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台灣「援兵」跨海助陣
文/辛舟(大陸保險業者) | 2002.01.01 (月刊)

台灣保險業的成熟與飽和有兩個數字可以證明:其中,台灣民眾的整體投保率已超過一二○%,平均一人一張多保單;其二,儘管只有二千三百萬人口,但是台灣最大的保險公司——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竟然躋身全球五百強之列,名列第四百七十二位,也是台灣唯一衝進百強的保險公司。

正是因為太成熟、太飽和的緣故,台灣保險的發展潛力才受到制約,發展的空間有限。相對而言,大陸的保險市場潛力巨大,前景誘人,讓台灣同行個個摩拳擦掌,一旦內地開放保險市場,就大舉進入。

而讓台灣保險業界未想到的是,內地的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更棋高一著,利用兩岸保險業尚未開放的時間差,先行一步到台灣挖人。具有豐富保險「實戰」經驗的台灣同行也是,來之能戰,在廣闊的內地大顯身手。

平安保險跨海撈人

其實,平安保險到台灣招人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行事非常低調,二○○一年,他們順利從台灣國泰、新光、南山等大型壽險公司招聘了一百名資深業務幹部,這批人才於二○○一年八月中旬到大陸平安保險總部報到,然後被分配到各省工作。平安保險還計劃二○○二年再到台灣進行第二次大規模招聘工作,招聘規模將擴大至五百人。

平安保險公司在台灣的招聘工作定名為「龍騰主管專案」,該專案的起因是內地壽險業務快速成長,但訓練和管理業務人員的中高層幹部卻嚴重短缺,台灣經驗豐富的壽險業務主管因此成為平安保險公司鎖定的對象。負責此項台灣招聘工作的是過去曾在某保險公司任職、幾年前轉赴內地發展的平安壽險部協理黃宜庚先生。此次在台灣招聘的條件很高,應聘者必須具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不僅要具有業務經驗,還要具備培訓能力,並且自身條件可以長時間在內地工作。

整個招聘過程極為嚴格,除在台灣要通過黃宜庚這一關,應聘者還必須赴平安保險大陸深圳總部,通過公司董事長馬明哲先生的親自面試。

據了解,平安保險公司開出的條件也相當誘人,除了提供一年半的保障薪酬,薪酬還分為固定薪和變動薪兩種。固定薪有所謂的「三、二、一」標準,資深經理固定薪為月薪人民幣三萬元、科長二萬元、專員一萬元。固定薪酬已經不低,但變動薪酬誘惑力更大,這批人才負責培訓工作,只要所分管的部門業務發展迅速,獎金將同步增長。

台灣的壽險經驗 較適合大陸

實際上,台灣保險業務幹部到內地謀求發展,並在內地的保險業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早已不是秘密。國泰人壽北京辦事處代表王健源先生在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台灣保險市場已開放多年,富有與外商競爭的經驗,兩岸都是中國人,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借用台灣同業的經驗,共同發展民族保險業,可有效抵禦所受衝擊。

據王健源介紹,台灣國泰人壽已與內地多家保險公司展開合作,除向泰康人壽推派了三十六人次的顧問,與大陸人壽保險公司建立了長期互相培訓關係,另已同北京保險監督管理辦公室合作舉辦了關於商業保險公司如何對社會醫療保險進行補充的研討會。

王健源說,平安保險公司是壽險做得最好的內地本土公司,其顧問團員大多是原國泰的管理人員。兩岸文化背景相同,相比之下,台灣的壽險經驗,比西方保險公司更適合內地保險公司經營,內地業者也普遍感到台灣的壽險經營方式對內地影響很大,內地即將開放的巨大保險市場,對台灣的保險公司也是一個難得的商機。除國泰人壽外,新光、富邦兩大台灣保險公司也在內地設立了辦事處,進行資料蒐集和市場調查,為開發業務作準備。

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開發西部市場,國泰人壽已決定在成都設立第二個辦事處。「國泰人壽未來的市場在內地」,王健源說,台灣保險公司在島內已進入資金運作階段,開發內地市場,兩岸共同繁榮民族保險業,對台灣保險公司自身的發展壯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才的酬薪不菲

在大陸保險業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內地除近年從台灣聘請大批保險高級管理人才外,早在五年以前他們就將人才爭奪的目光瞄向海外。平安保險公司董事長馬明哲先生的理念是,「不能什麼事都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河上已經有橋,那我們付一點過橋費就可以過橋,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避免了風險,何樂而不為呢?」於是,自一九九五年平安保險公司引進首批外籍員工以來,六年時間,平安保險公司就請過全球最大的會計事務所的合夥人做財務總監,並請過美國最大電腦公司的主管做電腦總監,還把美國林肯金融集團原副總裁斯蒂芬.邁爾請來做平安保險公司的總精算師和董事長高級顧問。

馬明哲認為,儘管請「洋人才」要付出很昂貴的薪酬,但他們對公司的貢獻遠遠超過他們所得到的薪酬。

招兵買馬來助陣

正是因為前些年海外人才給平安保險公司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良好的經濟效益,才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從台灣「招兵」的信心和決心。

實際上,在平安保險公司此次大規模從台灣招兵買馬之前,相當多的台灣保險人才就已前來大陸助陣。並且據媒體表示,目前多家外資公司或合資公司的高層領導和高層管理人員都是來自台灣保險業。比如,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太平洋安泰、中保康聯的總經理、信誠人壽的副董事長都是外商從台灣的保險公司派駐大陸公司的。

另外,在大陸平安保險、中國人壽、泰康人壽等本土公司,也長期活躍著一批來自台灣的保險顧問,現在則出現了這些顧問又轉任實職的趨勢。泰康人壽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羅中美,最早從業於台灣最大的保險公司——國泰人壽,之後來到大陸,先後在中國人壽和泰康人壽擔任顧問,二○○○年被派到廣州擔任現職。

人才培養仍趕不上 市場開放的速度

台灣保險人才湧入大陸,表明大陸正處於成長期的保險業,面臨人才供應不足的狀態。信誠人壽管理總監張簡志漢認為,大陸保險業最缺的是規劃型人才,由於大陸的保險公司大多屬於分公司,許多決策其實都由總公司制定,分公司只負責執行,而造成了進行總體決策的規劃型人才的缺乏。另外其他的精算和投資等操作型人才也同樣供不應求。張簡志漢說,「大陸人才培養的速度已經趕不上市場開放的速度」,保險業可能會出現全面性的人才短缺。

如果大陸保險業要尋求人才援助,台灣無疑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最佳選擇。羅中美說,台灣與大陸語言相通,在文化上同根同祖,另外不少台灣人因為還有親人在大陸,普遍擁有大陸情懷,而且大陸經濟發展很快,「像塊大磁鐵」,容易吸引台灣保險人到大陸興業和發展。

加強合作 兩岸「雙贏」

同國際化程度很高的香港相比,台灣保險業發展之路更容易為大陸所認同。張簡志漢認為,台灣的保險業比大陸發達,台灣民眾的投保率已達到一二一‧四一%,大陸最發達的上海和廣州分別為三十%和十%。台灣的保險業經歷過啟蒙、混亂、成熟和穩定的不同時期,這是包括香港在內的其他保險市場所沒有的,特別是其長達二十年的混亂期,很早就進入成熟期的香港很難產生深刻的認識,而台灣保險人累積「由亂而治」的寶貴經驗,對於大陸同業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

另外,台灣經濟的低迷,以及保險市場的漸趨飽和,也是大批保險人才流向大陸的重要原因。泰康人壽廣州分公司總經理王輝說,他在不久前到台灣考察時,便有眾多當地保險人士主動向他聯繫,探求來大陸發展的可能性。張簡志漢更直言,對於許多保險人才來說,其實「台灣已沒有多少發展的空間。」而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社會、經濟發展強勁的中國內地,保險業日新月異,對於高級保險人才更是具有十分廣闊的用武之地。

隨著大陸與台灣都已加入WTO,兩岸經貿和人才交流的流量將進一步加大,只要海峽兩岸保險業界加強合作,一種彼此都保持「雙贏」的局面定會出現。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安聯人壽:響應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力 安聯人壽號召員工接力淨灘桃園
安聯人壽挺低碳排,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力!安聯人壽遵循永續發展策略,推動低碳排,致力為保護環境善盡企...
人壽保險
別在唱「愛我別走」了! 病主法為何給我們這項權利?
去(2018)年六月傅達仁安樂死的議題,讓今年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再次受到關注。...
市場訊息
農委會:MIT百大精品 送進心坎裡的情意
  「媽媽,最近天氣開始變涼了,這盒雞精讓妳補一下,要記得每天喝一包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