曾有一名送貨司機在工作途中遭遇車禍,小腿骨折住院治療,外傷痊癒出院後返回工作崗位,但對騎車心生恐懼,無法擔任送貨員的工作,被迫離職。

這名患者在工作上遇到某些危及生命的事情,出現「不合比例的情緒反應」,產生逃避行為,屬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能伴隨反覆經歷、易夢、驚嚇、絕望等症狀,精神科醫師於是幫他開立診斷書,再尋求其他專業醫師鑑定是否符合職業病。

職災保護法 提供傷殘死亡保障

根據勞保局統計,九十八年度勞保被保險人因職業災害請領傷病、失能或死亡給付金額約四○億一千萬元;因職業傷害導致死亡或傷殘者共五萬八一五二人,其中死亡為六四四人,失能為三五六三人,傷病則有五萬三九四五人,平均每天有一五九位勞工因職業傷害致傷殘或死亡。

羅五湖表示,職業災害保護法補助對象涵蓋有加勞保及未加勞保的職災勞工、事業單位,及職業訓練機構、相關團體。

九十八年度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各類補助,投保勞保職災勞工補助一萬四○三八人次,約二億五二一六萬元;未投勞保職災勞工補助則為三二九人次,約六四三九萬元。

勞保一甲子 財源大受挑戰

勞保在今年正式走入一甲子,老年給付已邁入成熟期,實施年金後的財源問題也逐漸浮上台面。根據勞保局統計,截至去年十二月底,符合請領老年給付資格者有一七九萬餘人,應支付金額一兆五三八五億餘元,超過今年二月底普通事故保險基金餘額二八二二億餘元,假設符合資格被保險人同時請領給付,勞保基金將出現一兆三億元的缺口,立刻破產。

羅五湖表示,符合請領條件的民眾同時請領是一個假設條件,事實上被保險人會在實際退休時請領老年給付,截至今年一月底,請領年金人數約為七萬一千多人,同時請領的情形尚不至於發生,但他坦言,勞保財務狀況在保險費率長期並未相對調整,在給付項目不斷增加,給付條件不斷放寬的情形下,導致保險收支連續數年呈現逆差。

勞保債務 留給後代子孫承擔

此外,由於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為提升勞工朋友老年經濟生活品質,有尊嚴的享受老年退休生活,實施勞保年金後,年金給付所需給付成本遠較一次金為高,在給付替代率一.五五%的情況下,精算費率需高達二二.○三%才能平衡。

為免財務過於嚴重失衡,配合勞保年金的實施,勞保條例同步施行勞保費率自動調整機制,上、下限訂於七.五%~十三%,扣除一%由就業保險計收,實收費率為六.五%~十二%。未來若選擇年金人數持續增加,加上國人壽命不斷延長,費率上限雖為十三%,但調整幅度顯仍不足以支應。

隨著少子化人口結構轉變,新加保人數減少,預期保費收入將不斷減少,支出則不斷增加,保險財務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預估勞保基金將在十餘年後轉為負值。這一代勞工朋友享受到勞保年金的好處,卻將過多的債務給後代子孫承擔,政府早已著手規劃因應,但民主時代凡事尊重民意、講求立法,任何解決方案都需要民眾支持才能推動,衛生署長楊志良推動二代健保改革引起軒然大波,拯救勞保基金的路勢必也荊棘密佈。

強迫儲蓄+勞保年金 退休生活有保障

羅五湖談到,經建會分析退休後應有七成的所得替代率才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在少子化的趨勢下,養老不能靠小孩,也不能全靠社會保險制度,只能靠強迫儲蓄來累積,有工作時就要投入養老準備。以投入職場三十年的勞工為例,退休後勞保所得替代率約為四五%,勞基法規範雇主提撥的勞工退休金約可提供二十%,剩下少部分不足的五%就要自行提撥,每個月從薪水中強迫儲蓄一筆錢做退休規劃,才能讓老年後的生活更有保障。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投保旅平險 掌握5大原則
中秋4天連假,許多人早已規劃好旅遊行程,壽險業者提醒民眾,盤點隨身行李的同時,別忘了投保旅平險...
市場訊息
元大人壽:做好自主健康管理 手術險也能有外溢效果
面臨高齡化、少子女化、資源有限等社會趨勢,民眾除了擁抱健康,也需要提前為家人與自身建立人生完整的防護...
健康醫療百科
麻醉風險 應由合格醫師把關
麻醉是高風險醫療行為,必須由專科麻醉醫師評估病人體況後施行,臨床上許多病人對於全身麻醉後是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