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乳房纖維囊腫」 算不算「腫瘤」?
文/楊國康(核保、理賠諮詢醫師) | 2003.11.01 (月刊)

被保險人「是否患有癌症或未經證實惡性或良性之腫瘤、大腸息肉?」是要保書上詢問的告知項目之一,但在實務上「乳房纖維囊腫」是否屬於「腫瘤」卻常引起理賠爭議,因此我們特以左頁的訴訟案例,來討論相關問題。

普羅大眾對醫學名詞難有明確認知

左頁呈現的這個案例十分值得討論。首先針對「腫瘤」的定義,如果我們強調要保書是屬於大眾化的制式契約,其條款的遣詞用字都應該依據常識來解讀,那麼,就一般社會大眾的認知而言,「腫瘤」這個名詞應該是「泛指出現在人體的不尋常塊狀物」,而出現在乳房的塊狀物,應該概括了病歷表上以英語記載的Mass、Breast Lump、Tumor、Lymphadenopathy、Adenoma、Fibroadenoma、Fibrocystic Disease等,或是診斷書上以中文記載的「腫瘤、腫塊、淋巴腺腫大、乳房硬塊、纖維瘤、纖維腺瘤、纖維囊性疾病、纖維囊性病變」等名詞。而絕大多數的社會大眾、保險從業人員、甚至主司訂定示範條款的財政部、保險司的官員,應該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這些名詞在醫學學理上的明確分野。

以醫學觀點而言,乳房腫瘤與癌症確有因果關係

依循這個思維,保險公司和法官對於本案所牽涉到的兩極化論述,個人認為:某甲在八十九年五月五日,在醫院就醫時右側乳房的良性纖維腺瘤,和同年十月十七日在醫院被診斷出的右側乳房異常腫瘤,而後經過手術並被證實的乳癌,的確存在著因果關係。

其醫學學理根據有二:

◆從八十九年五月五日到八十九年十一月一日,只有短短六個月,實在沒有足夠的醫學資料可以支持,在一個正常的乳房可以憑空長出乳癌。

◆相反地,實在有太多醫學資料不停地告訴我們:不管是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或是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其診斷正確性大都只有八十%到九十%,就算是某甲就診醫院的報告,也只有:乳房超音波檢查對於乳癌、良性腫瘤以及全部硬塊的精確度分別是八十三%、六十三%及七十五%,比起乳房攝影對乳癌、良性腫瘤以及全部硬塊的精確度分別為七十三%、四十一%及六十八%稍高。其他醫院,包括長庚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等的報告,也相差不大。一九九九年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報告更強調,乳房攝影能夠在非觸診期(還摸不到)就能偵測乳癌,但是對於已經摸得到的乳房腫塊或是其他乳房病變,乳房攝影不能排除有無乳癌;換句話說,乳房攝影可以確定乳癌,但是不能夠確認不是乳癌。

因此,究竟本案是由正常乳房在六個月內長出乳癌的可能性比較大?還是正好屬於未被正確診斷出來的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機率比較大?十分值得探討。

臨床醫學與保險醫學存在著差異

通常法官在審理案件時,都特別強調事故和證據必須具有絕對之關聯性,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證據到哪裡,就辦到哪裡」。可是,這項論證正好和臨床醫學、以及保險界的風險評估精神背道而馳;臨床醫學所面對的致病原因、風險因素以及各項特殊檢查,和疾病的確實診斷,常常具有相當的關聯性,但是常常沒有絕對的必然之關聯性,而保險業所嘗試承擔的未來風險,更是著重於或然率、可能性以及大數法則,這和法官辦案時所秉持的必然之關聯性距離更遠。

因此,在出現類似乳房良性纖維腺瘤是否是腫瘤的爭議時,法官會尋求主治醫師或醫學專家表示意見的辦案方式,絕對值得尊重。但是,在思考最後的論斷時,法官也可以把要保書所訴求的,一般社會大眾的認知考慮在內,而對於臨床醫學和保險業實務中所無法達成的必然之關聯性這項原罪,似乎值得列入考量。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防癌要保險!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癌症時鐘為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2022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9...
財經時勢
六都市長候選人保單 平均每人申報8.6張 這兩家壽險公司最受青睞!
隨著選戰逼近,六都市長選情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不少地區民調呈現膠著狀態,各陣營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爭取市...
市場訊息
中國信託:展望2016全球投資趨勢論壇 美元升息牽動走勢 找出最佳投資組合
2015年國際情勢多變,總體經濟與全球金融市場齊步動盪,在邁入2016年之際,美國聯準會(Fed)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