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素食者的健康指南
文/何楷平 | 2015.07.01 (月刊)

五年前,蘊欣因宗教因素,決定不再吃肉,改吃素。以為「不吃肉」等於「吃素」的她,三餐改吃麵包、麵食,甜點、水果更是不忌口,蔬菜卻吃得比以前還少。結果,吃素五年,愈吃愈胖,健康甚至亮起紅燈。

近年來,吃素蔚為風潮。有人因宗教吃素,更多人是因健康吃素。最早的素食主義者,其實是十九世紀的哲學家,他們認為,吃素不但能延長壽命,更有助於淨化靈魂,甚至提出醫學理論指出,相較於肉食動物,人體構造更類似草食動物,藉此倡導吃素有益於人類演化。

十九世紀末,隨著科學技術蓬勃發展,人類開始用科學的角度,研究吃素對人體的影響。自此之後,提倡吃素的概念,跨出了哲學領域,邁向科學的範疇。

然而,相較西方茹素者因促進健康、節省資源而提倡吃素,東方國家(尤其中國人)吃素的理由,多半結合了宗教動機,甚至連蔥、蒜、韭等植物性「葷食」也列在禁食的範圍。

吃素學問大 怎麼吃才健康?

據統計,台灣素食人口高達兩百五十萬人,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人吃素。有人認為吃素可延年益壽,但也有人認為吃素會導致營養不均,到底「吃素」該怎麼吃,才健康?

依攝取食物的種類,素食可分為「半葷素」、「蛋奶素」、「奶素」及「全素」。「半葷素」不吃紅肉,如豬、牛、羊肉等,可吃家禽、魚類及海鮮;「蛋奶素」則是完全排除動物性食物,但可接受奶、蛋及乳製食品;「奶素」更嚴謹,除了奶類外,完全不吃動物性食品,更將蛋排除在外;攝取範圍最小的「全素」,僅攝取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豆類、核果類,所有動物性食物及動物性來源的食品如蛋、奶、乳製品等,完全不食用。

營養不均衡 吃錯素更傷身

研究指出,植物類食品不但含有豐富纖維素,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營養素含量亦高,且飽和性脂肪酸較低,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機率。

然而,現代人飲食講究色、香、味,食物的烹調、外觀、口感、味覺趨於精緻,連素食也須具備葷食一般的外表,「素雞」、「素火腿」、「素排骨」等素食品應運而生。此外,為了追求更多樣化的口感及味覺,素食烹調大多採用煎、炸的方式,使原本食材選擇就少的素食者,不但營養不均,更導致油量攝取過多。

缺維生素B12 貧血、疲勞上身

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如肝臟、魚肉及蛋奶類,鐵質則可透過瘦肉(尤其紅肉)、蛋黃攝取。由於素食者無法從動物性食物獲得維生素B12及鐵質,容易出現貧血、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豆類、豆莢、豆製品、穀類、核果類,或紫菜、海藻等食物中,同樣富含維生素B12,若能均衡攝取,能補充因吃素缺乏的營養素,此外,以全穀類取代白米,不但能從中獲得維生素B,還可增加纖維質攝取。

至於缺乏鐵質的素食者,則可從紅鳳菜、莧菜、川七等深綠色蔬菜,或豆腐、南瓜子、芝麻等食物中補充鐵質,此外,蕃茄、草莓及青椒也含有微量鐵質,但由於植物性鐵質的吸收率較低,攝取量應較葷食者更高。

缺乏蛋白質 免疫力亮紅燈

蛋白質可從一般動物性食物中攝取,蛋、奶及豆類食物也富含蛋白質,但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質含量較低,且全素者不吃蛋、奶及豆類,無法從中攝取足夠蛋白質,當人體缺乏蛋白質,易使身體出現免疫力降低、修復遲緩等症狀。

蛋白質除了來自肉類,還可從豆類、豆製品、蛋類中補充,若能從植物性食物中攝取蛋白質,並與穀類一起食用,不但可多樣化攝取,也有助於達到互補作用,進而攝取完整且優質的蛋白質。

缺維生素D 當心骨質疏鬆

奶類及乳製品富含大量鈣質,維生素D則存在於奶類、肝臟、蛋黃等動物性食物中,此外,經由曬太陽可促成維生素D的生成,若素食者不吃奶製品,又不曬太陽,可能導致骨質疏鬆、暴躁、失眠、抽筋或痙攣等症狀。

奶類是鈣質的重要來源,素食者若不喝牛奶,則應增加芝麻、豆類、核果類、十字花科青菜及深色蔬菜的攝取量,此外,多曬太陽有益於維他命D的產生,建議可在早上十點前、下午三點後,到戶外曬太陽,維持每天十到二十分鐘日曬,可補足因吃素攝取不夠的維生素D及鈣質。 

身體缺乏鋅 有損生殖機能

鋅主要存在於肉類、內臟、魚類及海鮮中,因鋅是維持前列腺正常運作的主要營養素,更是所有生殖器官成長的重要物質;人體缺乏鋅,可能使性腺機能衰退、免疫力變差、降低傷口癒合速度。

植物性食物中,鋅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葵瓜子、南瓜子及小麥胚芽,由於素食者難從食物中攝取足夠鋅,若能將白米改成糙米,將可獲得更豐富的鋅,此外,在烹煮糙米前,先將糙米泡水催芽,將能大幅增加鋅的吸收率。

吃素不設限? 小心愈吃愈胖

植物性食材本身熱量較低、味道清淡,為了增添食物口感及味覺的豐富性,素食料理過程中,常加入大量糖、鹽等調味料,且多半採取油炸、快炒等烹調方式,此外,不少人因擔心吃素容易感到飢餓,飯後不忌口吃進大量甜點或水果,長久下來,不但營養攝取不足,油脂及糖份攝取過高,反而愈吃愈胖,增加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

經常外食的素食者,攝取的油類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大豆油及葵花油居多,這種油類的性質不穩定,容易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出現氧化反應而形成自由基,可能導致人體細胞老化或增加罹癌的危機。因此,素食者除了避免食用過多油炸食品,更應從不同的食用油及各類堅果中,攝取多元均衡的油脂。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喜憨兒基金會:4th和夢想起飛 民歡喜兒樂
...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長期關心環境永續 新壽守護海洋環境 培育潛水志工清海廢
近年來,因氣候變遷、暖化速度加劇,導致整體環境劇變,新光人壽為落實環境永續以及響應每年6月8日的世界...
財產保險
個人產險應納入綜所稅扣除額
行政院金融改革小組日前達成三項非常重要的保險稅制改革共識,在保險組決議中對民眾的產險保障與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