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高血壓」這個名詞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它是現代社會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資料統計,四十歲以上者大約有二十%的人罹患有高血壓,而且年齡愈大罹患者愈多。
高血壓是一種長期潛伏的疾病,它不一定會出現任何的症狀,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壓」,當然也就沒有接受規律的治療(目前大約只有二十%的高血壓病患接受規律治療)。
長期的血壓偏高會對身體造成重大的傷害,使血管、腦部、心臟、腎臟等部位發生病變,例如造成腦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高血壓性腎病變、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等等。在衛生署十大死因的統計中,和高血壓有密切相關的疾病佔了一半以上。
血壓的變化仍有脈絡可尋
「血壓」是指血液流經血管時,衝擊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可分為兩種:收縮壓及舒張壓。收縮壓是指心臟壓縮血液而撲出衝擊血管壁的壓力;舒張壓是指心臟舒張,血液回流往心臟而靜脈所產生的壓力。
一天之中血壓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生理、心理的活動和環境的不同而波動,而且又受體內自主神經系統和某些調節機轉的晝夜起伏所影響。通常在每天早上剛起床時血壓最低,而下午時血壓最高。血壓的變化取決於一連串繁複的物理性及化學性機轉,例如心臟的撲出力量、血管彈性、荷爾蒙分泌、體內電解質鈣、鈉、鉀的平衡等,甚至連情緒、運動、飲食都會影響到它們的變動。
根據美國國家高血壓防治委員會的定義,理想的血壓應該是收縮壓在一三○mmhg(汞米毫柱)以下、舒張壓在八十五mmhg(汞米毫柱)以下。
根據美國最近的新英格蘭醫學報導,正常但偏高的血壓(收縮壓一三○~一三九mmhg/舒張壓八十五~八十九mmhg)亦會對死亡率造成明顯的增加,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高血壓的標準,由原來的一四○/九十mmhg向下修正到一三○/八十五mmhg。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定期量測血壓以求早期發現血壓偏高,進而早期治療是最重要不過的。
控制血壓,不分男女老幼
高血壓的成因可以粗分為二種:本態性高血壓及次發性高血壓。本態性高血壓無法明確地找出致病機轉,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發病多在四十歲到六十歲間,這類病患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無法治癒。本態性高血壓的病患約佔所有高血壓病患的九十%以上,尤其是年長者更是如此。老年人由於身體器官老化的原因,血管壁漸漸失去彈性,所以心臟撲出的血液直接造成體內的收縮壓升高,成為「老年性高血壓」;它的特色是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卻保持正常。收縮壓的升高直接影響到腦中風的機率,所以對老年人來說,控制收縮壓更形重要。相對的,較為血氣方剛的中年人,控制舒張壓則是第一任務。
另外,次發性高血壓則是指可以明確找出發病原因的高血壓,例如有很多的疾病會導致血壓升高,包括主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甲狀腺機能亢進及腎實質病變等等,在這些致病原因被去除之後高血壓現象也隨之消失。另外還有「妊娠性高血壓」——又稱子癇症,則在母體產出嬰兒後(常使用剖腹產)高血壓的情形也就隨之消失。
患者更需每天量血壓
當發現血壓偏高後,醫生通常不會立刻要求使用藥物治療,而會建議先試著減輕體重、限制鹽分食用、保持規律運動、戒菸、減少壓力並保持心情愉快等改變生活的方式來降低血壓,如果持續三到六個月後依然無效時,再開始藥物治療。
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很多,常見的有:利尿劑、甲、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及血管擴張劑等,使用上通常以多種藥物漸次搭配找尋最佳的使用方式。理想的治療目標是以最少量的藥物,最小的副作用達成最佳的血壓控制效果(一四○/九○mmhg以下)。如果當血壓控制得宜,尤其血壓值在一二○/八十mmhg以下時,應開始遵照醫師的指示逐步降低用藥量,而不可以自行驟然停止用藥。規律用藥、定期回診及每天量測血壓值是高血壓病患不可或缺的例行功課。
在新一代的高血壓研究中,接受規律性高血壓治療的老年人平均壽命甚至高於其相對年齡層的「健康老年人」,這是因為這群「健康老年人」中有很大部分的人罹患有高血壓卻不自知,而任憑高血壓惡化,終成嚴重的高血壓合併症。
因此早期發現高血壓、持續有恆且規律的治療是對抗高血壓的不二法門。
編輯推薦 | ||
財產保險 台硝大火 保險損失估算中
8月7日凌晨台硝公司蘆竹廠發生大火,波及部份廠房、硝化棉成品倉庫、蒸餾設備及包裝等物品,推估受... | 市場訊息 富蘭克林:資金行情喊燒 台股再戰8700點全球股市近期因油價大漲及寬鬆政策展開反彈,儘管歐洲央行再次宣佈擴大寬鬆,但在利多出盡下,歐股震盪收黑... | 投資理財 每一刻都珍貴
有天翻開報紙,看到一邊刊的是南部災區民眾被救難人員攙扶著跳下直升機的照片,螺旋槳揚起的氣旋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