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慢性病患者易中暑 原因出在這些藥物!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7.07.04 (新聞)

近來氣溫不斷攀高,中暑事件頻傳。依據衛生福利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資料顯示,每年7、8月是中暑高峰期,預期將會有更多人中暑,老人更是高危險族群,特別是75歲以上老人,發生率達一般成人的3倍之高。

為防止特定使用藥物的慢性疾病病人發生中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鄭惟太醫師提醒,老人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感,排汗也較緩慢,若加上有慢性疾病史,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者等患者,因長期服用藥物,皆屬中暑高危險群,有些藥物會影響身體排熱的功能要特別留意。

正常情況下,當外在環境導致人體體溫上升時,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就會發號施令,命令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排汗,呼吸和心跳也會加快,幫助人體散熱,維持體溫平衡。然而服用某些藥物時,藥物作用可能會介入體溫調節系統的運作,使得人體無法有效率地散熱,中暑風險也隨之增加。

可能增加中暑危險性的藥物包括:

  1. 抑制膽鹼激素作用而減少排汗功能的藥物,如抗組織胺、乙型神經阻斷劑、抗膽鹼抑制劑
  2. 刺激新陳代謝而增加身體熱量產生的藥,如甲狀腺素補充劑、安非他命、酒精飲品等
  3. 利尿劑
  4. 三環抗憂鬱劑

鄭惟太提醒,使用這些藥物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夏季應儘量避免在正午或烈日下長時間曝曬,外出時穿淺色寬鬆衣服,並戴帽子來遮陽,最重要的是隨時補充水分。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以及正在服用上述藥品的患者,更要提高警覺,發生頭暈嘔吐等疑似中暑症狀,應儘快休息或就醫。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產險保費收入連2月成長破10%
繼1月份產險簽單保費開紅盤成長10%後,2月份再收進91億元,大幅成長12%,不過產險業者分析,多項...
財經時勢
植牙多糾紛 醫責險可理賠
陳姓婦人數年前到牙醫診所植牙,植了16顆牙,牙齒數達33顆,比正常恆齒還多1顆,結果因植牙過密,植體...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恐慌情緒消退 新興市場再度獲資金青睞
中美貿易戰問題暫緩,全球資金對於主要市場基金的賣壓也隨之緩和,根據EPFR統計,自10月25日至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