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好友家養了一隻寵物小烏龜,每次有人伸手靠近,牠就會立刻把頭和短小的四肢縮進龜殼裡。據好友說,天氣冷的時候,牠還可以在殼裡待上整個冬天。
有殼動物一旦縮進殼裡,除非牠覺得危險已經排除,或牠想壯膽看看外面情勢的變化,否則人類或其他動物很難強迫牠探殼而出。這種隨身型的殼,攜帶方便,而且十分堅固,真是造物主的經典創作。
殼是小烏龜賴以為生的避難所,觀察牠感受到危險威脅時,那種「龜縮」的本能反應,可以理解對有生命的動物而言,「殼」有多重要。人類雖然不是被創造為有殼的動物,卻被賦予造殼的智慧與能力。
發明創造各式各樣有形無形的殼,是人類追求生存、安全與舒適的重要手段。「殼」是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確保實質或心理安全的地方,從心理層面來看,就是舒適圈的泛稱。居住的房子是殼,野外露營時的帳篷也是殼;下雨時撐的傘或穿的雨衣是殼,不想以真面目示人時,面具也是殼;甚至當我們不願意面對某種情境或挑戰時,「藉口」也未嘗不是一種殼。
小烏龜因為自己沒有能力造「殼」,所以牠們天生必須有殼才能躲過各種危險。而除了在極少數情況,例如在母腹裡孕育時,或重病末期的加護病房等,人非依靠一個廣義的殼生存不可之外,比起必須活在殼裡的任何生物,人類更顯得自由而尊貴。
就因為如此,造甚麼樣的殼,以及使用殼的習性,多少決定了每一個人要過甚麼樣的生活,以及將成為甚麼樣的人。
從小,我們就懂得編出各種藉口應付父母、老師,進入職場後,藉口仍是逃避工作、業績、主管等的要求很普遍的殼。當這類殼越築越厚實,「外患」越進不來,我們卻也越踏不出去。不容易被他人識破或拆毀,代表的正是我們自己也逐漸喪失各種機會與面對挑戰的能力。
家有自閉兒的父母,最能體會小孩無力脫殼而出的痛苦;而必須「重裝備」出門的女性,回到家踢掉高跟鞋、脫掉塑身衣、卸下濃粧,馬上就能體會走出厚重外殼的輕鬆舒適。
為了暫時歇腳、休息或調整心情、療傷止痛、培養戰力等,每個人都需要各式各樣的殼,但任何一種殼都非久留之地。看看小烏龜,就知道那個安全堅實的外殼,如何限制了牠的發展與生命的廣度。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準業務簽下承攬契約五大必知重點只要開始工作就會簽工作契約,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也許法律系科班生還勉強看得懂,但其他人就如「見天... | 健康醫療百科 酒精戒斷症狀多 嚴重可能導致死亡小酌怡情,大飲傷身,國內堪稱「全球最嚴格」的酒駕標準上路後,無論小酌大飲,只要酒測值超過0.25mg... | 健康醫療百科 改善身體狀況 從「呼吸」開始!呼吸就是受到自律神經的控制,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緊張、焦慮、恐慌,都會使交感神經飆升,但只要透過深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