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現代看保險
保險 不能等的事
文/林麗銖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3.23 (新聞)
朋友女兒在餐廳上班時昏倒,送醫檢查後竟然發現罹患腦癌三期,在二十幾歲的花信年華就被迫展開與癌魔的長期抗戰。這讓我想起在塑毒風暴襲捲全台時,為了孩子們小時候喝很多蘆筍汁,我又幫他們加碼醫療險,當時還被朋友笑說太過杞人憂天。其實,面對癌症已成為慢性病,且罹患年齡層不斷下降的趨勢,每位國人都應該更加重視健康的管理,並透過適當且足夠的醫療險安排,轉嫁醫療費用的風險。
但是我們也發現,不少民眾對於安排保險這件事,總存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倒楣的事應該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都想說等一陣子或等手頭較寬裕時再說。之前甚至還有媒體建議民眾,在市場利率過低的情況下,應該暫時不要購買終身醫療險,先以定期醫療險因應,等利率回升後再投保終身型的醫療險。
這種完全從成本觀點考量的建議,卻也忽略了健康風險的本質。記得有一項統計顯示,一個人一輩子的醫療費用支出,百分之八十發生在死亡前兩年,果真如此,以國人目前80.7歲的平均壽命來看,保到75歲就終止的定期醫療險,在面對死亡前幾年的龐大醫療支出就可能會派不上用場。而且,等利率回升時再投保的說法,更有待商榷,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健康的等到利率回升,萬一在等待期間就失去健康的話,價格再便宜、內容再好的保險商品,民眾也已無福享有。
買保險等不得,除了健康風險如影隨形之外,隨著各類新型療法的推陳出新、各種新藥的不斷問世,醫療費用如脫疆野馬般失去控制,已成為全球的趨勢。這些數據在在告訴我們,醫療保險的價格只會往上走,醫療保險的給付條件與內容只會越來越嚴格,一味等待的結果終將使人付出慘痛代價。
人的一生當中有某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購買保險卻等不得,因為風險是下一秒鐘就可能發生的事。朋友的女兒才二十四歲就再也買不到保險,不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愛吃高醣食物 容易肚子餓
早上才吃完在超商買的三明治、奶茶,或早餐連鎖店買漢堡、薯條,明明撐的不得了,但還沒到中午,就感... | 市場訊息 台新金控:「幸福飛洋Ⅱ」外幣定存優惠專案回饋客戶被譽為全球傑出私人銀行指標獎項的《國際私人銀行家(Private Banker Internatio... | 市場訊息 台新金控:0+7新制 台新銀信用卡祭優惠 機票、訂房、購物最高33%回饋預計於10月13日實施入境免居隔「0+7」新制,正逢聖誕與跨年假期即將到來,民眾出國旅遊的期待蓄勢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