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搶救水桶腰「挑食」很重要
文/周采萱 | 2012.02.01 (月刊)

九十九年國人十大死因以惡性腫瘤為首,占所有死亡人數二十八.四%,死於心血管疾病(心臟疾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則占二○.七%,六十五歲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更將近二分之一。

而現代人飲食精緻化,加上工作久坐、運動量少,又常以美食來犒賞平日工作辛勞,使得國人肥胖率高達三十八.四%,平均每十個國人就有三到四個屬於過重或肥胖。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這些數據都代表國人的健康情形還有待改善。

聰明吃 減少身體負擔

邱淑媞指出,西方國家因為居住型態與經濟差距等原因,蔬果取得不易且價格昂貴,相較起來,台灣蔬果產量大、價格也便宜,加上能運動的地方不少,算得上健康友善環境。

不過,國人要取得垃圾食物的方便度也比西方國家高,從小吃攤、吃到飽、下午茶餐廳林立,就能略窺端倪。邱淑媞指出,在這樣矛盾的環境下,「挑食」就顯得非常重要。

邱淑媞說,外食族應該盡量選擇低油、低鹽、低熱量的「三低」菜色,增加蔬果攝取並減少食用垃圾食物,如此一來,除了可維持自身健康,也能督促餐飲業者推出更多健康料理,讓飲食環境更友善。

邱淑媞特別指出,烘焙食品常使用人造油,吃進人體後會產生反式脂肪,是心血管的一大殺手,雖然有業者標榜以天然的動物性油脂取代,但是動物性油脂也很容易在血管內沉積,建議少吃。

降低熱量、鈉、脂肪的攝取與減少體重、增加運動量等,都被國外研究證實能有效減少慢性病用藥,邱淑媞說,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三高患者,尤其更要落實這種「一加四減」的生活方式,才能常保安康。

不「藥」減重 做好長期抗戰準備

減肥幾乎已成為全民運動,塑身美容業者與醫院減重門診,更是想要快速瘦身者常用的管道,但邱淑媞指出,減重是為了健康,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去醫療化且不花大錢的減重方式,才能一生受用。

過去有不肖業者販售宣稱可以短期內減重的藥物,萬芳醫院減重中心主治醫師林硯農指出,這類藥物可能是氣管擴張劑,或是來源、製程不明的藥物,甚至摻有毒品,讓身體一直處於亢奮的狀態,造成心悸、手抖或失眠等症狀,在減去體重的同時也賠掉健康。

林硯農強調,減重必須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若是單靠飲食控制就想短期內達到減重目的,復胖率高達八成,且減掉的可能是水分,復胖的卻是脂肪,體脂率會越來越高,之後要減重就更困難了!

消耗大於攝取 減重的平衡法則

林硯農表示,減輕體重的不二法門就是熱量消耗多於攝取。必須攝取均衡、適量的飲食,才能讓身體維持正常運作,而運動則可以消耗多餘的熱量並且提升身體機能。

林硯農談到,即使身體不動,為了維持機能也會消耗的熱量,就是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大約占身體整天熱量消耗的六十%,剩下的四十%則來自於平時工作、走動等,基礎代謝率會隨著年齡而下降,而且難以提升,只有運動才能真正增加熱量消耗。

但並不是積極運動體重就會乖乖下降,林硯農說,運動一段時間後,身體驚覺熱量一直被大幅消耗,會以降低基礎代謝率或增加食慾等反抗手段來留住熱量,此時體重的減少就會停滯,不少減重者很容易在遇到體重數字聞風不動的瓶頸時放棄。

林硯農談到,在減重前期,養成均衡飲食習慣與運動同樣重要,必須雙管齊下,除了能增加體重的變化之外,也能加強減重者信心,尤其飲食控制難免會在朋友邀約聚會時破功,只要維持運動習慣,就算偶爾放鬆吃多了,也不用擔心復胖,長久下來,不但可以達成減重目標,也養成了健康的生活習慣。

除了運動,多喝水也能幫助減重,邱淑媞說,水是對身體最沒有負擔的飲品,能幫助身體代謝,除了增加飽足感,也能在無形之中減少含糖飲料、甜點的攝取。

健康呷百二 從現在開始

每逢年節,餐桌上總少不了豐盛的年菜,邱淑媞提醒,挑著吃能減少身體負擔,以佛跳牆為例,挑裡面的青菜、香菇吃,避開肥肉、不喝湯,比起照單全收,熱量相對減少很多。除了挑著吃,也要多動,召集全家大小一起散步、走春都是既健康又能培養感情的方法。

邱淑媞指出,工作繁忙,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都是慢性病與癌症的成因,除了遠離肥胖,更應該適時放鬆身心並維持足夠的睡眠,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隨著新的一年到來,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並開始健康新生活,期許自己一個美好未來。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百年公股行庫迎Fintech 林明成:分行可能不見
「銀行可以沒有,但銀行作業不能沒有。」華南金控代理董事長林明成在昨(8月31)日在華南金主辦的Fin...
市場訊息
衛福部:晚期癌友的大福音 台灣個人化精準醫療網成形
個人化精準醫療是世界醫療的潮流,我國致力於發展精準醫療多年,透過跨癌別的全方位基因檢測、智慧化分析,...
人壽保險
壽險保障總盤點!國人平均保額僅136萬
01愈危險愈需要保險!壽險投保率正成長 一場疫情,帶給全球莫大震盪,保險業雖也遭受波及,尤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