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一位民眾A先生駕駛車輛發生車禍,他除了向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申請車體險理賠,也向對照車主B先生提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要求車輛損害差額賠償,經法院判決獲准。A想以法院判決為依據,啟動第三人責任險「直接請求權」,向B的保險公司求償,不料卻遭到保險公司拒絕。
保險公司可以拒絕嗎?究竟是怎麼回事?
A主張,當初車輛發生碰撞之後,修理廠估計自己的車輛無法修復,因此依車體險向投保的產險公司申請理賠,獲得約101萬車體損失保險金。然而,經估價發現車輛市場價值約145萬元,因此提起民事訴訟,向B請求車輛損害差額賠償,以145萬扣除101萬元計算,約43萬餘元。
近日判決出爐,法官認為原告A也應負擔30%肇事責任比例,因此依《民法》184條第1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等條文,判定被告B須給付精神慰撫金、車輛損害差額賠償共33萬餘元,B對於判決結果沒有異議。
A隨後以判決為依據,並依第三人責任險第七條「直接請求權」規定──「被保險人依法應負賠償責任確定時,損害賠償請求權人得在保險金額範圍內依其應得之比例,直接向本公司請求給付賠償金額」,向B的保險公司求償卻遭到拒絕。保險公司拒賠是否有理?
據了解,保險公司的拒賠理由為,在啟動「直接請求權」之前,需先符合第六條「和解之參與」的前提──「被保險人發生本保險承保範圍內之賠償責任時,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就其責任所為之承認、和解或賠償,未經本公司參與者,本公司不受拘束。」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對於訴訟過程並不知情也未參與,因此無法接受A的請求。
針對這起案件,產險公會車險委員會理賠小組召集人丁榮光分析,關鍵就在於第六條「和解之參與」提及的「未經本公司參與者,本公司不受拘束」。他解釋,假如法院判決確定、且保險公司也知悉此事,A絕對有權利依「直接請求權」向B的保險公司求償,保險公司不得拒絕。然而,假如B的保險公司對於訴訟並不知情、也未實際參與,確實有權拒絕賠償請求。
因此,丁榮光提醒,日後民眾若發生類似理賠事件,務必釐清保險條款的規定,以免引發爭議。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亞洲經濟快轉 外資持續匯入 台股吸金週數推進至第4週 今年外資買超近60億美元亞洲經濟好轉有目共睹,且國際市場未有雜音干擾,國際資金持續錢進亞洲股市,上週除南韓出現小幅資金淨流出... | 健康醫療百科 曬太陽好處多 免疫力增強又抗癌曬太陽對身體好人人皆知,但你知道曬太陽也可以降低罹癌機率嗎?最新研究顯示,曬太陽不但可以讓人體自行產... | 市場訊息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買車除了重視配備之外 最重要的標準配備是「心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