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疫苗防疫小心副作用
文/周采萱 | 2014.04.01 (月刊)

桃園小虎妹從2011年7月開始,常常不明原因發燒,漸漸不能走路,同年11月到教學醫院兒童感染科就診住院,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胸椎第七到第九節發生感染性脊椎炎以及椎體旁、硬腦膜外膿瘍,另外腎臟有異質性病灶,懷疑為膿瘍,並且有疑似肺外結核,進行清創手術後,診斷為胸椎脊椎骨炎。

免疫學及遺傳基因檢查都正常的小虎妹,遲遲找不到病因,直到衛福部疾管署研究檢驗中心檢驗後,才發現兇手竟然是卡介苗菌株!由於胸椎已經因感染嚴重受損,影響發育,部分臟器也受到影響,小虎妹不僅留下大小腳的後遺症,還可能得一輩子穿上鐵衣。

台灣還有許多像小虎妹一樣的卡介苗感染受害兒,日前疫苗接種安全監督聯盟發起人卓淑渝與立委、卡介苗受害兒家長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完善疫苗接種風險告知,讓家長與孩子有權選擇是否接種疫苗。

卓淑渝指出,大多數的家長為孩子簽下卡介苗接種同意書之前,只知道接種後孩子身上會留下小傷疤,卻不知道卡介苗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近三年來,台灣平均每年有25至30件申請卡介苗接種受害救濟給付案件。

活性減毒疫苗,較容易引起併發症

根據統計,從1989年到2013年底,國內獲得預防接種傷害救濟的案件,第一名是卡介苗132件,其次依序為H1N1新流感疫苗75件、季節流感疫苗66件、三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60件,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40件。

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許志全指出,疫苗預防疾病的原理是將少量、減毒過後的病原體注入到體內以產生抗體,當真正的病菌入侵時,體內才有足夠的抗體對抗。

接種疫苗雖然可以達到防止疫病的效果,卻也可能因此引起併發症,疫苗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主要跟疫苗種類以及接種者體況、年齡、免疫以及基因功能等因素有關。

目前疫苗的型態大致上可分為活性減毒疫苗以及非活性疫苗,前者如卡介苗、口服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以及水痘疫苗等,是將病原體經過減毒程序後,保留活性狀態打入人體,進而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免疫效果較好,通常只要打一劑就可產生足夠的抗體,效期至少十年以上。

非活性疫苗則是將已死或沒有活性的病原體送進人體,製造過程容易,但免疫效果比活性減毒疫苗低,需要多次接種,例如A型肝炎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注射小兒麻痺沙克疫苗、流感疫苗、B肝疫苗等,且這類疫苗的效期較短,大約只有3~7年左右。

不論是活性減毒疫苗還是非活性疫苗,都必須經過繁複且嚴謹的實驗才能上市,一般而言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不過,免疫系統不佳,甚至是有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的幼兒,可能沒有能力抵禦活性減毒疫苗帶來的病原體,因而引起嚴重併發症。

以卡介苗來說,接種後會在注射的地方引起免疫系統攻擊,而在皮膚上反覆出現小膿瘍,大約要20到30天後才會痊癒,如果病菌沒有在接種部位被殺死,隨著血液經過淋巴,則會由淋巴周邊的免疫機制防禦,因此會有淋巴腫大、疼痛的情況,若病原體仍沒有被消滅,才會進一步侵犯骨頭、引發骨髓炎等。

台灣新生兒卡介苗接種與日本同樣選用致病率較低的「東京172」菌株,衛福部指出,台灣幼兒注射卡介苗發生骨炎、骨髓炎的比率約百萬分之55,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容許的百萬分之七百。

卡介苗有風險,孩子打不打?

由於卡介苗有一定的風險,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施打,成了許多家長的疑問。

「在兩害相權取其輕之下,幼兒還是應該要打卡介苗。」許志全說,大部分的幼兒常規疫苗引起併發症的機率都在百萬分之一以下,卡介苗因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因此產生併發症的機率較高,但是,幼兒出生後如果沒有接種卡介苗,可能會感染結核菌,引起結核性腦膜炎、瀰漫性結核,甚至結核性骨髓炎等,造成終身殘疾甚至死亡,感染率以及危險性都比卡介苗要高的多。另外,在感染結核菌的期間,孩子也可能成為結核菌的傳染源、進一步危害其他兒童的健康。

疫苗接種安全監督聯盟藥師江和結表示,疫苗接種引起併發症的機率低,但病原體的潛伏期很長,如卡介苗接種後三年內都可能發生骨髓炎,許多幼兒發病時,家長與醫生都沒有聯想到可能是疫苗引起的感染、及時治療,而導致嚴重後遺症,提醒家長應事先了解各種疫苗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就醫時也應提醒醫師孩子曾接種哪些疫苗。

流感肆虐,該打疫苗嗎?

小孩要打常規疫苗,成人也有許多疫苗可打,例如A型肝炎、子宮頸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冬季流行性感冒肆虐,政府與醫院大力宣導體弱民眾應該要打流感疫苗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許志全認為,相較於幼兒施打的常規疫苗,接種流感疫苗的必要性其實不高。

許志全指出,流感疫苗從接種到發揮功效通常要三到四周,換句話說,民眾必須要在流感高峰期之前一個月施打,才有足夠的抵抗力度過高危險期,以台灣來說,通常十月進入秋冬交替之際就要接種。由於流感疫苗的效期只有六到八個月,太晚施打不但沒有幫助,等到下一次的流感高峰期到來前,疫苗也早已失效。

儘管政府一再宣導免疫力較差的長者、幼兒應施打流感疫苗,但是這些族群其實也容易因為抵抗力不佳而對疫苗產生不適反應,另外,在沒有打疫苗的情況下得到流感,身體也會自己產生抗體,假設全面性施打流感疫苗,雖然可以控制疫情,但是也讓人體失去自然產生抗體、抵禦下一次感染的機會,當流感病毒在非高峰期大舉入侵,或是有變異時,反而會造成大流行。

江和結也披露,流感病毒種類繁多,每一次流行的病原體都不盡相同,生產流感疫苗的藥廠,必須在接種高峰期前半年到一年左右,預估下一次會流行的病原體,再生產對應疫苗,也就是說,流感疫苗並不能預防所有的流感病毒,而政府、醫院等單位每到流感高峰期尾聲時,都會特別提醒長者與幼兒施打流感疫苗,來消耗當季多餘的庫存疫苗,令人很難不質疑施打流感疫苗的必要性。

身體不適、精神不濟,別打流感疫苗

許志全提醒,除了曾經對流感疫苗產生嚴重不適的民眾之外,對蛋過敏(流感疫苗由雞胚製成)、身體不適,甚至是精神不濟、心情低落好長一陣子都會影響免疫力,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如果接種後產生嚴重不適,或引起高燒不退等,也應該立即就醫,了解是否與接種流感疫苗有關。

如同保險無法百分之百保證理賠一樣,疫苗雖然可以預防疫病發生,卻無法完全保證不會產生其他併發症,不論是幼兒或成人,施打疫苗前都應該先了解疫苗種類以及副作用。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脊椎變形難走 須進行截骨矯正
經營果園的林先生,僅三十多歲就因僵直性脊椎炎造成脊椎嚴重變形,身軀如拐杖無法平躺入睡,走路時只能垂頭...
市場訊息
食藥署:臨床試驗知多少,三心守護不能少
近年來,由於生技醫藥領域蓬勃發展,再加上COVID-19疫情催化新藥研發進度,不少研發中的新藥已逐步...
調查&排名
保險新鮮人的職涯願望
時序進入杜鵑將謝、鳳凰蓄勢待「花」之際,保險財金科班應屆畢業生,大多已積極展開求職大業。擇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