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致勝關鍵:客戶永遠第一
文/顏真真 | 2007.09.01 (月刊)

全球股災的衝擊尚未平息,但一道道針對投資型保單的「緊箍咒」,卻已經毫不留情的迎面而來。「附加費用平準化」、「死亡給付與保單帳戶價值最低比率」,還有在規劃中的「銷售自律規範」,莫不來勢洶洶。

銷售自律規範「殺傷力」恐更大

「附加費用平準化」影響業務人員的佣金收取方式及金額,「死亡給付與保單帳戶價值最低比率」多少將影響保單的銷售,尚未確定實施時間的「銷售自律規範」,後果則是難以預料。

「附加費用平準化」、「死亡給付與保單帳戶價值最低比率」畢竟宣導已久,儘管仍有人感覺「當頭棒喝」,但市場多少已有心理準備。

倒是原本僅規劃適用於結構型債券商品的「投資型保險商品連結結構型債券之銷售自律規範」,由於主管機關打算擴及適用所有投資型保險商品,這點才讓壽險業者忐忑不安。

依照金管會目前所提規劃,將要求壽險業者未來在銷售投資型保單時,必須多方考量保戶的收入、風險接受程度及以往的理財經驗,再依照保戶需求,提供適合的投資型保險商品,以避免產生消費糾紛。也就是必須要為保戶做需求分析。

不過,壽險業者認為,9、10月新制的實施,可充分導正過去最遭人詬病的銷售風氣,沒有必要再訂定規範。況且保戶收入、理財經驗及個人財務狀況,都屬於保戶的隱私,姑且不論怎麼取得及保護這些資料,壽險業者如何確保保戶一定會誠實告知,恐怕都有問題。

至於連結結構債的投資型保單,因不像共同基金等其他投資工具,保戶不能自己選擇投資標的及操作,到底什麼條件下可以出場?什麼狀況不能出場?若不能出場,客戶又要承擔什麼風險?這些都必須跟客戶說清楚,所以才比較有必要訂定銷售規範。

雖然「自律規範」還在討論階段,短期還不會實施,但若金管會堅持這麼做,屆時不僅執行上困難頗多,壽險業者還擔心,業務員可能因為「綁手綁腳」而索性不賣,保戶購買意願也會降低,屆時,壽險業恐將面臨更大的衝擊。

風暴接連來襲 如何迎戰?

面對接踵而來的衝擊,業務人員到底該如何因應?

許多業務員或許還沒有感受到新制的影響。因為在「趕搭末班車」及「逢低布局」的效應下,不少業務員可能還沉浸在「業績長紅」的喜悅中,沒有時間停下腳步,思考下一步要怎麼走。但千萬不要忘了,停售效應所帶來的高成交量,可能只是短暫的,在走向高峰的同時,也要有往下走的心理準備。

其實多數壽險公司早已有所警覺,提早研議因應對策,針對業務員展開一連串新的教育訓練,內容包括如何更慎重的規劃投資型保險的保費與保險金額;如何讓客戶了解新的規定;以及如何用正面心態看待此兩項新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9月佣金平準化新制的實施,業務員首年佣金將大幅減少,業務員若未趕緊調整自己的財務狀況,恐將對自己的生計造成影響。

有些業務員估算,由於新制實施,首年的佣金收入可能會因此少掉三分之一,甚至減少一半,對業務主管的影響可能更大,因為獎金也可能減少。

也因為如此,為了讓業務員提早適應,像是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及台灣人壽等公司,在今年初就已陸續提前實施「附加費用平準化」。

同時,為降低對業務員生計的衝擊,不少公司也研議相關配套措施。

據了解,有些公司計劃在短時間內,以獎勵金或提撥另一筆佣金方式,彌補業務員的收入;有的公司則以調整業績目標計算方式,降低對業務員的衝擊;有的則是縮小首年佣金的調降比例,例如首年附加費用率從80%降至60%,業務員佣金本應同比例調降,但為避免衝擊,佣金的降幅會稍微小一些。

補償金「治標不治本」

但也有壽險公司指出,「補償金」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最重要還是業務人員必須自行調整。首先,業務員應該適應新的佣金遞延發放標準,既然第一年佣金減少,自己的財務安排,也必須跟著重新調整。

同時,由於附加費用率的規範明確,客戶未來在購買投資型保單時,保險公司收取的費用高低,恐怕不再是主要的考量因素。業務員的服務品質、公司品牌、連結基金的績效等,才是重點。因此,與其擔心佣金減少,業務人員不如努力增加專業能力,幫客戶規劃符合需求的保險商品,獲得客戶信任,事業才能長久。

事實上,若單純從客戶的角度來看,「附加費用平準化」因有助於提高客戶首年度的投資金額及比率,反而可以促進客戶購買的意願,也由於佣金遞延,業務員定著率更高,減少孤兒保單的出現,讓業務員更容易銷售。

至於在首年佣金及代理費勢必降低之下,是否會影響保經、保代及銀行保險等通路銷售投資型保單的意願?經代業者分析,由於投資型保單已是市場主流,民眾也有理財上的需求,還是相當看好投資型保單未來的銷售潛力,至於收入可能減少,則以增加銷售佣金較高的傳統型保單來因應。

保單銷售難度勢必增加

對於今年10月將實施的「最低比率」新制,壽險業者指出,投資型保單的節稅功能雖不變,但節稅空間將被壓縮。因為現行大部份的投資型保單,每年繳費最高以保額為限,假設保額為100萬,每年最多可投入100萬元,保單帳戶價值累積沒有特別限制。

但10月1日新制實施後,投保的保單,未來在投入續期保費時,必需檢核最低保險成分比重。以甲型保單,保額100萬為例,在40歲以前,保單帳戶價值累積超過76.9萬(100萬/1.3)時,在續期繳保費或想增額繳費投資時,就必須提高保額,或者贖回保單帳戶價值的部分金額,導致節稅空間遭到壓縮。

不僅如此,由於每次繳費均須重新計算比率,也會增加交易上的麻煩,提高銷售難度之外,對於不想買保障的「純投資」客群的影響應該最大,過去銷售投資型保單強調避稅、投資的業務員或銀行保險通路,也會面臨不小的衝擊。

另外,保險公司的成本也會因此增加,因為必須修改電腦系統建制模式,不論在通報與估算上,都必須更為強化、靈活,以確保符合新的法規。

面對一連串的衝擊,壽險業者普遍認為,儘管短期衝擊難免,但市場需求並沒有消失,加上遊戲規則更加透明化,即使投資型保單的「賣相」可能會比以前稍微差一點,但還是優於一般傳統型壽險保單,因為目前市場利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在目前壽險保單預定利率仍普遍偏低,定存利率也低的情況下,投資型保單不僅有保障,又可自己投資,創造收益,未來仍有其發展潛力。

不過,為了因應市場變化,有些壽險業者透露,未來也會加強投資型保單的商品創新及附加功能,包括在適當時機推出「附保證給付類型」、「內部基金型態」的商品,也有業者推出費用後收型投資型保單或者提供保費回饋金、殘廢豁免保費等新措施。

也可加強銷售傳統型保單

有些壽險業者則認為,傳統型保險商品目前的銷售難度雖然比較高,但隨著次級房貸風暴橫掃全球,保戶已逐漸意識到投資型保單的風險,加上利率開始走揚,此時反而是銷售傳統型保單的好時機。

壽險業者分析,對業務員來說,其實傳統型保單的佣金比投資型保單高,對保險公司來說,這部分的收入也較穩定,有較多資金可運用,有助業者增加投資收益,因此,有些公司也打算強化這方面的業績,希望增加傳統型保單的銷售金額,尤其是醫療險。

有壽險業者指出,業務員只要順應市場變化,比客戶看得更快、更遠,跟著公司的腳步走,也不用太擔心,因客戶的調適能力其實也很強,只要以客戶利益為優先,做好服務,還是可以走出另一片天。








編輯推薦
公、勞、農、健保
收養滿6個月 可申請勞保遺屬津貼
花蓮金先生問: 我從事大理石加工,透過石材工會參加勞保十多年,前不久檢查出罹患胰臟癌。當時看到...
市場訊息
中信慈善基金會:第33屆「點燃生命之火」募款開跑 點亮偏鄉孩童希望
由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簡稱「中信慈善基金會」)發起、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主辦...
市場動態
楊子江是林全部長的超級智囊
一向被外界以拘謹嚴肅形容的楊子江,在92年7月轉任財政部次長之前,已在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任職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