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醫療、健康保險
讓照顧者 喘口氣
文/周采萱 | 2012.03.01 (月刊)

日前一名八十四歲老人因不忍愛妻久病臥床,又擔心自己先走一步妻子無人照顧,竟將螺絲起子釘入妻子頭顱致死,引起社會極大震撼,這樁悲劇的發生不單只有老年照顧問題,也突顯出家庭照顧者身心所背負的龐大壓力。

根據研究,長期照顧家人的家庭照顧者,八成七有慢性精神衰弱,六成五有憂鬱傾向,二成確診為憂鬱症,且死亡率比非家庭照顧者高出六成!

家庭照顧者 八成是女性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社工員張筱嬋指出,除了照顧老年、失能的家人之外,廣義的家庭照顧者也包含照顧幼兒、家人生活起居的角色,其中有八成為女性,推估全國有七十二萬名家庭照顧者,佔人口比率三.一%。

張筱嬋指出,並非所有家庭照顧者一開始都能認同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原本健康的家人因車禍、中風等突發性事件而需要照護時,更讓照顧者難以接受,而產生許多疑問與負面想法,造成心理壓力。

張筱嬋更進一步指出,許多背負重擔的家庭照顧者並非獨自一人,當家中成員需要照護時,經濟壓力常隨著增加,因此家人間會決議讓薪水較高的人繼續工作(通常是男性),薪水較低的人承擔照顧責任,以兼顧經濟來源與照顧責任,除此之外,女性常被認為具細心、溫柔、和善的特質,並從小被教導必須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的責任等,而成為理所當然的照顧者。

長期照護 身心壓力大

談到照顧者一開始面臨的困難,除了必須突破心理障礙外,對疾病認知不足、照護技巧不熟練也是照顧者必須突破的難關。

張筱嬋以常見的失智症為例,若不了解失智症的特性,面對初期失智症長者無緣由的責罵,照顧者會認為被針對、否定而感到無辜,甚至與長者產生衝突、關係破裂,但是若對失智症有一定了解,情緒就不至於因為患者的言行而有太大起伏。

學習使用各種照護工具、熟悉照顧技巧也是家庭照顧者必經的歷程,張筱嬋舉例表示,半身癱瘓的患者如廁時,照顧者必須學習如何將患者從床上移動到輪椅上,再從輪椅移動到馬桶上,並幫忙患者穿脫褲子、清潔擦拭,最後再回到床上,這一連串的過程,都必須經過層層關卡才能完成,並且要顧及患者的舒適與自尊,對照顧者而言壓力不小。

張筱嬋指出,除非是受過正規訓練的家庭照顧者,否則一般人需要運用到移位、翻身、拍背、餵食等技巧時都會感到手足無措,甚至因照顧疏失導致二度傷害,那種慌亂與無助的心情,是從未經歷過的人完全無法想像的。

隨時待命 八成照顧者睡不好

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針對服務對象的統計顯示,家庭照顧者平均照顧年數為十年,每天照顧時數長達十四小時,八成以上的照顧者最希望可以好好放鬆休息、睡個好覺。

而一項針對家庭照顧者的睡眠情況調查更指出,只有兩成的照顧者能夠連續睡眠超過四小時,有八成的人必須隨時保持在淺眠、警醒的狀態中,更有一成八的照顧者必須依靠藥物入睡。

張筱嬋指出,全職家庭照顧者除家人的照顧責任外,通常也會連家事一併包辦,白天必須照顧病人、趁病人休息時趕快完成家事,晚上更要時時隨侍在側,不論是病人半夜咳嗽、翻身或是如廁,都得起床協助,並保持警覺以防止突發狀況,睡眠毫無品質可言。

長久下來,龐大的壓力使家庭照顧者的心理、生理健康成為隱憂,張筱嬋指出,不少人為了繼續照護工作,已經視失眠、肌肉嚴重疼痛為常態,只靠藥物及意志力支撐,成為「隱形病人」。

照護時間長 社交活動銳減

張筱嬋指出,即使家庭照顧者有其他家人,要換手也不容易。

她談到,家庭照顧者往往都是因為第一個學會照護技巧或照護技巧最好而肩負主要的照顧責任,無法換手的原因可能是其他家人必須維持經濟,或不願意分擔照顧責任,也可能是主要照顧者因為不放心而不願意換手,但不論是哪一種,家庭照顧者的社交圈都會因為私人時間銳減而縮小。

照顧者背負著龐大的身心壓力,若沒有適當的管道宣洩、舒緩,後果恐不堪設想。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家庭照顧者自殺或殺害被照顧者的主要原因,五十六%是照顧者健康狀況不佳,其次則為心理精神健康不佳,占四成七。

張筱嬋說,成為家庭照顧者後,減少社交頻率是必然的,但不該因此喪失自己的社交圈,讓生活完全被照顧責任填滿。

喘息服務 讓照顧者喘口氣

要讓家庭照顧者有時間放鬆、參與社交活動暫時脫離照顧情境,必須有人暫時接手照顧工作,除了家人的支援外,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鄧素文指出,目前政府正在推廣的長照十年計畫也提供了喘息服務,透過補助的方式提供家庭照顧者一個可以休息的時間。

鄧素文指出,喘息服務補助以實際補助為主,是由政府委託的廠商派遣合格照顧服務員暫時接手照顧工作,符合申請條件的被照顧者,一般收入家庭,由政府補助七十%費用,中低收入戶補助九十%,低收入戶全額補助。補助天數需由各縣市長照管理中心評估,照顧輕、中度失能者,每年最多補助十四天,重度失能者每年最多補助二十一天。

長照資源 急窮優先

針對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張筱嬋指出,即使最高補助二十一天,家庭照顧者平均一個月仍休息不到兩天,因此希望政府能擴大到每年五十二天,也就是讓家庭照顧者至少能周休一日。

鄧素文則回應,長照十年計畫分為八大服務,所需專業人力、財源均十分龐大,必須分階段規劃,無法一次到位,但未來喘息服務會以照顧者周休一日為目標。

鄧素文指出,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若取消年齡限制,需要增加三十億元左右的經費,加上擴充補助天數為每年五十二天,總共需要兩百億財源,她表示,長照資源需要慢慢擴充,在分配上應以「急」、「窮」為優先,最後才會成為普遍的基本服務。

關懷照顧者 從「心」出發

張筱嬋說,家庭照顧者每天面對被照顧者與家庭瑣事,與外界的接觸非常少,因此家人的言語與行動支持就顯得相當重要。她建議,家人陪同照顧、就醫,或適時的給予稱讚、幫忙分擔照顧工作,即使只是買包紗布,或暫時頂替照顧工作兩小時,也能減輕一些照顧者的壓力與孤獨感。

張筱嬋特別指出,也有家庭照顧者不敢或不願意尋求協助,若家人能主動詢問,或積極了解,家庭照顧者與家人之間也能產生良性循環。

如果身邊的朋友正擔負著照顧責任,張筱嬋建議,偶爾撥通電話表達關心,或約對方出來小聚、聽對方說說話,都能讓照顧者喘口氣。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公勝保經:分享愛的企業 四度蟬連保險龍鳳獎 榮獲畢業生最愛
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4月10日於台北寒舍艾美酒店公布「全國財金保險系所畢業生大調查」,公勝...
市場動態
上山下海玩遍台灣 有風險 不靠保險?
因應遊客需求,潛水、溯溪、攀岩、飛行傘、熱氣球……無論上山下海,都有活動...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購買富邦權證滿額即可抽西堤餐券、東京雙人機+酒
最近台股波動劇烈,加權指數拉回修正再加上放寬漲跌幅限制,使得台股的操作難度提高,富邦證券金融市場部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