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不想高齡失能 嚴防5大疾病
文/魏妤庭 | 2012.07.01 (月刊)

根據經建會預估,二○一七年我國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達三二八.二萬人,占總人口十四%以上,也就是說,再過五年,台灣將從高齡化社會步入高齡社會。

隨著年齡增加,失能風險也會跟著提高,衛生署國民長期照護需求調查指出,六十五~七十四歲的老人失能率為七.二九%,且每增加十歲,失能率就會增加兩~三倍,八十五歲以上老人的失能率甚至高達四十八.五九%。

四十歲之後 身體功能逐漸退化

老化是人人必經的過程,儘管醫學科技發達、人類壽命延長,但仍逃不過身體機能隨著年歲衰退的命運。崇文診所院長陳仰霖表示,二十~四十歲是人體各項機能運作的巔峰時期,此後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功能將會逐漸退化,尤其是七十五歲以後,機能衰退情況最為明顯。

陳仰霖舉例說,人體機能的運作好比一條麻繩,橫豎交叉的編織使麻繩形成堅固的結構,即使突然受到外力拉扯也不易斷裂。但隨著使用時間增加,麻繩原本綿密的結構逐漸鬆動,堅韌的纖維也慢慢變得脆弱,加上長時間受力不均,終將造成麻繩完全斷裂。

陳仰霖表示,人體的機能也是如此,年輕時的許多病痛,身體都能很快地修補並恢復正常運作。可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開始衰退,一旦不小心生病受傷,最後可能演變成失能。

身心功能喪失 即視為失能

至於何謂失能?門諾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王啟忠表示,當身體或心理的健康功能受限、喪失,且需要他人協助或照顧,即屬於失能的範圍。

衛生署對失能等級的認定,主要透過巴氏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s,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s)及認知功能評估來判斷,進而確認是否有長期照護的需求。

但是,王啟忠指出,量表雖可用來檢視行為障礙問題及失能程度,但失能與否並不是以量表分數二分法判定。以巴氏量表為例,一般以七十分以下作為失能門檻,但對正常人而言,只要無法獨立完成進食、走動、穿衣、洗澡、如廁等任何一個鑑定項目,都代表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與照顧,且已符合廣義的失能。

造成高齡失能 五大疾病最常見

至於造成高齡失能的疾病有哪些?王啟忠表示,老年人常見的五大疾病包括中風、神經性疾病、視力障礙、慢性疾病,以及骨頭老化及病變等。

王啟忠指出,老年五大疾病造成的失能狀態不同,例如中風會導致病患失去自行穿衣、走路、吃飯,甚至說話等能力。罹患阿茲海默症或是帕金森氏症等神經性疾病,則會使患者漸漸喪失行為及認知能力,而必須經由他人協助才可維持日常生活。

此外,王啟忠表示,許多高齡者因骨折、退化性關節炎,或是罹患心臟衰竭、慢性肺病、肝硬化等慢性疾病,造成行動不便,甚至臥床無法行動,需要他人長期照護。

照護長照患者 經濟負擔沈重

王啟忠指出,長期照護工作是一條漫漫長路,家中若有失能長輩,則照護期間的醫藥費、醫療耗材,以及看護費用等,都會成為家庭經濟的重擔。

除了經濟負擔外,王啟忠表示,如何分配照顧責任,常會引發家屬間的衝突。而長期擔任照護工作的人,也很容易因為心理壓力及身體的疲勞,動不動就和家人發生摩擦,甚至罹患精神疾病。

陳仰霖也提到經濟狀況會決定照護品質的優劣,有次,他到一位高齡九十多歲的失智症患者家中看診,發現這位長輩雖與兒子、媳婦及孫子同住,但子女均屬經濟弱勢族群,為了養家活口早已自顧不暇,更遑論花錢聘請外籍看護。這位長輩除患有失智症,還併有骨質疏鬆症及退化性關節炎,因此失能後長期臥病在床,須仰賴他人照護,政府雖有派遣居家照顧員每週前往探視數次,並為病患清洗或餵藥,但是能夠分擔的照護工作仍然相當有限。

陳仰霖感慨地說,雖然一開始難免認為家屬不夠盡心照顧病患,但深入了解一家人的經濟狀況後,就明白家屬自身難保,實在沒有餘力可以提供失智長輩更好的照護。

預防與保健 老來照樣享健康

至於如何延緩高齡失能的時間?王啟忠表示,少吃多動、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避免意外傷害,在青壯年階段,應預防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產生,即可減少高齡失能的危險因子。

王啟忠表示,老年人的身體恢復能力較差,可透過施打疫苗,降低罹患肺炎、呼吸衰竭等疾病的機率,以免病情加重,導致需插管治療,甚至長期臥床演變成失能。

陳仰霖則表示,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多運動之外,定期進行健檢,也有助於提早發現身體的毛病。

此外,陳仰霖表示,老並不可怕,只要心態、觀念正確,提早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多參與社會活動,並且持續學習,充實心靈,就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享受健康的老年生活。








編輯推薦
公、勞、農、健保
健保1年3,000多億保費 不夠花!
去(九十一)年下半年,為因應健保財務吃緊,衛生署實施多項開源措施,包括將健保費率從原來的四‧二...
市場動態
景氣回溫 產險保費登上1300億
繼二○一三年簽單保費突破一二○○億元大關後,產險業在一片刀光劍影、「殺」聲四起中趁勝追擊,去(二○一...
市場動態
守護保險消費者權益 14年不變
為了建構國人正確的保險觀念,「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長期免費提供保險諮詢與申訴,昨(9)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