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有個客戶告訴我,他兒子去年9月開始工作,第一份薪水就去買了投資型保單。但是他兒子對共同基金完全不了解,也只聽說這是一個兼具投資與保險的金融工具。
客戶問我,這樣是否恰當?我告訴他:「投資已經跨出第一步,若能進一步了解投資標的,並且持之以恆,假以時日,定能體驗投資帶來的樂趣與報酬。」
資訊爆炸投資舉步維艱?
在台灣,銷售基金的對象,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銀行通路的客戶,但其實也有許多投資人對共同基金的印象,來自於「投資型保單」。這個兼具保險與投資的金融工具,已成為許多社會新鮮人首次接觸投資理財的叩門磚。
共同基金在台發展雖已近30年,許多海外旗艦型商品近5年才逐步引進台灣。目前,儘管政策對投資海外比重與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仍有限制,不過在境外基金總代理制開放後,已推動台灣基金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新時代。
選擇性多了,對投資人利多於弊。但是該怎麼選基金,似乎跟怎麼選好股票一樣,讓人傷腦筋。
因此財富管理行業興起,專業經理人、投資理財顧問如雨後春筍冒出,資訊愈多,反而讓投資人愈迷糊,到底該怎麼做才好?
資理財一種觀念就夠了!
投資一定要把自己搞得資訊焦慮嗎?那倒未必!
我常對客戶說:「投資理財,一種觀念就夠了。」
這個觀念當然也是關鍵,就是「真正投入資金,並強迫自己關心」。
除了直接向基金公司申購基金的投資人,大多非常清楚自己投資的目標之外,透過銀行指定用途信託帳戶或投資型保單的投資者,大多希望投資工具能有多重功能。
不過,無論透過哪一種途徑,這都將是好的開始。
有些投資人對市場漲跌非常敏感,甚至可以細數琳瑯滿目的基金名稱、投資區域,但是問他投資基金的實戰經驗,答案居然是:「沒有真正投資過!」也有投資人坐擁大筆資產,但永遠想等待低點進場、逢低買進。但等待多年,還是沒進場。因為市場沒有永遠的低點,只有相對的低點。
這些都是投資人經常發生的迷思。
正因如此,我十分鼓勵客戶先投入小部分資金,把這些資金姑且當作學費。
因為一旦開始投資了,銀行扣款確實執行了,才算真正踏進投資理財的領域裡,才會對「市場」有感覺。因為市場的漲跌,自會牽動財富的增貶,哪能置身事外不關心?
認識投資工具建立專業判斷
開始投資後,可以透過銀行或壽險理財顧問,逐步吸收專業知識。
以投資型保單為例,通常保險業務員會為客戶提供一籃子的基金選擇,這是篩選基金的第一步。
此時,投資人應該向保險業務員詢問各檔基金的屬性。因為不同基金的投資地區不同,種類不同,操作差異極大。認識你的投資工具是基本功。
最簡單的辨別方式是,通常投資單一國家的股票型基金,基金波動度(投資風險)會比投資區域型股票基金來得高。例如投資台灣股票基金的波動度,會比投資亞洲區域股票基金高;投資新興市場(如拉丁美洲、東歐、新興亞洲)股票基金的風險,也會比成熟股市(歐洲、美國)高。
此外,一般而言,投資債券基金的波動度,相對較股票基金低。不過,近年風行的高收益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波動度有時候卻與股票基金相去不遠。這是因為這類債券的信用評級較低、倒帳風險較高之故,所以相對要用較高的風險溢酬(報酬率),當作吸引投資的誘因。
因此,在連結高回報率的金融工具時,應該要釐清這些高報酬的原因何在?一味追逐高報酬而忽略高風險,將成為投資死角,不可不慎!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投資型保單連結太多檔基金。
對於保戶來說,若連結太多檔基金,要了解每檔基金及基金相關市場,會比較困難。因此,建議一張投資型保單,最好不要連結超過5檔基金,且這些基金投資的市場,可以儘量分散,連動度愈低愈好,以便享有風險分散的好處。
有些投資人總是一味追逐熱門基金商品,但通常熱賣的基金商品,有不少正是波動風險較高的基金。
如果投資型保單連結的都是高波動度產品,有可能造成資產組合失衡,此時應該請保險業務員協助調整配置。
設定期望報酬率投資期間至少一年
有人戲言:「股票玩當沖、基金炒短線」是台灣人投資的習性。
但基金的設計,本來就較適合長期投資。因為它利用的是時間複利效果,如果當成短期交易工具,能賺錢出場也罷了,偏偏很多人是在頻繁交易中,損失了手續費,卻沒有真正賺到錢。
專業理財顧問應該針對不同投資人的屬性,推薦不同產品。投資人在聽取建議時,如果能明確說明期望報酬率(例如一年希望有一成以上的報酬率,或至少打敗定存),與風險承受度(例如一定時間內可承受至多兩成的資本利損),將更有利於資產組合的配置。
要真正判斷資產配置是否有效率,至少需要連續投資一年以上,才能見真章。建議投資人把基金投資當成儲蓄,就像購買投資型保單的初衷一樣,先強迫儲蓄,再求投資回報,同時還能享有保險的保障。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宏利投信:經濟增長強勁 亞洲房地產市場持續樂觀亨德森遠見亞太地產股票基金經理人Tim Gibson指出,繼第一季度表現疲弱後,日本房產開發商因業績... | 醫療、健康保險 日走7500步死亡率下降 還有相關保險可買!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5月底刊登的研究指出,每... | 市場動態 一種「留愛不留債」的壽險商品
由建華銀行在民國89年10月轉投資成立的「建華人壽保險代理人公司」,成立至今已近6年,短短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