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規律運動,可抗憂鬱
文/何楷平 | 2014.09.23 (新聞)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估,到了2020年,憂鬱症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我國中央研究院一項研究也顯示,台灣憂鬱患者較過去20年,增加了1倍。
若情緒低落、食慾降低、失眠等症狀持續2週以上,可能就是憂鬱症前兆,應盡速就醫。專家指出,除了必須按時服藥,運動更是抗憂鬱的好方法!每天運動30分鐘、持續3個月,將有助於改善憂鬱症狀,例如健走、慢跑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醫師表示,憂鬱症大致可分為「輕度憂鬱症」和「重度憂鬱症」,輕度憂鬱症和患者本身性格有關,若長期處於壓力大的環境,雖不至於造成工作障礙,但會影響生活品質;重度憂鬱症則和外在事件有關,例如長期失業、失去摯愛等,患者可能會出現情緒低落、不想動、不願說話、認知行動遲緩、自殺傾向等症狀。另外,嚴重身體疾病、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能間接引發憂鬱症。
若情緒低落、食慾降低、失眠等症狀持續2週以上,可能就是憂鬱症前兆,應盡速就醫。專家指出,除了必須按時服藥,運動更是抗憂鬱的好方法!每天運動30分鐘、持續3個月,將有助於改善憂鬱症狀,例如健走、慢跑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醫師表示,憂鬱症大致可分為「輕度憂鬱症」和「重度憂鬱症」,輕度憂鬱症和患者本身性格有關,若長期處於壓力大的環境,雖不至於造成工作障礙,但會影響生活品質;重度憂鬱症則和外在事件有關,例如長期失業、失去摯愛等,患者可能會出現情緒低落、不想動、不願說話、認知行動遲緩、自殺傾向等症狀。另外,嚴重身體疾病、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能間接引發憂鬱症。
憂鬱症發病高峰年齡為30至40歲,其中又以女性、失業、低教育程度以及患有身體疾病者居多。若診斷為憂鬱症者,應定期服藥3至6個月,每天規律運動,也有助於改善憂鬱,醫師建議,若身旁親友出現憂鬱傾向,應協助患者就醫,適時給予關心、鼓勵,陪同患者外出運動,以避免病情惡化。
編輯推薦 | ||
醫療、健康保險 都是染色體的錯
在台北市政府地下一樓的喜憨兒餐廳,可愛的唐寶寶天使專心一意地在工作,他們彬彬有禮又帶著滿臉親切... | 健康醫療百科 潛藏於麵包的恐怖分子
麵包似乎總是和陽光連在一起,不只因為色澤,也因為香氣,更在於兩者有共同的記憶,在第一道曙光中,... | 財經時勢 始源愛犬咬死人 寵物險有用嗎?
本文重點:全台每年有2.1萬人被狗咬傷而就醫,耗費高達3千萬元的醫療資源。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