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類固醇藥水並非不好 未監測才是風險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3.09 (新聞)

類固醇眼藥水在眼科是很常見並且被廣泛的使用,不論是單一使用還是合併抗生素使用的製劑。因為類固醇在人體中是免疫系統反饋機制的一部分,有抑制發炎、抑制免疫過度反應、減少細胞增生等效果。直至今日,目前還沒有什麼能與它們作為速效抗發炎藥物相提並論。

而人體本身也會製造類固醇,像皮質醇就是身體裡最重要的類固醇。它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可以調節或支持多種重要的心血管、代謝、免疫和體內平衡功能。然而這種藥物的有用性已經慢慢變成一把雙刃劍,使得它現在不斷增加過度使用的副作用,像是白內障、青光眼及眼睛感染風險。

77歲的女士於2月底時因肺炎住院,而主治醫師於住院中觀察到右眼角膜外觀異常,因此請眼科醫師會診。會診後發現病人右眼角膜穿孔,因此緊急進行眼角膜皮瓣移植手術縫補傷口。根據病史詢問,該位女士本身有乾眼症及青光眼病史,在此次住院之前曾出國旅遊,而這過程中有較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水,推斷是類固醇抑制了免疫反應,造成皰疹性角膜炎惡化,使得角膜基質壞死,並且因為青光眼所致而產生角膜穿孔。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育葳指出,類固醇在人體的使用包含:眼用製劑(藥水、藥膏)、眼周注射(結膜下、筋膜下或球後注射)、眼內注射、局部皮膚使用、口服或是靜脈注射,當長期使用的情況下,都有可能會造成免疫抑制導致感染加重、青光眼、白內障等可能性,特別是使用眼用製劑、眼周注射及眼內注射的病患,必須定期檢查。

而一些高危險族群,像是青光眼病史、糖尿病、小於六歲兒童、結締組織疾病患者、角膜異常(如圓錐角膜)、高度近視、或已有眼睛感染疾病的患者,則應謹慎使用類固醇,如果長期使用類固醇,更應該嚴密監測。

而角膜穿孔在治療上,則需要針對感染病原給予藥物治療、控制病人的青光眼病情、使用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製劑、羊膜移植或結膜皮瓣移植促進眼角膜上皮生長。可以使用角膜膠或是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修補傷口,讓病人得以視力保存。

林育葳強調,類固醇眼用製劑在合理的使用下是很好而且很有用的藥物,但是瞭解其使用方式及可能的副作用是很重要的。在沒有相關病史及沒有眼部感染的情況下,使用一至兩個星期都算安全,不過還是要回診追蹤眼部情況、測量眼壓。

而且臨床有多種的類固醇製劑,不同種類固醇的結構差異性會影響其臨床和生物學特性。如果病人在使用上有疑問,可以詢問臨床眼科醫生,以便為每位患者作最佳的類固醇選擇,或是更換其他不含類固醇的眼藥水。提醒民眾要切記如對藥物不清楚時,並且沒有醫師的處方下,不要自行購買含有類固醇的藥物長期使用。(本文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乾眼症 若原因是「它」就拒保

視力受損不可逆 預防掌握三要點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貿易戰利空暫歇 美企業財報亮眼 國際資金暫回籠
中美貿易戰爭暫緩,配合美國企業財報表現亮眼,讓國際法人資金賣超壓力緩解資資金回籠,不過鑑於變數仍在,...
市場訊息
中華保險與理財規劃人員協會:「保險蛻變 數位轉型」 理監事授證大會圓滿落幕
聯盟11個會員國包含:香港、澳門、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度、菲律賓、澳洲和印尼,集...
調查&排名
35%保戶 死當自己的業務員
以投保件數計算,二○○八年壽險與年金險的投保率為二○三.二七%。但若以「人」為基礎,則國人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