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每個人的資質或有智愚之分,家庭背景或有貧富之異,但終其一生,都會歷經生、老、病、死的生命週期。
另一方面,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的角色與責任,也有所不同,而且幾乎都與金錢脫離不了關係;因此,一個人必須清楚自己的收入與支出、財務需求,並且妥善規劃運用,才能快快樂樂的走一生。
雖然每個人壽命不同,但若以國人的平均壽命約78歲為基準,我們可以把生命週期劃分為學齡期、青年期、壯年期、空巢期、退休期等不同階段;而其對應的社會活動、經濟活動、財務狀況、理財需求等生活元素,也會有所差異。
從上述由生命週期對應的經濟活動、理財規劃、理財產品,我們可以再歸納出下列的理財需求演化關係。
本文將先針對人生五大需求中的「保障」及「理財」需求,探討如何透過基金、保險與信託,做好理財MIT(Manage In Time)。
保障需求的規劃
人生會面臨三大風險,亦即「走的太快(死亡風險)」、「活的太久(生存風險)」、「走不掉(健康風險)」,並且唯有透過妥當的保險規劃,才能有效解決。但不同生命週期面對的風險也不同,保險規劃自然也應有所差異。
學齡期的年輕人,經濟來源基本上依靠家人供應,不必負擔家庭生計,但由於活動力旺盛,面臨的最大風險通常是意外事故,因此,意外險規劃應是學齡期的保障重心。
青年期的民眾雖然已開始就業,經濟能力仍相對薄弱,而且因為開始負擔家計,面臨的主要風險是死亡。除了意外事故之外,因疾病造成死亡或殘廢的風險,亦需考量在內,因此定期險或終身壽險的規劃,是此一階段的重心。
壯年期民眾的工作趨於穩定,收入增加,經濟力相對較佳,但如果尚有負債或子女還在學,仍然必須考量死亡風險,但可因為資產累積或負債減輕,適度降低死亡保險的額度。此外,因為現代家庭多屬雙薪小家庭,萬一夫妻有一方因罹患疾病而無法工作,甚至發生更嚴重的事故,將可能拖垮整個家庭,因此,除了壽險,在保險規劃上,還必須檢視健康醫療險或失能險是否足夠。
民眾到了空巢期,經濟狀況最佳,因為債務大都已經還清,也卸下養育子女的責任,死亡風險對家庭影響的程度已大大降低,隨之而來的是「活太久的風險」。尤其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及生活品質的改善,國人壽命不斷增加,面對未來退休後所得不足的風險,年金險是解決此一問題的最佳選擇。此外,「走不掉」也是即將面對的威脅,因此健康醫療險是否足夠,也須在此階段重新檢視並規劃補足。
已屆退休期的民眾,面臨的是「活太久」及「走不掉」的風險,但因為年齡或身體狀況,此時再購買健康醫療險的機會不大,要讓自己過個尊榮優渥的退休生活,足夠的年金險規劃,才是最迫切需要的規劃重點。
在不同人生階段規劃完整足夠的保險固然重要,但保費若超出民眾的負擔能力,也會讓這些理想的保障規劃,淪為空談。
舉例來說,某位35歲男性若是家庭唯一經濟來源,要負擔房屋貸款及準備子女教育金,如果每月收入8萬元,扣除必要開銷費用及攤付房屋貸款本息後,可運用金額有3萬元,但萬一發生事故,其房貸餘額及準備子女教育金須有1,000萬元才夠時,他應該擁有1,000萬元保額的壽險,才能保障「走的太快」的風險。
但以1張1000萬保額、30年繳費期的「平準保費」終身壽險保單,目前年繳保費約需28萬元,相當於每月需支付2萬3,000元來看,顯然超過他的能力負擔。
不過,如果他選擇購買「自然保費」的投資型壽險,在保額也是1,000萬元的情況下,年繳保費僅約1萬8,000元,扣除危險保費後,仍有剩餘資金可作理財規劃,相對將增加累積財富的機會。
雖然投資型壽險保單的危險保費,會隨著被保險人的年齡,逐年遞增,但因保戶可隨著財富累積及負債減少,彈性調降死亡保額,仍不啻是兼顧風險與規劃的理想方案。
理財需求的規劃
依表1所示,生命週期中收入大於支出的青年期、壯年期、空巢期,也是一般人最適合投資理財的階段;但由於每一階段的財務狀況、家庭責任、理財目的、風險屬性及風險忍受度不同,在理財產品的規劃或資產配置上,自然也應有所不同。
就風險屬性及風險忍受度而言,一般人大抵可分為積極(青年期)、穩健(壯年期)、保守(空巢期)型三種不同屬性。在理財產品的規劃或資產配置上,各類基金、保險、信託商品也有不同的風險等級。
積極型民眾在建立風險性資產及非風險性資產的投資組合時,可配置較多的風險性資產,例如股票型基金、變額年金、變額萬能壽險、特定金錢信託(不保本或條件式保本型連動債)等風險較高商品,以爭取獲得較高報酬率的機會。
相反地,保守型民眾的投資組合,則應多配置在風險性較低或非風險性的資產上,例如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養老儲蓄險、貨幣市場共同信託基金、集合管理運用帳戶等產品上。
穩健型民眾則在積極與保守兩類屬性之間,適度調整。
先保障、再投資,是投資人應該具備的正確理財觀,風險規劃也是財富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唯有從生命週期去探討理財需求,再據以決定基金、保險、信託等商品的配置,才能做好理財MIT(理財須及時)的基本功。
另一方面,保險從業人員也應該警覺,以往商品導向或利潤導向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唯有依照客戶不同的人生階段,規劃及提供最適合的規劃,才能屹立不搖,忽略客戶的真正需求,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康健人壽:每2秒就有一人接受手術 康健人壽享安心專案小資族大『醫』靠
衛生福利部104年醫療統計年報顯示 ,全年度每2秒就有一人接受門診或住院手術治療,加上國人每... | 市場訊息 富蘭克林:美股基金大選以來首見資金流出 美高收債基金續獲青睞.EPFR統計:美股基金遭資金小幅流出8.95億美元資金流入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雖屢創新高價位,惟指... | 健康醫療百科 哺育母乳6個月 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餵哺母乳6個月的女性,死於癌症的風險將降低10%,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7%。若再加上維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