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創43年利潤高峰的經營祕訣
文/吳易書 ; 攝影/豆照勳 | 2006.05.01 (月刊)

今(95)年第一季對新光人壽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因為光單季稅後的獲利金額就直逼79億元,不僅超過去(94)年一整年約74億元的獲利成績,更是新光成立43年以來獲利的最高季。看到這麼亮麗的成績單,新光人壽總經理潘柏錚露出滿意的笑容,不過卻再三強調這可不是他的功勞,而是靠所有新光同仁們努力掙來的。

從台大法律系畢業後,潘柏錚當了1年兵,一退伍就進入新光人壽工作,從通訊處辦事員,歷經助理督導、組訓課長、分公司經理到總公司的副理、協理、副總經理、資深副總,到現在的總經理一職已歷經37年,對他來說,新光不僅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後一份。而到今年4月底為止,潘柏錚接任新光人壽總經理一職就滿3年半了,看著新光人壽成績斐然,潘柏錚欣慰極了;在新光獲利又創高峰的同時,潘柏錚接受<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的專訪,談他對這幾年保險市場急遽變化的看法,還有領軍新光3年半來達成的具體成果。以下是專訪摘要:

傳統壽險業務員人數逐漸減少

<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問(以下簡稱問):接掌總經理一職3年半來,您看到了哪些具體成果?

潘柏錚答(以下簡稱潘):若單就業務面來看,新光人壽93年的新契約保費收入超過500億元,到今年4月4日,資產更是突破1兆;近3年來新光人壽的獲利可說創新高,包括92年的稅後盈餘達50.53億元、93年達65.39億元、去年則為73.93億元,不僅逐年遞增,且光今年第一季的獲利就衝到78.97億元,不僅是新光成立43年以來獲利的最高點,也超過去年一整年的獲利金額,而這主要與去年新光一號REIT獲利35億元、34號公報增加9億多元及民眾趕搭最低稅負制施行前的末班列車有關。另外,基於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和利率不斷調降,許多保險公司都面臨需要增資的壓力,更突顯保險業者在資產負債配置管理以及風險控管的重要性,新光也率先成立資產負債管理部門。

問:這幾年保險市場變化很大,您認為保險業務員會不會越來越少?

潘:其實這幾年來傳統業務員是逐漸減少的,且主要是轉到其他行銷通路。從壽險公會統計的業務員登錄人數來看,這幾年整體傳統業務員人數皆維持在33萬人左右,變化不大,但若以保險公司的個別行銷通路來看,業務員人數是呈現逐年減少的,其中有些是流動到保險經代人公司去,這主要與近年來保險通路多元化有關。

新光人壽 多方嘗試各種行銷通路

問:新光目前最著重在哪些行銷通路的發展?

潘:在行銷通路上,目前新光是朝多元方向進行,且以前碰都不碰的保經通路,也從去年開始接觸。但有人質疑,多元化的行銷通路難道不會影響到傳統業務通路的發展嗎?其實是不會的,因為新光有透過策略規劃將各行銷通路的商品獨立區隔出來,仔細劃分後可不讓各通路賣的商品發生衝突。目前新光也有與東森購物合作,在購物頻道銷售商品,其他通路還包括直效行銷及電話行銷等,希望能多方嘗試。

問:傳統業務員逐漸減少,那麼往後保險公司的家數是否也會遞減?

潘:目前全台共有29家壽險公司,往後家數是否有可能減少這我不敢斷定,畢竟家數減少等於是有保險公司被消滅或倒閉,但是我認為有些小型且經營起來很吃力的公司,應該盡量使自己增資順利,而且若「1+1能大於2」,也未嘗不可,否則一旦有業者發生經營危機,其他真正經營穩定的業者也多少會受到波及,因為消費者若看到有保險公司倒閉或產生經營危機,多少會害怕自己投保的公司是不是會發生同樣的狀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金控架構下的壽險公司,經營後勢是很看漲的。

交叉行銷顯現業務員通路的威力

問:為何您認為在金控架構下的壽險公司,經營後勢很看漲?

潘:目前國內在金控架構下的壽險公司只有新光、國泰及富邦三家,以近來讓多數銀行都賺不到錢的卡債問題來看,下有壽險公司的金控卻能將卡債風暴的危機化為轉機。以前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銀行業務員設攤推銷信用卡,但近來的卡債問題讓各銀行的委外行銷業務都緊縮了。不過反觀有近1.5萬名業務員的新壽,業務員同時也是新光銀行的專屬行銷人員,他們從新壽年繳保費4、50萬元以上的保戶中,篩選優質安全的信用卡新客戶,然後要求這些業務員一天至少拜訪10個客戶,行銷刷卡優惠及促銷活動。畢竟年繳保費達數十萬元以上的保戶,絕不可能因為刷卡金額超過2、3萬元就變成「卡奴」吧!而業務員也可藉此機會,轉而提高行銷保單的成功機率,利用「交叉行銷」,化危機成轉機。有鑑於此,目前有不少金控公司都興起想購買壽險公司的念頭,可見壽險業務員通路的威力不容忽視。

問:新光在銀行保險通路的發展情形如何?

潘:去年底新光銀行正式合併誠泰銀行,定名為台灣新光商業銀行(簡稱新光銀行),合併前新光銀行全國分行家數有28家、誠泰則有80家,所以合併後新光銀行分行家數增加為108家,雖然分行家數不多,但去年新光銀行貢獻給人壽的保費也有14億元,雖然佔總保費收入的比例不高,成績也算不錯。今年將保費收入目標訂於80億元,以今年第一季已達到12億元且收入逐月遞增的狀況來看,今年達到80億元目標、甚至要成長到100億元應都不是問題。自從銀行將保險銷售情形列入員工年度績效考核計算後,銀行行員銷售保險的態度便趨於積極;例如新光在今年1月推出的「神來一筆」保單貸款專案,反應就很好,新光保戶只要於期限內申辦新光人壽與新光銀行合作推出的「新光人壽保單ATM現貸卡」,並以該卡新增提領金額,就可享有90天的免息優惠,相較於市場上的小額信貸、信用卡預借現金18%~20%循環利息,或是現金卡一經動用即須負擔10%以上利息,算是相當划算。

問:您認為未來哪類型的保險商品會最熱銷?

潘:台灣已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所以未來醫療險及養老類的商品將非常受歡迎,不過在短期內利率還無法快速回升的情況下,投資型商品的銷售應仍會繼續成長。

勞退年金險是塊吃不到的大餅

問:新光也有加入勞退年金險的經營行列,目前進行的情況如何?

潘:新光人壽是經勞委會核准可承作勞退年金保險的壽險公司之一,目前新光已設計出勞退年金險的商品,並於今年3月2日送金管會保險局審查,預計最快5月中旬新光的勞退年金險商品即可上市。

問:您對壽險公司經營勞退年金險有什麼看法?

潘:政府雖開放壽險公司承作勞退年金險,但對於壽險業者來說,勞退年金險業務其實是一塊「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大餅,因為現行法令規定事業單位必須員工達200人以上才有選擇要不要實施的權利,但國內企業員工達200人以上的根本不到3千家,對壽險公司而言市場太小。除了有員工人數限制外,符合200人門檻的企業,還必須超過一半員工同意才行。就舉我們公司來當例子就好,新光人壽雖有1、2萬名員工,但因為是老企業了,所以年資久的員工佔多數,造成選擇勞退新制的員工比例才2成,根本無法達到有超過半數的員工同意實施的規定。到時新光設計的勞退年金險商品被核准後,業務員拿著這張保單到符合門檻的企業去推銷,被推銷的企業如果反問:「你們新光人壽也有實施勞退年金制嗎?」,等於是自打嘴巴、站不住腳,會讓對方覺得推出商品的公司都不認同這項制度了,怎麼還來要求別人採用?

問:整體而言,您認為勞退年金險能為壽險公司帶來商機嗎?

潘:保險公司銷售保險商品重視的是有沒有利基,以目前的法令推定,勞退年金險對於壽險業來說是沒有任何利基的,因為經營勞退年金不像一般商業年金有利差、費差及死差三項獲利來源,且法令規定保險公司經營勞退年金不得再對勞工收取附加費用,等於是要從保單實際投資與宣告利率差額中反映,就是以利差支應費差;且勞退年金是生存險,所以也無法透過死差獲利。另外,除了企業申請實施的門檻較高外,還有就是年金保險制中勞工自願提繳的6%年金保險費,若不能比照個人帳戶制可自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這商品對民眾的誘因就不大。

退休後要當保險業的志工

在新光人壽37年的日子裡,潘柏錚只請過3天假,而且都不是病假,有2天是因為父親過世所以請了喪假,另外1天則是婚假,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敬業精神。問潘柏錚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早出晚歸,難道老婆都不會抱怨嗎?他泰然地說:「不會啦!因為她已經習慣了!」,他還透露,他和老婆的婚紗照是在結婚滿25週年後才拍的,因為那時剛好婚紗店推出特惠活動,所以被孩子逼著去的。

35年次的潘柏錚,目前年紀已破60大關,問他什麼時候要退休,他回答:「我隨時都可以退休呀!」,至於退休後打算做什麼,他則不加思索地回答「我要去當志工,而且是保險志工,繼續為民眾服務。」,看來保險對潘柏錚來說已成了終身事業,對他而言,一輩子發揚保險大愛是最有意義、也最開心的事。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奇緣
當那個過去總跟我爭論不休的人,在我面前得意地簽下了要保書,我彷彿向他簽了一份賣身契,不但沒有成交的喜...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新光慈善基金會與果陀合作公益方案「活化歷史」 11/25中山堂舉辦文化獎講座
果陀劇場以「促進多元文化融合、文化共享,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貢獻卓著者」為由,得到台北市文化局獲頒的第...
財產保險
新冠肺炎理賠排行榜 「身故保險金」竟不是第一名!
新冠肺炎讓保險公司賠慘了!瑞士再保公布疫情賠款排行榜,但保險公司賠最多的項目,竟然不是「身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