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不舒服卻檢查正常 恐為「自律神經失調」!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9.03.06 (新聞)

時常覺得很累,卻睡不著?便祕與腹瀉交替發生,卻無法改善?有心跳加速、胸悶、心悸、幾乎喘不過氣等症狀,但檢查結果又正常……當心!這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醫師表示,自律神經一旦失調,就會有疾病產生,因此自律神經失調是形容詞,不是疾病。

一般人頭痛、腹痛、心律不整,服藥後症狀好轉,通常不會被認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其實疾病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結果,而服藥就會好轉的疾病,屬於局部自律神經失調。

當一個人同時因為頭痛、腹痛、潰瘍、心律不整等原因就醫,任何藥物都無法治癒,醫師感到江郎才盡而判定病人自律神經失調時,通常自律神經已經全面失控,因而導致多重不適疾病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多樣化,常見症狀包括過度疲倦、口渴、焦慮、恐慌、失眠、頭昏及暈眩、心跳過快或過慢、呼吸不順等,醫師強調,當自律神經系統發生問題,也就是身體有超乎正常的生理反應時,例如心跳經常處於加速的狀態,就需要進一步治療。

如果只是單純焦慮、恐慌等症狀,通常會透過支持療法、心理療法協助患者找到原因以改善症狀或轉介至精神科,但糖尿病、巴金森病等患者若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就要透過科學方式鑑別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再予以治療。檢查方式,一般有心率變異性(RIV)檢測、交感神經性皮膚反應(SSR)、皮膚的流汗反應檢測等。

 

 

延伸閱讀:

治療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盡量減輕壓力

渾身不對勁 當心內分泌失調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2009天災人禍頻傳 保險業損失逾8000億
瑞士再保險公司最新一期的研究報告指出,去(二○○九)年全球天然災害與人為災難共造成六二○億美元...
市場動態
照顧失智母 一份為愛而生的豆腐酪
二十年前,臺灣地區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為七%,到今(一○一)年四月已增至一○.九七%;扶...
財經時勢
壽險業去年給付1.655兆元 創紀錄!
壽險公司去(2017)年整體理賠、滿期給付與不滿期解約給付金額創新高,達1.655兆元,是保發中心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