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慢性病患者易中暑 原因出在這些藥物!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7.07.04 (新聞)
近來氣溫不斷攀高,中暑事件頻傳。依據衛生福利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資料顯示,每年7、8月是中暑高峰期,預期將會有更多人中暑,老人更是高危險族群,特別是75歲以上老人,發生率達一般成人的3倍之高。
為防止特定使用藥物的慢性疾病病人發生中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鄭惟太醫師提醒,老人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感,排汗也較緩慢,若加上有慢性疾病史,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者等患者,因長期服用藥物,皆屬中暑高危險群,有些藥物會影響身體排熱的功能要特別留意。
正常情況下,當外在環境導致人體體溫上升時,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就會發號施令,命令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排汗,呼吸和心跳也會加快,幫助人體散熱,維持體溫平衡。然而服用某些藥物時,藥物作用可能會介入體溫調節系統的運作,使得人體無法有效率地散熱,中暑風險也隨之增加。
可能增加中暑危險性的藥物包括:
- 抑制膽鹼激素作用而減少排汗功能的藥物,如抗組織胺、乙型神經阻斷劑、抗膽鹼抑制劑
- 刺激新陳代謝而增加身體熱量產生的藥,如甲狀腺素補充劑、安非他命、酒精飲品等
- 利尿劑
- 三環抗憂鬱劑
鄭惟太提醒,使用這些藥物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夏季應儘量避免在正午或烈日下長時間曝曬,外出時穿淺色寬鬆衣服,並戴帽子來遮陽,最重要的是隨時補充水分。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以及正在服用上述藥品的患者,更要提高警覺,發生頭暈嘔吐等疑似中暑症狀,應儘快休息或就醫。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全球人壽:推出公益短片 觀看次數達2萬次 即捐10萬元給脊髓損傷基金會長期投入社會公益的全球人壽,今日(3/18)在YouTube推出與脊髓損傷基金會合作之公益短片,以脊... | 醫療、健康保險 長照保險草案本週送審,月薪3萬勞工,保費月付111元衛福部預計本週將《長照保險法》草案送行政院審議,目前規劃長照保險需要的總額至少1,000億元,保費費... | 市場訊息 國泰世華銀行:「信託2.0」開啟臺灣家族傳承新局 專業協助「財富繼承」及「經營權存續」兩大挑戰金管會日前宣布「信託2.0」將展開跨部對話,完善「家族信託」的發展環境,將有助於打破家族企業在現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