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市售健康險五花八門,實支實付、住院日額、防癌險、重大疾病、長期看護、婦女險、婦嬰險……,每張商品所提供的保障內容、給付項目都不相同,而且還有主約、附約、終身、定期的差別。此外,產險公司自97年開始加入經營1年期健康險行列後,可選擇的項目之多,更令消費者眼花撩亂。
雖然民眾早有健康風險的觀念,但面對這些名目繁多的健康險保單,還是不知從何下手。
購買健康險一定要先瞭解各類型的特色,再視需求逐項布局。
產險健康險,價格低、不保證續保
產險業97年獲准經營健康險,主管機關考量到產險業經營健康險時間尚短,因此暫目前仍未開放保證續保,因此產險健康險都是屬於一年一期、不保證續保的設計,所以保費比壽險健康險便宜,對於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或預算較低的民眾而言是不錯的選擇。
次投保產險健康險,扣掉30天等待期後,首年度保障只有11個月,隔年續約時就沒有等待期的問題,可以享有一整年的保障,當然首年度保費也會較續年度來得便宜。
購買不保證續保的健康險,必須承擔今年若發生保險理賠,明年可能因體況不佳而無法續保的風險,因此,一罹病立刻整筆給付後保單就失效的健康險,就是值得可考慮購買的產險公司商品,一次給付的防癌險、重大疾病或特定傷病險都具有這樣的特色。
壽險健康險,商品多元、保證續保
壽險健康險的保障期間則較多元,有一年期附約與長年期主約可選擇,雖然保費較產險健康險高,但是壽險健康險都保證續保,民眾可以不用擔心體況不佳保險公司不願意續保,導致保障中斷。必須留意的是,以附約方式投保健康險,一旦主約失效,附約保障也會跟著消失。此外,終身型主約繳費期滿,一年期附約必須持續繳費才能獲得保障。
當心主約失效,附約保障也沒了
投保壽險健康險,可以主約方式單獨投保,或以附約方式加保在主約項下,主、附約投保會有保障期間與保費的差異。附約都是一年一期,保證續保,而主約的保障期間可以為一定期間或終身。
日額型、防癌險、重大疾病、長期看護險都有主、附約的型式;婦女險及婦嬰險多為主約型式單獨銷售;實支實付則多為附約型式須加保於主約項下。
在保障方面,相同商品的主、附約保障內容相似,唯一的差別是,以主約投保,保費較高、附約則較低。但以附約投保,必須搭配同一家公司的主約保單,而兩者合計的保費不見得會少於一張主約健康險保單。
健康險可以附加在壽險或投資型保單等主約項下,而防癌險、重大疾病或長期看護險,也都可以附加在醫療險主約下。
若附加在投資型保單項下必須特別留意,因為附約通常都需另外付費,而投資型保單沒有終身型的設計,又訴求可以彈性繳費,但保單價值會隨投資績效起起伏伏,若保戶未定期繳保費,而帳戶價值又不足以支付危險保費,主約保單就會失效,附約保障也會跟著消失。
為避免發生「主約失效,附約保障也沒了」的遺憾,有商品具有內扣型或不停效保證的機制。「內扣式」是投資型商品附加的附約,保費直接從保單帳戶價值內扣除,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額外繳交附約保費。
「不停效保證」則是只要按時繳納保費,例如每月3,000元,且從未提領投資帳戶內的錢,則不論投資績效優劣即使帳戶價值為負值,保障連同附約仍一直有效。
選定期?還是終身? 最好兼備!
終身醫療通常是指日額型醫療險,主要分為帳戶型和倍數型兩種,定期醫療險則日額與實支實付都有,而兩者的功能互補,並不重複,最好兼而有之,若考量到預算問題,最好視當時的經濟狀況,逐項備齊。
不同的人生階段要有不同的健康保險策略,單身的時候,著重本身的健康保障,因此要先有最基本的住院醫療險;結了婚之後肩負家庭責任,要配合重大疾病險,以免突如其來的重病,拖累另一半的健康;生兒育女之後,就要顧到全家人的健康保障,才不至於讓家庭成員的疾病,成為全家人的重擔。
而中年的時候,則應該考量到未來的老年生活,有些產險健康險的投保年齡最高可達74歲,壽險投保年齡限制在65歲,此時倘若沒有終身型的健康險,不妨考慮以產險健康險做為醫療保障。
以經濟能力來看,職場新鮮人收入有限,可以考慮以保額較低的壽險主約,搭配健康險附約,待收入增加後再添購終身型健康險,或搭配實支實付型的健康險、防癌險與重大疾病險,彌補罹患疾病無法工作的經濟缺口。
年輕人初次規劃健康險,由於生病的機會相對較低,建議先以一年期的健康險作為健康後盾,若持續單身也沒有家累,則可以進一步投保失能險或長看險,預防因為失去工作能力需要照護與收入的窘境。
終身醫療的優缺點
GOOD
1. 繳費,保障至75歲,也有保單保障至111歲,讓老年醫療保障不會中斷。
2. 型未用完的部分會還給身故受益人。
3. 費用定額給付,容易估算住院薪資損失、病房差額投保。
NO
1. 較定期醫療貴。
2. 付醫療雜項費用。
3. 費用定額給付,不論大、小手術都採故定理賠,對保戶而言幫助有限。
4. 費用定額給付,無法對抗通貨膨脹。
以住院日額1,000元,通膨率3%估算,各年實質購買力如下:
10年後737.42元。
20年後543.79元
30年後401.01元。
40年後295.71元。
50年後218.07元。
60年後160.81元。
定期醫療的優缺點
GOOD
1. 費較便宜。
2. 續保。
3. 年一期,較具彈性。可隨時轉換較高保額或新商品,以因應通貨膨脹或新醫療技術。
4. 療雜費在限額內實支實付,補健保不足。
5. 轉換日額給付。
6. 保時若告知已投保其他公司實支實付醫療險,且該公司同意承保,即接受副本理賠,可以二張以上實支實付醫療險加強保障,解決理賠上限的問題。
NO
1. 續保至75歲,年老後容易出現醫療缺口。
2. 老繳到老,若從零歲開始投保至75歲,所繳保費可能會超過終身型醫療險。
3. 為實支實付,但各保障項目仍有給付上限,並非照單全收。
4. 公司仍只接受正本理賠。
實支實付與日額型醫療險,應互相搭配
31歲的鐵雄,購買終身醫療險1,000元,一年保費為1萬4,300元,有一個300萬元的終身醫療帳戶可用。
其中住院期間的各項費用並不包含醫療雜費,住院期間的手術費用也只採定額給付3,000元。手術的理賠方式和醫療雜費的不理賠,是終身醫療險最大的缺口,因此需要實支實付醫療險來補強。
規劃健康險,先問自己要解決什麼問題?
1. 健保不足:應選擇以醫療單據申請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若考量給付上限的問題,可向接受副本理賠的第二家公司再添購一張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有了雙重保障,醫療缺口會更小。
2. 薪資損失及病房差額:若一天薪資2,000元,升等雙人病房的差額為3,000元,可規劃日額5,000元的醫療險,才不會因住院期間無法工作而影響生計。
3. 指定用途:不論日額型或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都必須符合保險項目才能申請給付,且金額上限都不高,對於罹患癌症或重大(特定)傷病者需要的龐大支出而言,可謂杯水車薪,因此,罹患癌症或重大(特定)傷選擇就一次整筆給付的健康險,就能解決指定資金用途的問題。
4. 才剛開始,需加強階段性保障:在結婚生子前,就應先購足基本的終身醫療險,當責任加重後,可以定期醫療險附約或產險健康險一年一約的方式加強階段性保障。
5. 出社會,收入不豐,但仍想要有醫療險保障:年輕人健康狀況良好,較不容易發生今年投保就出險,明年遭到拒保的情形,因此初期可以選擇產險健康險擁有基本保障,同時也要開始規劃收支,待工作及收入穩定後,一定要擁有保證續保或終身型的醫療險保障。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次貸風暴下的銀行保險發展
去(2007)年國內銀行保險保費仍呈現上升趨勢,共銷售2,587億元,占當年度新契約總保費的3... | 財經時勢 「在家住院」應理賠?專家談「在宅急症照護」的兩難與隱憂因應明(2025)年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賴清德總統宣示打造「健康台灣」,誓言加速推動醫療與長照整合... | 市場訊息 台灣世界展望會:響應助學紅包 助弱勢兒少勇敢面對生命挑戰
對許多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期關懷的孩子來說,一份持續的助學金支持不僅舒緩其家庭的經濟重擔,更帶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