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消費者如何善用附加費用率資訊?
文/盧志高 | 2007.04.01 (月刊)

各家壽險公司的傳統型保單附加費用率首度揭露,儘管市場上有人肯定,有人則抱持懷疑的態度,但消費者如果能夠善用這個資訊,還是有助於創造更有利的投保環境。不過,消費者如果想以此做為要求殺價、退佣的手段,恐怕「此路不通」。

雖然大多數壽險公司目前已經依照規定,揭露傳統型保單的附加費用率,但各家揭露的方式不一,查詢時的方便性也不同,內容更可能讓人「有看沒有懂」。因此有人認為,這對消費者恐怕沒有太大意義,但也有人覺得,這對消費者評估保單的「真實價值」,大有幫助。

揭露附加費用率利弊,尚無定論

台名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陳亦純就有點懷疑這項資訊的參考價值。他指出,以往協助消費者選擇保單,或者消費者自行選擇保單,原本就會有所比較,但比較的重點通常是保單內容。現在如果又要把附加費用率拿來比較,除了讓選擇保單的複雜性更高之外,萬一附加費用率「越俎代庖」,反而可能誤導消費者,以為附加費用率低的保單,才是好保單。

而在實務上,威盛保險經紀人公司總經理王信力表示,許多消費者目前投保時,大多會同時購買好幾張保單,而每張保單的保費、保額及保障範圍,都不相同,何況不同公司的同類型保單,內容也或多或少會有差別,比如有的提供海外急難救助,有的提供殘廢安養,如果都要逐一比較附加費用率,可能不大實際。但可以確定的是,消費者要求費用越低,付出的保險成本可能就越高。

如何善用附加費用率資訊

ING安泰人壽TP910營業處主任梁錦光建議消費者,雖然有附加費用率的資訊可供參考,但在選擇保單時,還是應該比較注重保險的本質,包括保費、保額的高低及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等。而且,如果保單都差不多,寧願直接去比誰的保費較便宜,而不是誰的附加費用率比較低,因為附加費用率低的保單,說不定保費比較高。

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則認為,附加費用其實類似保單的價格,消費者大可以經由這個指標,看出有多少錢其實進了壽險公司的口袋,並評斷業者提供的服務,究竟值不值得。至於業者目前大多揭露上下限區間,讓人搞不清楚究竟的情況,除了顯示政策未來還有要求業者揭露得更清楚的空間之外,消費者不妨直接以電話詢問業者的相關部門。

「費用率」不是單一標準,「費用」也要看

但不可否認的是,彭金隆指出,除了極少數一年期定期壽險或傷害險保單之外,國內各家壽險公司之間,幾乎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保單,使得附加費用率很難做為單一的比較標準,因此,消費者還是要多考量業者的服務情況及對業者的信賴感。

此外,彭金隆提醒,有些壽險的附加費用率通常會比較低,比如躉繳及儲蓄險保單,但是換算成金額,其實也不少,甚至更多,因此,消費者不能只看「費率」,最好把「費用」也算出來,才能清楚的知道究竟有多少錢不是用在保險之上。

保德信國際人壽副總經理林碧華也強調,附加費用畢竟只是保費的一部分,如果保費很便宜,即使附加費用率看起來比較高,實際的金額也不見得會很多,而且在「市場機制」下,同類型保單的附加費用率水準,也不至於相差太多,消費者不必太擔心。倒是保單到底適不適合消費者需求,恐怕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想要趁機要求殺價退佣,恐大失所望

不過,消費者如果想依據業者揭露的附加費用率,做為殺價、要求退佣的手段,恐怕會大失所望。

永達保險經紀人公司總經理黃福來表示,國內壽險市場競爭激烈,業者早已「殺到見血」了,更不可能因此增加獲利的空間,因此,即使消費者可能存有殺價、要求退佣的念頭,頂多只是增加業務人員銷售時的麻煩而已,不可能如願以償。

陳亦純、梁錦光也強調,保險公司及業務人員本來就應該有合理的報酬,各種傳統保單的附加費用率也一定有所依據,不可能憑空捏造。雖然市場上可能仍會有極少數私下退佣的行為,但業務人員也要吃飯、生活,相信大多數業務人員都會誠實面對客戶,婉拒殺價、退佣的要求。








編輯推薦
醫療、健康保險
重大傷病、重大疾病 差一個字差很大!
​自前(2014)年,保險業開始推出依健保重大傷病卡給付的「重大傷病險」,由於保障的重大傷病超過30...
市場訊息
勞動部:新手爸媽看過來 育嬰留職停薪給付權益告訴你
歡喜迎接寶貝的誕生,爸爸媽媽都是重要的照顧者角色,就業保險一起來幫忙,提供有親自撫育需求者「育嬰留職...
市場訊息
騰達保經:榮獲第2015年十大企業金炬獎殊榮 期許為最優質的保險經紀公司!
點選連結直接觀看PDF頁面 秉持著從客戶需求出發,為客戶做出最好的保險規劃的企業使命,騰達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