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愛你的腎
| 2009.10.01 (季刊)

腎臟24小時不停地工作,平均一天幫我們過濾144公升的水份,產生1.5公升(大約1500cc)的尿液,再由膀胱排到體外。 當腎臟生病無法清除體內的廢物和多餘的水份時,問題就來了!

1. 一年超過4,000人因腎臟疾病喪命

腎炎、腎徵症候群及腎性病變名列國人第10大死因,一年4,012人因腎臟疾病喪命。

2. 有這些狀況,請立刻去看醫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劉明哲建議民眾,有以下狀況最好立刻就醫:

1. 排尿習慣改變

2. 小便灼熱或疼痛

3. 血尿

4. 單側腰痛或腰間有明顯腫塊

一般而言,如果是泌尿道感染,病徵為頻尿、小便疼痛;如果是腎臟發炎,病徵為血尿、發燒、腰痛,嚴重時可能因敗血症致死。儘速就診可以提早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當然最好要做腎臟功能與超音波等定期檢查。

3. 腎結石不會致命,痛起來卻要人命

很多人在體檢時赫然發現自己有腎結石,為甚麼平常都沒有異狀呢?

沒錯,腎結石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所以常被忽略。大多數的泌尿系統結石都原發於腎臟,當小結石在腎臟內,通常不會讓我們覺得疼痛,隨著結石變大,發作時可能會有腰酸、嘔吐、頻尿等症狀。

當結石隨尿液掉到輸尿管、膀胱,就變成輸尿管結石或膀胱結石,發作起來就可能叫人痛不欲生,尤其是結石通過輸尿管、膀胱時如果被卡住,造成尿流阻塞和輸尿管痙攣時。

4. 誰是結石高危險群?

先天遺傳體質和個人飲食習慣是罹患結石的危險因子。如果有尿道結石的家族史,再加上平時少喝水、愛喝氣泡飲料、啤酒,飲食偏好重口味,那就很可能是高危險群一族了!

劉明哲建議民眾每天至少要攝取2,000c.c的水、少喝碳酸飲料、不要吃太鹹,加上定時定量運動,就可以有效降低結石的發生率。

5. 腎結石,怎麼辦?

目前結石的治療方法包括體外震波碎石術、各種內視鏡碎石術及開刀等。如果是2公分以下的腎臟結石,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效果不錯,但是懷孕中或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則不適用。

結石越大越難處理,最好能夠早期發現並儘快就醫,以免增加治療的難度,或引起其他併發症。

6. 多喝啤酒預防結石?

坊間有「喝啤酒可以預防結石」一說,劉明哲說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啤酒含有草酸、普林成分,平時多喝不僅不能預防結石,反而會增加結石的機會。

但是啤酒有利尿作用,因此對於已經結石的人,喝啤酒確實有助於排出石子。

7. 健保洗腎費用,11億元

講到洗腎,很多人聽了就怕。很不幸,洗腎卻是一年花掉健保最多錢的門診疾病。台灣洗腎病人高達58,726人,每人每週3次,每次健保支付超過4千元,一個人一年約60萬元,5萬多人合計338億元!

平均每天有大約2萬5千人在台灣各醫院洗腎,健保每天支付的洗腎費用將近1億元。

更可怕的是,洗腎人數或健保給付,還年年快速增加。

8. 濫用藥物,傷腎之最

為甚麼台灣有這麼多人洗腎?

劉明哲指出,除了如多囊腎等腎臟疾病最後造成慢性腎衰竭,而必須洗腎之外,濫用藥物是另一個主因,例如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或聽信地下電台亂吃一些不知名的藥物等。劉明哲建議,不論服用何種藥物,都必須遵照醫師的指示,才不會延誤病情。

9. 一日洗腎,終生洗腎?

甚麼狀況下要洗腎?劉明哲說,患有長期慢性腎臟病的病患,如果感到容易疲倦,或有嘔吐吃不下東西的症狀,就可能是腎衰竭的前兆,此時應盡快就醫,讓醫生判定是否有洗腎的需要。如果血中尿素氮超過100mg/dl、肌酸酐超過8mg/dl以上,且持續上升時,就是已進入慢性腎衰竭的時期了,這時候就得開始洗腎。

很多人說,「一洗腎就得洗一輩子」,劉明哲強調「不是每個人一開始洗腎,就要一直洗下去的!」,大約有15%患者經洗腎後可紓解症狀,但切忌不要等到病情嚴重了才「緊急」就醫。

如果是因其他病因引起急性腎衰竭的洗腎病患,則通常在腎臟功能復原後,就可以停止洗腎。

(文中健康與生命統計為行政院衛生署最新公布的2008年數字)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士達保經:贊助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盛事 代表隊勇奪51.5標鐵接力組冠軍及季軍
2023國際鐵人三項賽事「Challenge Taiwan」(以下簡稱CT)於4月20日至23日分別...
調查&排名
2014年 24家壽險公司 負債占資產比
  負債占資產比 保險業是高財務槓桿的行業,尤其是壽險業,資金大多來自於負債,即...
市場訊息
華南銀行:響應新南向政策 緬甸仰光代表人辦事處106年7月14日正式開業
華南銀行響應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積極拓展東協地區的布局,緬甸仰光代表人辦事處於7月14日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