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口腔癌導致放射性骨壞死 研究:洗牙、塗氟能預防!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7.08.23 (新聞)

口腔癌經放射治療後會出現口乾、味覺改變等症狀,甚至會因黏膜潰瘍疼痛得無法刷牙,進而導致罹患下顎骨放射性骨壞死,臉部外觀嚴重變形、失去咀嚼能力。然而,我國醫療研究指出,患者先接受洗牙、塗氟等預防性牙科照護,能降低放射性骨壞死的發生率!

頭頸部癌症是台灣十大常見癌症的第五名,特別是口腔癌,好發於青壯年男性,根據國民健康局近年統計,每10萬人口中有65人會發生,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放射線治療是頭頸癌很普及的治療方式,雖然目前已將輻射劑量儘量局限在腫瘤的體積範圍內,但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仍無法免於放射線傷害,可能因為缺氧、骨頭外露,而造成上、下頜骨的缺血性壞死。

林口長庚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黃意方表示,放射性骨壞死常見的症狀有惡臭、嗅覺及味覺的改變、口齒不清、瘻管、骨折、牙關緊閉、咀嚼和吞嚥困難,甚至造成續發性的感染,因此臨床上放射治療前口腔的檢查與預防性治療相當重要,藉由洗牙或塗氟等預防性治療,減少放射治療期間口腔感染的機率與放射線治療所帶來的口腔併發症。

黃意方針對預防性牙科治療與放射性骨壞死關聯性、利用健保資料庫做深入研究後發現,頭頸癌患者如果在做放射治療前,先接受洗牙與塗氟的預防性牙科照護,能降低13~45%放射性骨壞死的發生率;但是口腔癌患者若於施行放射治療前兩週內接受洗牙或拔牙,其發生放射性骨壞死的機會反而會提高28%。目前此項前瞻性醫學發現已刋登於2017年5月國際牙醫學研究頂尖期刊「牙醫學研究」(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未來希望透過這項研究成果能促進頭頸癌口腔防護觀念的推廣與施行,並為避免放射性骨壞死的發生,醫師強烈呼籲頭頸癌患者確診後,宜儘早接受詳細的口腔檢查,及早拔除無法保留的牙齒,同時在放射治療前做好口腔防護。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提早存骨本 預防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症狀包括骨量減少、骨密度下降、骨骼變脆等,由於沒...
人壽保險
重返兆元規模 投資型保費占五成五
新冠病毒疫情讓全球企業體認到風險與轉型的重要,而為了讓壽險業能順利接軌IFRS17及ICS2.0兩大...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結合本業創造永續發展價值 連年榮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等國內外大獎肯定
南山人壽長期致力於實踐企業社會責任,2020年再獲肯定,於今(23)日榮獲亞洲企業商會主辦之「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