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從解憂到圓夢,壽險業務員都有機會
文/黃品豪 | 2002.08.01 (月刊)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時代在變、客戶的需求在變,壽險業務人員提供的服務與行銷策略當然也要跟著改變,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在這萬「變」的年代中,維持「不變」的競爭力。

以往傳統的壽險Sales賣的只是保險商品一種,然而現在講求的是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範圍包括人生各階段的保障規劃、理財工具與資產管理,究竟什麼樣的行銷策略最有效呢?

策略一 以需求取代商品

蘇黎世人壽經代部協理郭耀興表示,「隨著許多金控集團的成立,強調的是『整合性』的服務訴求,使得整個金融經營型態,從以往的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金融商品的行銷策略也從以往的『商品導向』轉變為『客戶需求導向』。」

人生各階段有不同的保障規劃、理財工具與資產管理方式,因此不論是保險、或是其他的單一金融商品,都無法完全滿足個人的實際需要。隨著壽險業務人員的轉型,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務也朝向多樣化發展,因此依客戶的實際需求,搭配各種的金融商品,才能突破以往以「商品導向」為行銷策略的限制,跳脫「賣什麼商品就說什麼商品好」的窠臼。

ING安泰人壽資深副總李回源舉例說道:「以往壽險業務人員總是以社會案件、重大災難來刺激客戶產生危機意識而購買保險,現在不同了,在與客戶談話過程之中,慢慢地引導出客戶多樣化需求,不論是『擔心』或是『夢想』,都可以透過壽險業務人員手中的資源、工具,來協助客戶解決問題。」

「需求導向」縱然是金融整合下的行銷策略之一,但是也別忘了客戶的需求與問題都是「多樣化」的,因此壽險業務人員本身的專業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否則不但需求引導會受到限制,甚至還可能因為解決不了客戶的問題而被譏為「不夠專業」!

策略二 以專業服務 取代價格競爭

保德信人壽資深副總經理徐正漢表示,「從近年來熱賣的保險商品很快就會被同業跟進的情況來看,想要以『商品取勝』的策略已經行不通了,唯有給客戶『Different and Better』的服務,才能贏得客戶的青睞。」

在以往市場商品差異性不大的時候,打得就是「價格戰」,但是隨著壽險公司的「利差」逐漸縮小,在「價格」上自然沒有太大的空間可以競爭。更何況不論是保險或是金融業,講求的都是「服務」,尤其「專業」的服務才能領先同業,甚或是其他行業的競爭者。

「專業」在金融整合時代下可以從兩個部份來看,一是專業服務的「廣度」,是否擁有含括保險保障、投資理財、稅務規劃、社會保險, 甚至於動產、不動產等全方位的專業;另一方面則是專業服務的「深度」,包括能否針對各項問題提供解決管道或建議,或針對不同需求與狀況提供規劃選擇等。

策略三 提供個人化的金融服務

幾年前開始,在各大銀行間開始流行起一股「貴賓理財」風,以求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讓客戶擁有「貴賓」的尊榮感。對全方位的財務顧問而言,要捉住客戶的心,提供「個人化」的金融服務也是必要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金融整合服務對不同身分地位的人來說,有不同的需求定義。以中產階級的客戶而言,金融整合服務可能只是「多元化的金融商品提供」;而對於高所得或是金字塔頂端的客戶而言,卻可能是「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顧問」。

提供「個人化」的金融服務主要目的在於讓客戶感受到「差別待遇」,能依據其需求、財務狀況而量身訂做出適合的計劃方案。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深耕與客戶之間的關係,客戶對於自己的信任度與依賴度也會隨之提高,當然更是市場競爭激烈環境下,捉住客戶的心最佳的行銷策略之一。

綜觀以上的三大行銷策略,通通離不開壽險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因此不論要賣的商品是什麼?要提供的服務有哪些?要採取什麼樣的行銷策略?可以確定的是,「專業」是金融整合趨勢下,絕對不可少的能力。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從《美女與野獸》看見業務員和保戶的珍貴緣分
迪士尼(Disney)近年腦筋動到經典上,自翻拍《黑魔女:沉睡魔咒》、《仙履奇緣》後,又一部名作《美...
財產保險
<電視節目>久久寵養 毛小孩的健康與保險
台灣新生兒人數逐年減少,寵物貓狗數量卻逐年增加,根據農委會統計,2015年全國各縣市家犬與家貓的數量...
市場訊息
明台產險:日本三井業際研究所參訪明台產險 台日交流促進生物多樣性的新經濟模式
三井業際研究所係由日本三井集團下主要31個企業組成,研究所下設數個委員會,其中包含為「達成自然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