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平民化資產 的專家級配置
文/陳怡君 | 2004.03.01 (月刊)

你有不懂怎麼選基金、何時該買賣基金、或基金資產配置概念不足、資金又不多的困擾嗎?現在有一種資產配置型基金可以解決這些困擾囉。

不同於一般基金的4項特色

這種被稱為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的「組合基金」,去(2003)年才正式上市。由於其運作是根據一套規則做好資產配置和風險控管,非常適合不懂得挑選與買賣基金的投資人,加上只要1萬元就可投資,比起委託業者操作動輒須數百萬元的資金,可說十分平民化,因此,被稱為窮人的代客操作。

相較於一般基金,組合基金具有下列特色:

可投資各種基金

一般基金投資的是股票或債券,組合基金投資的則是各種基金,以國內的組合基金來說,凡是國內投信發行的國內外股票基金或債券基金都能投資,甚至可投資不同公司的基金。

可以完全不投資

國內的股票型基金,無論多空,按照法令都必須有相當比例的持股,即使是投資股票和債券的平衡基金,全年仍有最低持股限制。但組合基金因為必須顧及風險,因此可動態調整持有基金比例,最低可到0,萬一股市走空時,可規避股票下跌風險。

投資成本可能較高

無論買哪一種基金,投資人在首次申購和贖回時都要付手續費,費率視基金種類和投信公司而不同,約在0.8~2%之間。另外,基金資產裡還內含了經理費與保管費等隱藏成本,以經理費來說,股票基金約為1.2~1.75%,債券基金約0.25~0.35%,保管費則通常收0.2%。

組合基金一樣須繳手續費、經理費和保管費,但投資自家基金時不再收取經理費,投資其他公司時則須加收一筆(不超過0.5%)經理費,所以,經理費可能比一般基金高。

可避免人為疏失影響報酬

一般股票型基金無論是選股或投資組合,多半是由基金經理人決定,一旦基金經理人異動或判斷錯誤,基金表現便會波動或下跌。但組合型基金通常是由各基金公司建立量化模型系統挑選基金,並追蹤各基金的損益狀況,以達到風險控管。

根據基金評比機構Lipper的資料,以成立滿1年、投資全球的組合基金,與一般全球型基金比較,自1990~1999年間,除了1996~1999年的全球股市多頭,組合基金表現不如全球型基金外,其餘時間組合基金績效均優於全球基金。而在2001、2002年股市重挫時,組合基金的跌幅比全球型基金低。顯見空頭市場時,組合基金較能規避股價重挫的風險。

多頭時表現不夠積極

組合基金最大的問題,就是風險雖然較低,但遇到多頭市場,有時表現反而不如大盤指數。例如:去年7月底到今年1月底,大盤指數從5,318漲到6,312,漲幅近兩成,但同期國內發行的6檔組合基金,績效最佳者報酬率不過3%。

不過,國內的6檔組合基金,有些原本就訴求打敗定存收益,例如:怡富、保誠、金復華等,強調穩定收益,自然不能跟股票基金相比。但像元大、新光、富鼎的組合基金,強調動態配置,若是投資人拿組合基金與股票基金相比,可能比較失望。

此外,從國內組合基金持股明細來看,多檔組合基金投資自己公司基金的比率幾乎都達到三成,能否真正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值得觀察。

有3種組合基金可供選擇

想投資組合基金,除了國內投信發行的組合基金外,其實還有其他選擇。

一種是海外的組合基金,投資標的幾乎遍及全球,但是這類組合基金大部分只投資自家公司的基金,一樣有風險不夠分散的問題。

另一種則是由國內投顧引進的海外組合基金,又稱為多重管理基金,投資標的以績效較好的幾十檔海外基金為主。與上述海外組合基金不同的是,投資標的不侷限於同一家公司的基金,且投資人可根據投資屬性,選擇保守型的貨幣型組合基金或較積極型的組合基金。

比較特別的是,銀行推出的集合管理帳戶,也有組合基金的概念。所謂集合管理運用帳戶,是指受託的金融業者將多位委託人的資金,依照投資運用範圍或性質相同的部分,集合並統一操作。以中信銀的全球精選集合式管理帳戶為例,投資範圍較國內投信發行的組合基金大,從去年5月至12月獲利超過7%。

從管理、運作方式篩選

至於組合基金的挑選,投資人可以依循下列原則:

資產配置的運作方式

組合基金的公開說明書上,一般都會交待該組合基金的詳細資料。根據研究,基金的配置會決定九成的績效,因此投資人必須仔細看看組合基金的資產配置如何運作,是否會依景氣循環或股市多空調整投資比例。例如:股市多頭時是否會增加股票基金投資比例,股市走空時是否會增加債券基金投資比例等。

篩選基金的標準

通常國內的組合基金會以同類型基金的績效,當作篩選基金標準,有些是建立機械化的量化模型避免人為干擾,有些會注意基金的週轉率和基金規模。無論用哪種標準篩選基金,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投資屬性。

是否過度集中投資自家基金

按照集合信託管理辦法的規定,銀行集合管理帳戶募集的組合基金,投資任一家基金的比例不得超過10%,但是投信公司發行的組合基金並無此限制,因此投資人選擇組合基金時,應該先看看持股明細,觀察該組合基金是否過度投資自家基金。

基金經理人的經歷

國外組合基金經理人的資歷,通常比一般基金經理人的資歷深,並搭配電腦模型篩選基金,而台灣的組合基金才剛起步,基金經理人是否具備資歷經驗都足夠的條件,投資人必須睜大眼睛好好觀察。

由於組合基金可針對不同的投資需求,提供多種投資組合,降低選擇基金的難度,並藉著分散投資,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對於不知道何時進出基金、選擇基金、或是無暇理財的投資人,可說是尚稱穩健的投資工具。不過,組合基金在國內仍算是相當新的金融產品,投資人不要有穩賺不賠的錯誤期待。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關鍵5問 3分鐘學會挑地震險
台灣地震頻繁,民眾習以為常,甚至已經坦然接受自己的生活有地震相伴。但是,人們始終無法預測地牛何時翻身...
調查&排名
金融保險業 薪資漲幅第2高!
觀察近20年來整體受僱員工薪資狀況,平均年增僅1.5%,不過各行業間卻有很大差異。1997~2016...
市場動態
長期海外打工 180天旅平險不夠!
不管是勇於追夢、還是想開闊視野,到海外打工成為台灣年輕族群的其中一塊未來拼圖,到國外打工度假,容易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