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祝你平安
文/黃秀玲 | 2011.02.01 (月刊)

日前一名女子在自家門口燒金紙,燃燒中的金紙意外被風捲起,女子身上毛衣因而瞬間著火。女子驚慌狂奔求救,奔跑產生的風力又助長火勢,女子像個火球燒起,導致身上數處重度灼傷,命危送醫。

為祭祖拜神燒金紙,求祝福與平安,若發生如此令人驚悚的意外,想必是令人始料未及的事。

在家裡燒金紙或拜拜在台灣社會頗為常見,農曆過年到各地廟宇拜拜,更是很多家庭的必要行程。拜拜求的事雖然因人而異,但如果列舉求神排行榜,「闔家平安」想必穩居天下第一大「求」。

「平安就好」也是很多意外事故發生後,例如遭搶、遭竊、撞車、天災…等,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不論是自我安慰也好、安慰他人也罷,「平安」看似平凡,卻是不分男女老少或貧賤富貴共同的願望。

聖經記載,耶穌復活對門徒講的第一句話也是「願你們平安!」,可見「平安」是多麼珍貴的祝福。

我想,耶穌說的平安,應該不只是身體、生命、運氣與財物等有形的平安,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平安。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即使身處順境,仍然覺得焦躁不安。有人即使擁有令多數人羨慕的學歷、工作、收入、地位、家庭,仍然欠缺內心的平安。

這種內心的不安未必有具體的緣由,也沒有可見的傷口,卻真實地主宰我們的情緒,破壞我們與他人的和諧,甚至啃蝕我們的意志力、行動力與決策力。這樣的不平安也許很多人曾經體會過。

或許因為這樣,宗教成為許多人精神的寄託,各種宗教活動自然也是尋求內心平安的方法之一。有人則寄情於精神科醫師說的「說、唱、做、寫」。

當然每個人祈求平安的方法不同,有人的不安寫在臉上,有人把煩躁掛在嘴邊,有人的焦慮則藏在心裡。不過,這些都無法換得內心的平安。

教「危險管理」與「保險」三十年,我始終相信「有備無患」是獲得內心平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句取自春秋時代晉國忠臣魏絳對晉悼公的建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的成語,在二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充滿智慧與力量。聖嚴法師的名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與「有備無患」就有異曲同工之妙。

若問內心的平安從那裡來,我想,「心態」大概是最好的答案。








編輯推薦
退休規劃
2019全球最安全城市 東方城市包辦6席 北歐2座單車之都爭光(下)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布二○一九年全球最安全城市報告(Safe Cities Index 2019)...
健康醫療百科
愛你的腎
腎臟24小時不停地工作,平均一天幫我們過濾144公升的水份,產生1.5公升(大約1500cc)...
市場訊息
富邦投信:搶搭入摩資金潮 布局富邦上証+深100最給力
MSCI即將在6月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參考台灣及韓國的經驗,股市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