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在電子業上班的阿亮,金錢觀念向來保守,除了把錢放在定存之外,對投資總是敬謝不敏,最近他看到身邊的朋友接連購買投資型保單,加上每次到銀行存款,理專總會向他推薦這類商品,不禁興起了購買的念頭。
然而,上網搜尋資料後,他才發現投資型保險琳瑯滿目,有的號稱專人代操,有的主打固定配息,另外還有母子基金、自動停利等功能,看得他眼花撩亂,不知該選擇哪一張保單才好?
歐債風暴逐漸平息,加上美國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貨幣政策可能提前退場,外界看好景氣將緩步回升,投資型保單的買氣也跟著水漲船高。今(2013)年1~7月投資型保單的新契約熱銷1781.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幅度高達177%。
對於投資新手來說,要一下子搞懂投資型保單並不容易,從保發中心的商品資料庫來看,國內共有331張投資型壽險、170張投資型年金,合計超過五百張商品供民眾選擇,且為了迎合不同保戶的投資屬性,投資型保單的功能更是五花八門,如果沒有花點時間做功課,等到投保後才後悔,「學費」就更貴了。
穿上投資外衣,本質仍是保險
市售投資型保單按險別來分有壽險及年金險二大類,繳費方式分為前收型及後收型,若從操作方式區分,則包括委託投信公司代操的「類全委」,以及保戶親自操作的「自選標的」。此外,有些保單還有母子基金、自動停利等功能,消費者究竟該如何選擇,才能找到可以「相守一輩子」的保單?
投資型保險真正的「學名」是「變額萬能壽險」、「變額壽險」及「變額年金」。所謂的「變額」,是指保額可以隨時增加、減少,至於「萬能」則是保費進出相對有彈性。
無論哪一類投資型保單,共同的特色是設有獨立的投資帳戶,保戶的錢在扣除一定比例的保
險成本與附加費用之後,會全數轉入投資帳戶,由保戶自己選擇連結的標的,或投信公司代為操盤,而保單價值的高低,就取決於投資績效的好壞。
許多人買投資型保單,是被「投資」二個字吸引,但國內一家外商壽險公司總經理表示,投資型保險雖然具備彈性、透明、自主等優勢,但本質仍是「保險」,過度強調「投資」功能,反而會誤導消費者,讓保險或退休保障的目的失焦。
因此,在討論要購買哪一張投資型保單之前,消費者首先要釐清的是,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壽險拉高保額,年金存住老本
如果想要拉高自己的保障額度,投資型壽險可以利用相對低的保費,規劃高額保障,並保有投資彈性。以今年三十歲的阿亮為例,想購買500萬元的壽險,如果選擇二十年期終身壽險,年繳保費約需13.5萬元;二十年定期壽險約2萬元;如果是投資型保單,則只要7千元左右。
必須注意的是,投資型壽險的保險成本會隨著年齡而增加,當阿亮四十歲時,終身險及定期險的年繳保費仍分別是13.5萬元與2萬元左右,投資型壽險的保險成本則增加到1萬3800元,比十年前高出近一倍。
如果想要強迫自己存下老本,則可購買投資型年金,透過投資標的的規劃配置,長期累積退休金並轉為年金方式給付。例如在四十歲購買一張投資型年金,假設每年投報率達5%,則年繳八萬五千元保費,二十年後即可每月領回一萬二千元的年金給付。
前收、後收 費用比一比
決定險種之後,接下來要選擇的就是收費方式。投資型保單依費用收取時間點分為前收型與後收型,其中,前收型會先從保費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費費用後再進行投資,後收型則是一開始不收前收取任何費用,保費全數放入投資帳戶,之後每個月保險公司再依照帳戶金額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
簡單來說,前收型是先付款後享受,後收型則是先享受再付款,二者在資金運用上各有優點,消費者可以進一步從「保費費用」、「管理費用」及「解約費用」了解前收型及後收型保單的差異。
◉保費費用
無論壽險還是年金險,保費費用都只在前收型商品才有,以前收型的投資型壽險來說,第一~第五個保單年度,保險公司通常會逐年收取保費費用,合計可達首年度保費的150%。例如每年保費三萬元,保單約定逐年收取60%、45%、15%、 15%、15%,五年下來保費費用一共4.5萬元,但是從第六保單年度,便不再收取這筆費用。
前收型變額年金險保費費用率約為保費的1~3%,假設年繳保費十萬元,保費費用就是一千元至三千元,且不論第幾個保單年度,只要保戶持續繳交保費,保險公司就會計收保費費用。
◉管理費用
通常包括「行政管理費」及「帳戶管理費」,前收型商品大多只收取每月100元左右的行政管理費,至於帳戶管理費則免收。
後收型商品除了每月100元左右的行政管理費之外,還會根據保單的帳戶價值收取一定比例的帳戶管理費,其中,投資型壽險的費率約為每年1.5%。投資型年金則是按月收取0.07~0.13%。
◉解約費用
前收型商品大多免收,後收型保單則有一筆逐年遞減的提前解約費,壽險公司為了鼓勵保戶長期投資,通常要求後收型保單至少得持有三~六年,若提早解約就會扣收1~5%不等的解約金。
此外,保戶若從投資帳戶提領部分金額,前收型保單通常提供每年4~6次的免費提領,超過則每次收取500元的部分提領費。至於後收型商品若要辦理部分提領,通常視為解約,必須按解約費用率計費,除非保單超過一定年期,保戶才可享有數次免費提領。
投資門外漢,專家代操免煩惱
投資型保單的操作方式,早期是由保戶自選投資標的,後來有保險公司與投信業者合作推出「類全委保單」,也就是委由專業經理人代為操盤,保戶不需煩惱要投資哪一檔基金、不用擔心何時進場、何時出場,因此又被稱為「懶人投資法」。2010年這類保單在國內市場推出後,很快就獲得消費者青睞。
施羅德投信投資經理人莊志祥表示,類全委保單為保險公司所發行的投資型保單並連結全權委託投資帳戶,此帳戶通常會委由專業投信機構進行操作,而投信業者會依據客戶需求及風險屬性設計出不同的投資組合,就好比餐廳的菜單從單點改為套餐,不但增加保戶投資的便利性,也可避免選到與投資屬性不相符的標的。至於報酬率的高低,則與投資標的的風險程度及投資團隊的操作績效有關。
依照國內相關法規的限制,類全委保單的代操機構,只能幫保戶選擇不同的共同基金,無法直接投資上市櫃公司,且不保證獲利,保戶仍須自負盈虧。此外,類全委保單通常會直接從基金淨值扣取一筆費用,作為投信公司的代操管理費。
母子基金,獲利更穩健
為了避免基金收益淪為紙上富貴,許多投資型保單透過「母子基金」,提供自動停利、自動轉換及自動加碼等功能,也就是先把客戶的錢投入收益穩健、波動度低的母基金,再透過自動轉換機制,定期定額轉購波動度較高的子基金,等到子基金獲利到達約定的滿足點時,系統就會主動啟動停利機制,把錢轉回母基金,讓投資獲利落袋為安。
例如投資帳戶有100萬元,當基金上漲10%,帳戶會增加為110萬元,如果沒有將賺到的十萬元獲利了結,一旦基金下跌10%,帳戶將會減少11萬元,就算基金再上漲10%,也只能回到109萬元左右,如果投資本金較大者,落差就會更明顯。
固定配息,注意債市表現
近幾年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夯到不行,投資型保單也順勢吹起固定配息風,也就是將投資帳戶連結高收益債券基金及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保戶每年可按基金單位數領回一定比例的配息,讓投資收益更有感。
只不過,近來QE退場的消息甚囂塵上,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先後爆發資金遷徙潮,相關基金的淨值也大幅滑落,保戶在選擇固定配息商品之前,最好先了解投資帳戶的連結標的,以及近期投報率的表現,以免誤觸地雷,資金一進場就慘遭套牢。
亞洲基金,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國泰投顧投資理財部經理黃若蘭建議保戶「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多元配置基金標的,較能分散投資風險,以目前的投資市場來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都有一定的潛力。
黃若蘭指出,截至今年七月為止,星馬地區股票型基金的一年投報率平均超過13%,不含日本在內的亞太區股票型基金,一年投報率平均也有7%,儘管八月投報率下滑,但因基本面不錯,長期表現值得期待。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迪士尼狗年生肖紀念銀鈔幣,紀念上市!臺灣銀行自106年12月21日起,於臺灣銀行網站「黃金業務-套幣訂購」、營業部、各分行(簡易型分行除... |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國泰爸爸好棒棒 員工福利增進幸福感
一年一度父親節到來,國泰金控暨子公司為促進員工幸福與職場生活平衡,規劃了一系列「國泰爸爸好棒... | 調查&排名 大眾保險迷思(二)酗酒會不會影響保費?為了測試民眾對保險的基本認知,本刊曾在現保FB粉絲團舉辦「全國民眾保險素養大調查」,在為期五天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