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去(2018)年前11月外溢保單保費收入以「健走型」成長最多,「健康管理型」其次,反映民眾對結合穿戴裝置外溢保單的喜好。有新創公司研究,利用手機App偵測使用者是否有精神疾病傾向,醫學研究顯示,憂鬱是自殺背後的推手,這項服務甚至能防堵保戶的自殺傾向。
根據金管會資料,去年前11月外溢保單保費收入達1.47億元,超越2017年全年1.14億元,以保單類型來看,健走型成長率最高,保單件數和保費收入都增加,更比前年多收進約4千萬元;健康管理型的保費收入和件數也都略有成長。健診打折保費型相較之下銷售慘烈,比2017年少賣5千多件。
銷售狀況反映民眾對各類外溢保單的接受度消長,事實上,結合穿戴裝置的外溢保單不僅慢慢在台灣升溫,更是全球趨勢,不少科技業者及醫學專家對穿戴裝置的未來抱有期待。
Apple Watch在2018年推出心電圖偵測及心律不整通知的功能,使用者透過搭配的ECG App就能檢測並記錄資料。Apple找來600位受測者的心電圖資料,請12位心臟科醫師分類,結果顯示,ECG App的敏感度為98.3%,且87.8%的紀錄可以透過系統分類。Apple Watch的進化無疑開啟了穿戴式裝置的軍備競賽。

利用手機人人在手的世代,將手機變成初步診斷工具。2018年三位醫師在加州成立Mindstrong Health公司,研究透過手機App監控使用者點擊手機鍵盤、滾動的行為,以監控使用者是否有抑鬱症、雙極症(躁鬱)、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傾向,再進一步防堵保戶的自殺傾向。
此外,確診患者也可以利用App向熟悉的醫療人員發訊息,或是App在偵測到緊急時刻(如抑鬱發作)向患者的醫師通報。若該App順利問世,可能是第一個協助精神疾病患者的口袋科技。
在穿戴裝置、隨身電子設備的發達下,獲得保戶的個人資訊愈來愈容易,有助於保費訂價以及保險規劃。以美國來說,光是一家保險公司可能就推出十幾種醫療保險計劃,保戶根本無從選起,有了個人體況資料,或許保險公司就能直接推薦最適合的方案給保戶。
而美國的經驗也顯示,讓用戶維持健康,公司就能賺得愈多,因此,以穿戴裝置及其他科技工具預防人們老化、保持健康,就是保險公司技術投入的新方向。
延伸閱讀
| 編輯推薦 | ||
醫療、健康保險 人生短短幾個秋 入長照,何時是盡頭?長照悲歌頻傳,靠孝道、靠親情做長照,究竟還能維持多久?調查顯示,有8成5的照顧者,生怕長照責任把自己... | 財產保險 神偷洗劫保管箱奪93億元 金融業保管箱責任險有保障英國倫敦知名珠寶交易區,有60年歷史的「哈頓花園(Hatton Garden)」遭歹徒趁復活節連假,... | 市場訊息 台新金控:以信用卡儲存電子發票 台新銀行明年第一季獨家上線立法院在本月14日三讀通過「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加信用卡、金融卡等支付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