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日前幾位立法委員共同舉行記者會,指稱「保險司欺上瞞下,暗藏保險業務發展基金三十八億元……」,並表示他們不排除提案,要求財政部將這筆錢繳回國庫。
這個每年從每家公司的每張保單的保費中,抽取一筆錢累積成的基金,從開徵到八十四年停徵為止,整整經過了二十餘年之久。這當中曾經不斷引起各界質疑,但是引發立法委員公開以這樣尖銳的措詞和強硬的態度「關切」,恐怕還是史無前例。
我們無意探討這個基金究竟該歸誰所有——事實上這個問題恐怕連保險司也很難解決,我們真正關心的是,過去這個基金除了透過產、壽險公會與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去執行的相關業務之外,還能提出多少具體的績效,讓大家看到,這個一直由財政部聘任委員成立的委員會所管理的龐大基金,究竟為台灣保險業的發展做出甚麼貢獻?
持平而論,這麼多年來,保險業務發展基金對台灣保險業的發展,不能說沒有貢獻,只是貢獻應該可以更大。若說這個基金被保險司隱藏,其實也很不公平。因為從最早期的某些專家學者,動輒可以獲得巨額研究案的委託或奉派出國考察,到如今的把關嚴格,我們不能不說,現在的主管機關比起過去是更謹慎的。
只是管錢的難免動輒得咎,不論是給得寬、給得快,或管得多、給得少,都很難做到漂亮公平;加上金額實在太過於龐大,反而更難做到收放得宜、進退有據。
因此,這筆高達一.九家保險公司(一家二十億元)所需最低資本額的基金,未能充份發揮協助保險業發展的功能,其實並不令人意外。我們相信任何一個有效率、有目標、有企圖心、負責任的民間機構,對於這個如此龐大的基金及其孳息,二十幾年來的運用績效和對保險業務發展的具體貢獻,恐怕都不會給予太高的評價。
保險業的客戶是民眾,不論是商業保險或主管機關在推動的政策性保險,唯有讓民眾真的了解每一種保險的功能與特性,才能激發民眾主動投保的意願。而這些都是這筆基金可以、也應該為保險業做的。
除非民眾產生主動購買的需求,否則保險公司就必須不斷耗費大量的資源在業務員行銷技巧的訓練,以及為了應付高脫落率而必須不斷的增員及新進人員可觀的訓練費用。即便各公司都已經這樣盡力,業務員的行銷路仍舊十分坎坷。
而這筆基金若能活潑的運用,可以為台灣的保險業做多少事 這次遭立委抨擊,或許正是開啟保險業歷史新頁的契機。
|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稅改鼓勵長照險 許虞哲:未來會考量財政部部長許虞哲昨(6)日至工商協進會會議演講,針對以稅改鼓勵民眾投保長照險一事,許虞哲表示,基於長... | 財經時勢 政大教授張金鶚:現在是房地產的賣點 不是買點
翻開報紙廣告,曾經隨著金融海嘯的衝擊沉寂好一陣子的預售屋廣告,又開始一大版一大版的出現,電視的... | 人壽保險 《病主法》上路 就能安樂死?錯!不瞭解的人常常會把《病主法》、安寧療護與「安樂死」混為一談,其實完全不同。
「與其稱『安樂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