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外溢保單結合行動裝置 偵測保戶有沒有自殺傾向
文/黃晴冬| 《現代保險》雜誌 | 2019.02.01 (月刊)

去(2018)年前11月外溢保單保費收入以「健走型」成長最多,「健康管理型」其次,反映民眾對結合穿戴裝置外溢保單的喜好。有新創公司研究,利用手機App偵測使用者是否有精神疾病傾向,醫學研究顯示,憂鬱是自殺背後的推手,這項服務甚至能防堵保戶的自殺傾向。

根據金管會資料,去年前11月外溢保單保費收入達1.47億元,超越2017年全年1.14億元,以保單類型來看,健走型成長率最高,保單件數和保費收入都增加,更比前年多收進約4千萬元;健康管理型的保費收入和件數也都略有成長。健診打折保費型相較之下銷售慘烈,比2017年少賣5千多件。

銷售狀況反映民眾對各類外溢保單的接受度消長,事實上,結合穿戴裝置的外溢保單不僅慢慢在台灣升溫,更是全球趨勢,不少科技業者及醫學專家對穿戴裝置的未來抱有期待。

Apple Watch在2018年推出心電圖偵測及心律不整通知的功能,使用者透過搭配的ECG App就能檢測並記錄資料。Apple找來600位受測者的心電圖資料,請12位心臟科醫師分類,結果顯示,ECG App的敏感度為98.3%,且87.8%的紀錄可以透過系統分類。Apple Watch的進化無疑開啟了穿戴式裝置的軍備競賽。

利用手機人人在手的世代,將手機變成初步診斷工具。2018年三位醫師在加州成立Mindstrong Health公司,研究透過手機App監控使用者點擊手機鍵盤、滾動的行為,以監控使用者是否有抑鬱症、雙極症(躁鬱)、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傾向,再進一步防堵保戶的自殺傾向。

此外,確診患者也可以利用App向熟悉的醫療人員發訊息,或是App在偵測到緊急時刻(如抑鬱發作)向患者的醫師通報。若該App順利問世,可能是第一個協助精神疾病患者的口袋科技。

在穿戴裝置、隨身電子設備的發達下,獲得保戶的個人資訊愈來愈容易,有助於保費訂價以及保險規劃。以美國來說,光是一家保險公司可能就推出十幾種醫療保險計劃,保戶根本無從選起,有了個人體況資料,或許保險公司就能直接推薦最適合的方案給保戶。

而美國的經驗也顯示,讓用戶維持健康,公司就能賺得愈多,因此,以穿戴裝置及其他科技工具預防人們老化、保持健康,就是保險公司技術投入的新方向。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節慶旺季+內需消費雙火力加溫 亞股元月紅包行情看俏
元旦過後,亞洲下一個重大節慶就是農曆新年,摩根投信指出,歷年在中國股市的領頭帶動下,亞股一月都有明顯...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新光小農上菜 減少食物浪費 厚積永續食力
根據環境部統計,台灣每年產生62萬噸廚餘,相當於堆滿1萬座台北101大樓。新光人壽以永續飲食為核心,...
財經時勢
三重惡火6死 保險受益人應指定多重順位
新北市三重區六張街老舊公寓昨(23)日凌晨發生大火奪走5條人命的慘劇,疑似因1樓騎樓機車起火,燒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