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本刊第一五七期曾提到,美國壽險業為與共同基金競爭,而採用許多經營策略,其中之一即是大力發展投資型保險商品。事實上,在我們更深入了解投資型保險商品之前,有必要先回顧一下,傳統壽險商品的「特點」。
在傳統壽險商品契約中,消費者在約定的時間、繳付約定金額的保險費,而保險公司則是在約定的事故發生時,支付約定金額的滿期金或保險金,因此,在保險期間內,契約雙方依照約定行事,而沒有太多的彈性。
保額應隨家庭生命週期調整
但是因為壽險契約大多是長期性的,而以某一時點所約定的契約內容,例如支付的保險費數額、約定的保險金額與預定利率等,要在未來數十年的保險期間中約束雙方並符合雙方的需要,似乎不切實際。
例如消費者身份的改變(如社會新鮮人、新婚者、為人父母者、已屆退休年齡者等),對保險的需要也隨之而改變。
保費固定,牽制消費者的決策
在保險費的支付能力方面也有類似的情形。消費者在某一時點所做的保險決策,必須在未來仍有能力履行,否則將付出代價。因此,消費者一方面必須考慮到未來支付保險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到取回資金(現金價值)的成本高昂,因此在購買保險決策上,勢必變得較為保守。
雖然傳統壽險商品給予消費者很多機會來修正其原有的契約,例如變更受益人及變更繳費方式等,但大體上而言,這些修正仍是在現有契約的架構下進行,消費者能調整的空間非常有限,而一旦消費者被迫解約時,則將付出龐大的代價。
面對利率風險,業者不敢輕舉妄動
傳統壽險商品的僵固性並不只有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對壽險業者也同樣造成很大的困擾。例如,壽險業者在出售傳統壽險商品時,同時承擔消費者在保險期間中的費用率風險、死亡率風險及利率風險。其中,費用率風險及死亡率風險是壽險業者較能掌握的,而且一般而言,死亡率大多在持續改善之中,因此,長期來看,費用率風險及死亡率風險對壽險業者並未造成太大的困擾,但是利率風險則不然,因為利率波動不定,以及壽險契約的長期性,因此基於財務安全的考量,壽險業者無法在市場利率上升時,承諾給予消費者太高的預定利率。
同樣的,基於競爭因素,壽險業者不願在市場利率呈下降趨勢時,快速地降低承諾給予消費者的預定利率,因此,無論利率是呈上升或下降走勢,每一種情況都使壽險業者陷於兩難。
傳統保單對業者束縛多
因此,傳統壽險契約的長期性及僵固性,對壽險事業的發展至少造成三個限制。
首先,壽險業者承擔消費者的利率風險,而因為承擔這個風險,使壽險業必須收取較高的費用做為補償。
其次,在利率呈逐年上升或逐年下降的趨勢下,壽險業將面對很高的利率風險,而這些利率風險除了增加壽險公司財務經營的困難度之外,也增加了壽險公司發生財務困難的可能性。
最後,傳統壽險契約的僵固性增加了消費者利用壽險商品作為個人理財工具的成本,因為存入與提取都有極大的限制,使消費者不願將太多資金置於傳統壽險商品中,而只是將傳統壽險商品視為移轉死亡風險或生存風險的工具而已,如此一來,壽險商品只佔消費者資金配置的一小部份。
投資型保單為壽險業突破瓶頸
如圖一,依中央銀行公布的「我國家庭部門之金融性資產用途」統計數字中,人壽保險只佔約十%,換言之,消費者口袋中的每一百元,只有十元進入人壽保險公司的手中。這些統計數字一方面告訴我們,目前以傳統壽險商品為銷售主力的人壽保險業的發展受到了侷限。
但另一方面,這些統計數字也意謂著,當傳統壽險商品經過適當修改,成為我們口中的投資型保險商品之後,也許可以為人壽保險業帶來另一波成長。
壽險公司可以傳統壽險商品承保生、死為基礎,結合其他金融商品如共同基金與存款所具有的特性,而產生所謂的投資型保險商品,藉由這些修正,除了壽險公司可以增加一些與利率風險關連度較低的業務之外,消費者也有更多的金融商品可供選擇。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電視節目預告>強制車險理賠面面觀「紅牌重機上國道 明年1月評估擴大試辦」一項與用路人息息相關的政策,將台灣重機路權帶向新的里程碑,也... | 財經時勢 匯兌成本高 8壽險公司獲准增提外匯準備金由於新台幣連連升值,匯兌成本反成壽險業獲利負擔。金管會昨(6)日公布,壽險業前8月匯兌總成本達1,9... | 健康醫療百科 吃Omega-3 降低腦損傷
國外研究證實,攝取過量糖分會對大腦造成傷害,而補充Omega-3脂肪酸則可達到保護大腦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