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熟男的煩惱 泌尿科診間十大問
文/邱建文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2.05.01 (月刊)

根據資料顯示,攝護腺肥大的罹患率會隨著年紀增長遞增,以六十歲男性而言,即有一半面臨排尿的困擾,包括頻尿、夜尿、解不乾淨等,甚至有性生活障礙的難言之隱,到了八十高齡,更只剩二成幸運者沒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

雖然攝護腺肥大不至於危及生命,但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卻帶來極大不便。

那麼攝護腺可以藉著保養避免肥大嗎?可以自我檢查嗎?治療會有副作用嗎?諸如此類的攝護腺肥大問題,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兩位主治醫師抽絲剝繭說明白。

 

攝護腺長在哪裡﹖有什麼功能﹖

「攝護腺長在哪裡?」北醫泌尿科主治醫師張景欣說,「攝護腺是介於膀胱和尿道之間的器官,也因為長在恥骨後面,從腹部摸不到,因此必須以手指從與攝護腺距離最近的肛門進去觸診。」

面對尷尬的肛門指診,部分男性患者採取逃避的態度,以「忍」再三拖延,但北醫泌尿科主治醫師戴定恩說,「攝護腺的養分是由雄性荷爾蒙供給,也因為雄性荷爾蒙不斷刺激,使細胞增生,造成腺體肥大。若延遲就醫,攝護腺會越發腫大,最後壓迫到尿道,導致泌尿道感染、血尿或無法解尿,甚至使膀胱功能喪失。」

           

正常的攝護腺約二○公克,體積如鵪鶉蛋;輕度肥大就如核桃,約二○~四○公克,嚴重的話會如雞蛋八○~九○公克,甚至腫到二○○~三○○公克,有如棒球之大。

「尿道中間一段為攝護腺尿道,想像攝護腺肥大如球體,通道就相對縮小。」張景欣形容如扭不開的水龍頭,流速變慢、變細,且分段流出,或尿完之後仍滴滴答答……。

「尿無力、尿間斷、尿遲滯、殘尿感、尿末滴尿、頻尿」都是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使日常作息不堪其擾。

而從攝護腺肥大的曲線圖(圖二)來看,儘管六十歲發生率五○%、八十歲高達八○%,但其實罹患率自三十歲就開始爬升,到四十歲可能出現尿不乾淨、多次解尿和夜間多尿的症狀,因此攝護腺肥大雖然是男人的長壽病,但是青壯年族群也必須注意。

有些人以為性生活頻繁的男性,比較容易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張景欣說,「在性行為之後,攝護腺確實會因分泌旺盛而腫大,但一段時間之後即會縮小;倒是年輕人應該注意的是感染造成的發炎,這也會有解尿不順的症狀。」

他進一步釐清,攝護腺肥大的定義是指老化現象,隨著年齡變大而無法回復,故稱為男性的長壽病,「高齡者不妨坦然面對,就像膝關節磨損或水晶體混濁的老化現象,接受身體變老的事實,盡快治療擾人的排尿問題。」

關於攝護腺肥大泌尿科診間10大問

❶攝護腺就是前列腺嗎?長在哪裡?
❷攝護腺是做什麼用的?
❸什麼是攝護腺肥大?
❹攝護腺肥大如何治療?
❺攝護腺肥大的藥物有沒有副作用?
❻攝護腺手術需要用雷射嗎?
❼吃什麼可以縮小攝護腺?
❽如何保養攝護腺?
❾攝護腺肥大會不會變成癌症?
❿攝護腺和性功能有沒有關係?

 

攝護腺肥大如何檢驗?可以自我檢查嗎?

然而要及早察覺自己的攝護腺出了問題,亦非簡單之事,因為排尿不順和流速變慢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而且有主觀的判斷。張景欣舉例,有一位病患就是因為參加旅遊團搭遊覽車到休息站上廁所時,發現旁邊的人都尿完離開了,自己還尿不出來,驚覺到自己的排尿異常才來求診。

除同儕之間的比較外,張景欣建議以排尿日誌進行客觀判斷,寫下每次小便的時間,並搭配量杯標註容量,持續進行三天至一周,觀察排尿狀況。

此外,戴定恩說,也可以透過「WISE & FUN」口訣自我診斷,W(Weak stream)為尿柱變細、I(Intermittency)則是排尿不連續、S(Straining )為用力解尿、E(incomplete Emptying)則是解不乾淨;或有頻尿(Frequency)、急尿(Urgency)、夜尿(Nocturia)二到三次的狀況,最好到泌尿科就醫檢查。

基本上,攝護腺診斷須經四道關卡,第一道驗尿可先行排除急性感染。第二道PSA抽血檢驗,亦即攝護腺指數檢查,數值會隨著攝護腺肥大和攝護腺癌而升高。

「第三道是肛門指診,以進一步釐清攝護腺肥大的程度或是否有硬塊。」戴定恩強調,肛門指診須和PSA檢查數值一起評估,以排除急性感染和攝護腺癌,最後才進入第四道尿流速檢查,詳加確認是否因攝護腺肥大而變慢。此外,透過腹部或肛門的超音波檢查,亦可精確測量腺體大小。

 

肥大一定要用藥?副作用如何改善?

一旦確診為攝護腺肥大,依據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要先行追蹤觀察,並調整生活作息,定時喝水、規律排尿、均衡飲食,或攝取南瓜子、茄紅素等保健食品。若是中度或重度肥大已影響正常生活,則應進行藥物治療。

第一線藥物「甲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有助於攝護腺放鬆和擴張尿道。惟該藥物的副作用為姿勢性低血壓,在突然改換姿勢之際,如由坐而站或從床上起身,可能因低血壓而感到頭暈,故建議睡前服用,平躺臥眠即可。

第二線藥物為抑制雄性荷爾蒙,以阻斷營養來源而逐步縮小攝護腺;但副作用如同女性更年期常見的骨質疏鬆、性慾和活力下降,大多用在性生活需求不大的高齡者。

戴定恩特別說明,「攝護腺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依據症狀而定,不一定和肥大的程度有關。」例如有的患者攝護腺腫大六○公克,較正常高出三倍,但因肥大的部位是往外擴大,並未嚴重壓迫到尿道,即毋須治療。而若症狀為頻尿或夜尿,則可以服用抑制膀胱收縮的藥物,以減少解尿次數。

 

不同手術治療如何選擇?要自費嗎?

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則以手術介入,包括傳統的電刀刮除和先進的雷射汽化。戴定恩藉橘子解說攝護腺肥大的組織構造,肥大的部分是果肉,而非果皮,故開腹後用電刀一片片刮除果肉,但若擔心流血風險,或正服用抗凝血藥物者,則可採用減少出血的雷射手術。

雷射手術又分兩種,一種是透過雷射高溫直接將增生的攝護腺組織瞬間汽化,一種則是沿著果皮和果肉之間無血管之處進行剝除絞碎後取出。

相較於傳統電刀手術,雷射手術具有出血量極少、復原時間快,以及性功能障礙、尿失禁等副作用大幅下降等優點。

「手術的選擇,必須視攝護腺肥大的程度而定。」腺體腫大三○公分以下,可進行攝護腺和膀胱頸的切開術,讓尿道擴張而順利排尿;三○~八○公克則以電刀刮除,但若年老體衰或有麻醉風險、較易出血的患者,則考慮使用雷射手術;而若超過八○公克,則採取開腹電刀刮除或雷射剜除手術。

此外,北醫泌尿科亦結合心臟內科和放射線科進行最新手術療法,以阻塞通往攝護腺的動脈,讓攝護腺無法獲得血液供給而縮小,而此類經由血管的治療方式可用在麻醉風險較高和高齡患者。

至於醫療費用,電刀刮除手術分為單極和雙極,皆由健保給付;雷射汽化手術則須自費,依不同雷射機型而有不同費用,約十三~十八萬元之間;非常規性的血管手術治療亦須自費。

 

攝護腺肥大可以預防嗎?如何保養?

儘管四十歲的青壯族群較少發生攝護腺肥大,但基於六十歲以上每二人即有一人的高罹患率,則不妨先行保養預防,平時多喝水不憋尿,以避免感染造成攝護腺發炎而腫大;再者,建立運動習慣,戴定恩說,運動雖無法訓練膀胱和尿道肌肉,但可以強化四肢肌肉,有助於骨盆底肌肉放鬆,使排尿順暢。三則攝取南瓜子、茄紅素和鋸棕櫚等保健食品,以抑制攝護腺細胞的生長;四為定期追蹤,如超音波或PSA檢查。

張景欣補充,攝護腺肥大雖然是受到雄性荷爾蒙的刺激,但也和基因體質和肥胖有關,因此建議少吃紅肉,高蛋白食物也不要過量,並控制三高等代謝疾病,讓攝護腺不再成為熟男的隱憂。

攝護腺肥大會變成癌症嗎?

基本上,攝護腺肥大屬於良性,並非癌症。但攝護腺肥大仍可能與攝護腺癌並存。

通常醫師從肛門指診可以確認的攝護腺腫大和是否有硬塊,單純的攝護腺肥大不會有硬塊,而硬塊可能是癌。北醫泌尿科主治醫師戴定恩以橘子譬喻攝護腺肥大與癌症的差異,肥大是發生在果肉,而腫瘤有7~8成發生在橘皮,僅2~3成長在果肉。

不過在攝護腺肥大的追蹤或治療過程中,醫師也會注意攝護腺癌的可能性,透過PSA攝護腺腫瘤指數和更進一步的切片檢查,或最新的核磁共振,都可加以確診攝護腺癌,惟該核磁共振是屬於特別的機型,須自費約1萬~2萬元。

當確診為攝護腺癌,通常會採取男性荷爾蒙療法;至於攝護腺根除手術,因屬於高度侵入性手術,傷口較大,加上對性功能和控尿功能造成影響,北醫泌尿科主治醫師張景欣採取謹慎評估的態度,「在攝護腺癌初期,可以攝護腺根除手術完全清除癌細胞,但若有轉移,則施行該手術並無意義。」完全切除攝護腺之後,亦可針對性功能障礙進行復健計劃。總之,「早期警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因應攝護腺癌的不變法則。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保險業RBC 8月起細分5等級
今(102)年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揭露將更透明。金管會昨(2)日發布保險業資本適足率揭露...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中秋大燴烤」揪「自家人」團圓 超級業務員親授機宜 打造保險顧問即戰力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人壽」)找「自家人」!繼夏季「全國...
市場訊息
台灣女性辛苦了! 日常就業指數亞洲最高
最新女性進步指數出爐,台灣女性總分達62.7分,高於亞太平均分數57.6,在亞太18個市場中排名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