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健保長年面臨財務危機,而目前商業保險扮演的角色,仍侷限在「補足健保不給付」,但商業醫療險的發展不但早於健保,且在台灣每人擁有3.3張醫療險的環境下,對國人醫療保障更有相當程度的經驗和貢獻。
新北市醫師公會上週舉辦醫療論壇,邀集政府、醫界和學者共同探討如何讓健保永續創新。其中,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拋出「健保想要永續經營,應和商業保險合作」的構想,認為透過「健保給付的透明化」,就能讓商業保險得以切入補位。
事實上,壽險公司在民國56年就開始經營醫療險,而全民健保則是到了民國83年才正式開辦,比健保提早了快30年,直到民國97年金管會再開放產險公司經營醫療險。
從發展歷程來看,商業醫療險的出現,不全然是為了「補健保的不足」。以最早問世的癌症險為例,至今已有高達7成5的癌症患者選擇自費治療,其中2成自費金額破百萬。
「自費」意味著「價值」,是民眾對健康需求和生命價值的追求,當癌症自費成為常態,在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民眾對醫療品質的需要愈來愈高的情況下,「健保財務困境」和「商業保險市場」兩者之間,除了互補不足之外,是不是有更多創新的可能?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傳媒創辦人黃秀玲教授提出「補充性健保」的概念。也就是參考美國歐記健保,設立醫療保險市集(Health Insurance Market Place),由健保署設置醫療保險交易所,讓保險公司在平台銷售由健保署訂定受政府監管的標準化「補充性醫療保險」,民眾可以從參與的保險公司自由選擇。在健保署的監督下,以公辦民營的方式,讓保險公司台灣的健保運作,共同合作讓健保可以永續經營。
作為台灣之光的全民健保,財務壓力卻連年水漲船高。如何與經營醫療保險超過半世紀的保險公司,在政府的監督下,共同攜手開創永續健保的新契機,有待各界激盪對話、展開合作,才能突破每年老是被健保總額卡關的巢臼,迎來真正為全民和醫療人員友善又永續的保障環境。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新加坡旅遊局:2018再衝一發! 盤點新加坡年底必去10大旅遊熱點(下)
Hello,ONE PIECE海賊王特展
今年12月,最受歡迎的日本漫畫ONE... | 市場訊息 臺銀人壽:因為有您 6,000個弱勢家庭無懼未來
謝謝您,總是在我們需要您的時候,不曾缺席
您的每一分心意,都是守護我們成長的力量
201... | 市場訊息 明台產險:攜手台江國家公園 簽訂「黑面琵鷺棲地治理」合作備忘錄明台產險今日宣布,成為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成立將滿一週年以來,首家簽訂ESG相關合作備忘錄的企業,也是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