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中國有句古語「亂世藏金,盛世藏玉」面對國際貨幣與債務市場震盪,具有保值、防禦通貨膨脹風險的黃金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今(二○一一)年九月的資料顯示,歐洲各央行自一九八五年以來,首次成為黃金淨買家。再者,新興市場國家為了降低對美元的風險暴露(Risk Exposure),也在囤積黃金。
受到各國央行大量買入黃金影響,加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黃金的價格持續看漲,趕在建國百年結婚的新人,準備婚禮所需的黃金套組,成本也大幅提高,銀樓業者更順勢推出金飾租借服務。
台灣黃金占外匯儲備五.五% 較歐美低
面對各國央行增持黃金、提高黃金占外匯準備百分比的情況,台灣央行是否應跟進,近期備受討論。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暨研究所教授沈中華認為,台灣黃金占外匯準備僅五.五%,美元占外匯準備近六○%,央行應思考將黃金持有量逐步提高至外匯準備的十五%或二十%,例如美元增加十%、黃金就增加一%,萬一有一天美元不再是國際交易通貨,政府才不會措手不及。
依據世界黃金協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數量最多的是美國(八一三三.五噸),其次依序是德國(三四○一噸)、義大利(二四五一.八噸)以及法國(二四三五.四噸)。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身擁有的黃金儲備量也高達二八一四噸。
這四個「持金」大國的黃金占外匯儲備比同樣高居各國之冠,其中美國為七五.四%、德國七二.七%、義大利七二.四%、法國六八.二%。
身兼兩角 美元綁架全世界
沈中華有備無患的想法與黃金的地位有關。
沈中華指出,黃金的地位很特殊,基於貨幣數量發行已經與黃金切斷連結,很多人認為黃金只剩下單純的商品價值,然而當經濟發生動盪時,又開始懷念金本位制度。而導致這種想法的最主要原因是,若沒有儲備等值的黃金,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量就沒有依循的準則,這種狀況就是目前金融貨幣最大的疑慮,其中又以美國的爭議最大。
由於美元同時扮演國內貨幣與國際通貨的角色,如果美國缺錢,只要多發行貨幣,再將貨幣用來買產品,就會造成全世界的通貨增加。沈中華說,美元最大的問題就是具有兩種身份,所以讓美國對全世界予取予求,有人批評,美國是強盜,綁架了全世界,因此當經濟動盪時,金本位制度自然備受懷念。
超主權貨幣 國際通貨新思維
貨幣戰爭一觸及發,世界銀行總裁薩立克(Robert Zoellick)去(二○一○)年十一月投書英國金融時報,建議二十國集團(G20)應建立合作貨幣制度,反映新興經濟狀況,這套新制度可能需要納入美元、歐元、日圓、英鎊、人民幣與黃金。
對於薩立克的想法,沈中華進一步說明,包括台灣在內的大部份國家,目前的匯率制度仍是以美元為本位,也就是官方擁有多少美元可以釋放多少貨幣,但這套邏輯已在經濟學家提出「超主權貨幣」的新思維後開始動搖。
超主權貨幣是依據大國影響力所創造的新貨幣,可能是實體貨幣,也可能是國與國之間貨幣的兌換匯率。
沈中華說,超主權貨幣是指由各國共同成立客觀單位管理全球貨幣兌換,並由此單位依據各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訂定兌換匯率,美國可能還是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但其他國家也同樣對全球貨幣具有影響力,也就是國際貨幣與國家主權脫離關係,並非都是美國說了算,那麼當美國任意發行貨幣時,對國際的影響力就會降低。
超主權貨幣最早由經濟學家凱因斯提出,目前最強烈呼籲的國家是中國大陸,因為美國任意發行貨幣、公債降信評已經造成中國大陸經濟上的傷害,而最反對的就是仍想要掌握對國際貨幣單一影響力的美國。
沈中華分析,台灣是以出口為主的國家,中國大陸對台灣經濟影響日增,國際通貨改為超主權貨幣對台灣是有好處的。
金價飆升背後隱藏著貨幣制度的現象,金價的波動與全球政治經濟緊密相關,從各國提升黃金外匯準備的比率,以及超主權貨幣思維,黃金未來在全球的地位值得觀察。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同志買保險 關鍵5問2017年5月24日下午4點,大法官做出釋憲,宣告現行《民法》「不允許同性婚姻」與《憲法》牴觸,已構... | 市場訊息 明台產險:與中華電信合作 推出超值優惠漫遊服務三井住友海上集團明台產物保險15日宣布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出「漫遊99」專案,活動期間內,凡中華電信用戶... | 市場訊息 2015年經常性收入3萬以上、未滿5萬元者占多數主計總處公布今(2015)年薪資調查,全時工作者的經常性收入,在5萬元以上者占18.16%,約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