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最後一班 產壽險增資列車
文/真相(保險線上記者) | 2002.11.01 (月刊)

明年七月九日起,保險業即將實施RBC監管機制,被保險業者詬病甚久的保險法一百四十三條終於要走入歷史。財政部保險司卻在今年七月份,破天荒公布二十四家產壽險業者,依保險法「現行規定」必須在年底前完成增資,保險司此舉看似符合保險監管資訊公開原則,但也有把增資問題公開化的味道。

產險業增資問題不大

保險司公布的這批增資「最後一班」產壽險業者當中,蘇黎世產物在隔天即澄清,已完成今年八千七百四十五萬元的增資案,該公司資本額已達成法定二十億元標準,大概是保險司搞錯了,才將他們列入名單中。

在產險業部份,保險司在八月又宣布,增資名單中的三家外商產險公司(英商商聯、美商恆福、英商皇家太陽)將撤離台灣,產險業增資家數又少三家。另外,今年該增資的中國航聯已併入友聯產險,十月十一日起正式生效。

至此,產險業今年依法增資家數,只剩華南、明台、國華及太平產物,還有美商環球、香港商亞洲產物及法商安盛產物等,由於外商公司有母公司財務挹注,沒有太大增資困擾,各方又預期,國華及太平產物年底前將會合併,產險業增資問題看似不大。

外商壽險業年度增資沒問題

在壽險業方面,已公開宣布完成增資的壽險公司,有九月底的英商保誠人壽,保誠本年度依法增資新台幣十六億元資金,資金據稱已從倫敦直接匯入。另外,宏泰人壽則是獲財政部核准,開「資產作價」先例,異業吸收合併呈達企業,資產作價增資十七.六億元,宏壽今年增資額度六.七億元,合計總增資金額達二十四.三億元,資金在十月十八日已全數到位。

另外,三家外商壽險公司,包括ING安泰、美商宏利、法商佳迪福人壽等,都表示將有母公司財務支援,年度增資不是問題。所餘本年度應增資壽險公司,幾乎都是年年增資「常客」,除了國華人壽之外,都是新壽險公司(三商美邦、國寶、遠雄、幸福、統一安聯、興農人壽)。

本國壽險業又見增資常客

三商美邦人壽本年度依法增資十三.七億多元,上周董事會已通過了增資案。幸福人壽本年度增資五.三七億元,幸福人壽很可能納入國民黨營事業——復華金控。復華金控總經理黃壽佐已對外表示,從金控事業體租稅連結的角度來看,就算幸福人壽有虧損,但如果對復華金控抵稅有利的話,不排除將幸福人壽提早納入復華金控架構下。

興農人壽本年度增資金額雖也只有七億多元,但因為去年並沒有完成法定增資案,因此,問題顯得較為棘手。興農人壽今年本來也有望納入華南金控架構,卻未料到最後喊剎車的竟然是主管機關財政部,興農原欲藉金控解決增資問題的希望因而落空,現在對增資的態度則是「觀望」。

其實,在宏泰人壽的資產作價增資案獲准後,曾引發一些新壽險公司心癢,想要如法炮製,但資產作價增資的前提是,合併的異業公司必須要有獲利,宏泰人壽背後集團經營不動產,找旗下賺錢的事業體進行跨業合併不難,但其他壽險業者要找一家獲利的公司合併,就沒這麼簡單。

國華人壽想要「撤銷公開發行」

今年增資問題最大的壽險業者,其實就是兩家「增資大戶」——國華和遠雄人壽,兩家公司在年底前需完成的增資金額都超過三十億元,但是兩家公司能不能順利在年底前完成增資,業界全都在關切,而且可能連財政部保險司都沒有把握。

三年內被財政部證期會兩次駁回增資案的國華人壽,歷年累計應增資金額已超過九十億多元。保險司雖希望國華人壽趕快增資補漏洞,但證期會以國華財報編列問題百出,不准增資案過關。

國華人壽在增資案屢次被證期會駁回的情況下,日前已向財政部提出申請「撤銷公開發行」方式,迴避未來編列財務、季報的問題,但保險司希望國華人壽能夠採取「私募」方式完成增資。

國華人壽表示,由於財政部證期會已經多次駁回該公司財務,為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增資目標,國華希望能夠「撤銷公開發行」,因為目前壽險業也有公司並沒有申請公開發行,而撤銷公開發行後,國華人壽將不用召開股東會,也不用再發行季報、編列財報,國華將按照一般現金增資程序完成增資。

但保險司對國華人壽申請「撤銷公開發行」的提議也有意見。保險司官員認為,此舉等於未來該公司可完全迴避證期會監管,但財政部希望保險公司能同時接受證期會與保險司的監管,對國華這樣的建議較難接受。

保險司已經建議,國華大股東能以「私募」方式完成增資,即依證交法,由大股東洽特定人方式來增資,但私募後該公司股票,三年內不得做質押、移轉,會讓保險公司大股東覺得綁手綁腳、相當「受限」。在景氣如此不佳的前提下,要大股東再掏腰包出錢,已經不容易,現在還要他們三年內,不得處分這些股票,可以想見,國華今年完成增資案有多困難。

遠雄人壽期待外資入股

另外,已經在遠雄人壽投入近七十億元的董事長趙藤雄,也已公開表示,目前保險公司依據的增資法律,「根本就是錯誤的」,他對遠雄能不能在年底前,完成三十億元的增資案表示「不知道」。

遠雄人壽表示,該公司去年底淨值雖呈現負數,但公司資產已超過兩百一十億元,且資產都相當健康,目前有效保單件數約三十萬件,即使客戶完全解約,遠雄大概要馬上支付一百五十億元的解約金,由於現金流量沒有問題,所以遠雄人壽也沒有所謂的「清償危機」,外界根本不用擔心。

至於財政部要求限期增資,遠雄人壽認為,增資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是為大股東徒增困擾。遠雄人壽原先估計今年度應可損益兩平,但因為投資股市失利,造成投資報酬不如預期,今年度仍呈虧損狀態,若景氣好轉,明年應該會有損益兩平,甚至獲利的機會。遠雄人壽雖對增資案並不積極,但希望能有外資入股,要是能轉移一半的股權,大股東都願意。

「必要處置」?走著瞧!

如果上述保險公司真的沒辦法在年底前,達成保險司限期內完成增資的要求,保險司會怎麼辦?翻開過往的例子,國華人壽總經理曾因而去職,這是因為保險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主管機關可以做解除該公司經理人的處置,但這種處罰不痛不癢,沒有力道。

另外,保險公司無法增資,主要是因為是大股東不出資,法令卻只怪罪經理人,讓總經理一人黯然歸去,也說不過去。保險法第一百四十九條中,雖也有主管機關可做「其他必要之處置」的規定,但保險司在歷年來的強制增資中從沒有做過「必要處置」,執行法令不徹底,無怪乎每年的強制增資,主管機關都是虎頭蛇尾,對不同的公司採雙重標準,造成爭議不斷。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蘭克林:佈局中國、印度與亞洲小型股 掌握改革紅利投資契機
隨著希臘接受新版紓困方案降低違約與退歐風險,中國股市震盪走勢也在政府強力介入下漸趨穩定,富蘭克林證券...
市場訊息
壽險公會:針對壽險公司投資俄羅斯 ESG 爭議之回應
關於近日外界關切壽險業投資俄羅斯債券涉及ESG爭議,壽險公會補充說明如下:  1. ...
人壽保險
日額醫療險 無效醫療幫兇?
末期病患經常被插管、電擊、打強心針,一路救到掛,健保署統計,去(2013)年每百名死前最後一次住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