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46.6%糖尿病友 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
文/江星翰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6.03.10 (新聞)

台灣每10人就有1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2014年再次蟬聯10大疾病之首,健保支出較前一年度成長3.6%,占全年健保總醫療費用的7.4%,一年至少耗盡健保453億點。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糖尿病人口中有46.6%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有4分之1患者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接受透析治療的末期腎臟病患達73,339人。

腎臟負責維持體內水分恆定、酸鹼平衡、血壓穩定、製造紅血球生成素和維生素D3,且排泄及代謝等功能,當腎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身體會出現水腫、代謝性酸中毒、高血壓、貧血和腎性骨病變,毒素長期累積體內也容易產生皮膚癢、瘀青、流血不止等病徵。

腎臟病變為5期,發展至末期腎病變,也就是第5期,腎絲球過濾率(GFR)低於每分鐘15毫升,須進行腎臟替代療法,包含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臟移植等。

「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洗腎)」和「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都有健保給付。雙和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佑瑋表示,「血液透析」以導管將血液引流,再把血中毒素脫除,引回乾淨血液,整個療程須在醫院進行,一週3次,每次約3.5~4小時;「腹膜透析」則利用肚子微血管,將葡萄糖水灌入腹腔,將毒素引出,治療過程不限地點,但1天使用3~4次,每次約30分鐘,僅適合無特別禁忌症者使用。而上述2項透析治療,殘餘腎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

至於最理想的腎臟替代療法「腎臟移植」,同樣具健保給付,但台灣器官捐贈風氣不盛,腎臟移植的機會可遇不可求。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不是愈早登記就能愈早獲得受贈資格,捐贈的器官會根據驗血資料(ABO血型配對和HLA配對等),從中找尋最合適的受贈患者,進行移植手術。而手術成功後,仍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避免產生排斥反應,又得避免因免疫力降低感染其他重症。

上述3種腎臟替代療法,都只能代替腎臟功能運作,無法恢復既有腎功能。因此,預防腎病變最好的辦法,除了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外,飲食也須避免過油、過辣、過鹹,更應隨時補充水分、不憋尿,勿濫用成藥或不明偏方。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唯一具有保障功能的美元資產
美元保單主要分為傳統型及投資型,兩者在保費繳交及資金運用、風險承擔等方面,都有不同。 ...
市場訊息
第一金人壽:第二屆公平待客評核結果出爐 第一金人壽獲金管會肯定
金管會2020年7月2日公布第二屆公平待客評核結果,第一金人壽榮獲列名壽險業排名前20%之業者,屬金...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台股「盤中零股交易」將上路 帶你快速看懂新制度 降低投資門檻 有助小額投資
今年的台股市場有兩大交易制度的調整,逐筆交易新制已於3月份上路,而10月26日即將實施「盤中零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