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精神不生病
| 2009.10.01 (季刊)

患了精神疾病,輕的天天吃藥,比較嚴重的,平均一年有2個多月住在醫院裡。

1. 精神病患一年平均住院80.5

心情不好、壓力很大,睡不著、吃不下,經常有這種感覺,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前兆。

千萬不要因為怕被冠上「精神病」這個被污名化的病名,而諱疾忌醫,越早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越容易找回健康的身心。

2. 壓力破錶,精神疾病來

精神疾病是怎麼來的?

遺傳體質和外在環境是引發精神疾病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能承受的壓力程度也不同,當外界壓力超過抗壓性的臨界值的時候,就可能引發精神疾病。

3. 失智,也是一種精神疾病

好發在6、70歲老人的失智症也被歸屬為一種精神病狀,中風、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等病史,也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初期的失智症有時候會有憂鬱、妄想等外顯行為,之後才會出現一般認知健忘的臨床表徵。

4. 精神是否異常,自我檢視3

如何評估精神是否出現異常?一般可從以下3方面自我檢視:

自己的情緒是否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運作與職能,包括工作表現、人際關係、社交活動等。

生理機能有無受到影響,例如失眠、食慾下降等病徵。

心情不好的時間是否比以往增加?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是精神出現異常的警訊了!

5. 有這些症狀,最好去看醫生

每個人都難免有心情非常不好,失眠或焦慮的時候,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罹患精神疾病?甚麼狀況下應該看醫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守宏建議,如果情況已經影響到個人日常生活作息,或職場表現的時候,最好立即就醫診治。例如失眠,如果嚴重到影響正常生活,就必須就醫找出背後的原因,是否因為壓力或情緒所致,而不應該自行服用安眠藥,以免濫用藥物。

黃守宏強調,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精神疾病可以獲得不錯的療效。

6. 精神疾病如何治療?

一般來說,精神疾病可分為精神病和精神官能症兩種,其中精神病又分為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妄想症和源自於青少年兒童時期的精神病等,而

神官能症則包括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及強迫症等。
關於精神疾病的治療,黃守宏舉憂鬱症為例說明,他說憂鬱症又分為重度憂鬱症和精神官能性憂鬱症,兩者雖統稱為「憂鬱症」,但因肇因和病徵不同,治療方式也不一樣。

其中,重度憂鬱症通常會施以藥物和心理雙重治療,而精神官能性憂鬱症則因牽涉到人格特質因素,除了藥物治療外,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再透過心理諮商與輔導方式,以補強患者人格上的缺失。

7. 精神疾病可以「根治」嗎?

一旦確定罹患精神疾病,就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也就是說,精神疾病會復發,患者必須終其一生面對。黃守宏說,藥物只能短暫消除患者的症狀,日後的復健工作,例如心理諮商等,才是根本解決之道,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8. 年輕人比較容易出現,精神異常問題?

甚麼年齡層是罹患精神疾病的危險群?

以精神分裂症來說,男性的好發年齡介於15至25歲之間,女性則介於25至35歲之間。

而憂鬱症或躁鬱症則無論性別,通常好發於20歲左右,其中憂鬱症則是年紀越大,罹患機率越高。

9. 精神病患是不定時炸彈嗎?

當發生暴力悲劇,而嫌犯患有精神病時,新聞常以「不定時炸彈」形容精神病患者。然而並不是所有精神疾病患都有攻擊性,黃守宏說,通常有藥癮或酒癮的精神病患者,比較容易有攻擊性,主要攻擊的對象大多為熟識的人,例如家人或醫師,嚴重時還會攻擊其他人,甚至自殺、殺人。

當患者已經有相當明顯的精神病徵或開始攻擊人時,醫院一般會予以隔離或約束保護處置。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中國信託:志玲姊姊慈善年曆熱賣中!pockii開創公益新模式 信扶商城滿千免運費
去年熱賣名模林志玲的志玲姊姊慈善年曆,今年又在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po...
健康醫療百科
一次買對殘扶險
生老病死不是人生的標準過程,中間往往摻雜﹁失能﹂這個一般人不會特別留意的可能。據衛福部國民長期照護需...
財經時勢
7大壽險身價漲 Q3漲逾900億元
第3季財報公布,國內前7大壽險公司因股債雙漲,資產價值增加逾500億元,再加上無活絡市場與持有到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