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幸福七、八年級生,面臨最嚴峻考驗
坐擁五、六年級父母提供的良好環境、受高等教育,卻也面臨大時代蕭條、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窘境,用「最幸福」也「最嚴峻」的時代來描述七、八年級生所處的背景,最貼切不過。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1年共有23萬多名學生取得學士學位,推算回10年前,也就是2001年完成小學義務教育32萬人計算,七年級後段班平均有7成1取得大學或同等學歷,對照五、六年級生平均不到一成相比,七、八年級生稱得上是高學歷世代。
不過,大學畢業、踏出校門,七、八年級生要面臨的環境,卻也比五、六年級生艱困許多。
20歲青年,每7.5人就有1人失業
從主計總處的統計來看,2013年1~5月,台灣平均失業率為4.14%,以年齡分析,從15歲到34歲的民眾失業率都高於平均值,尤其20~24歲這一群剛出校門、對自己的未來抱著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失業竟高達13.19%,換句話說,平均每7.5人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青年高失業率已成為台灣勞動市場隱憂。
想拿22K,每天至少工作9小時
即使找到工作,也未必值得開心,勞委會最新的調查顯示,2012年初任人員平均每人月經常性起薪為2萬5,036元,只比2011年微增381元。按教育程度觀察,「大學」為2萬6,722元、「專科」2萬3,732元,分別微幅成長0.55%、1.47%,而「研究所以上」平均3萬1,639元,雖然起薪最高,卻也是所有學歷中起薪唯一倒退嚕的。
儘管調查顯示大學畢業起薪高於媒體報導的22K(2萬2,000元),但拉開人力銀行徵才啟事一看,最缺人的服務業職務,以小時計算薪資者比比皆是,按勞基法要求最低薪資每小時109元計算,想擁有22K以上的薪水,平均每月要工作201小時,也就是必須每天平均工作9小時以上,這還是尚未扣除勞、健保費用的金額。
45萬名尼特族,10個青年1個靠父母養
因為就業環境不佳,加上重視休閒生活、抗壓性不足、家長溺愛等因素,不就業、未在學、也未持續進修的尼特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NEET)越來越多。
2012年台灣非勞動力人口有809.6萬人,其中,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開始工作者達15萬人,若加上長期失業青年等人數,主計總處初估台灣15~29歲尼特族至少有45萬人,占台灣青年十分之一。
主計總處的調查也顯示,有23%尼特族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經驗不足,21%則是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顯示許多青年對未來缺乏主見,也無法應用所學,與就業市場接軌。
想要的工作找不到,找到的工作做不久
當完兵的瑋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企管系出身的他,發現所學雖然廣泛,但是樣樣通、樣樣鬆,應徵會計工作,只有中會程度,加上沒有拿到會計相關證照,沒有公司願意錄用他;想做國際貿易,但商用外語能力不足,又沒有社會經驗,只能看著優渥的職缺乾瞪眼,想做企劃,大學時沒有經營社團的相關經驗、對市場了解不足,履歷寄出後總是石沉大海。
投了上百封履歷到企管相關職缺都沒有回音後,瑋傑決定轉往服務業發展,雖然很快的就找到一份餐廳廚房助理的工作,但久站、髒熱、需要超時工作又沒有加班費的惡劣環境,才做了兩個星期瑋傑就決定離職。
後來,瑋傑找了一份連鎖便利商店的正職工作,雖然待遇和工作環境比餐廳廚房助理好很多,但是,例假日必須排班、無法和朋友出去玩,加上每天重複的工作內容、常需應付態度傲慢的客人,一點成就感都沒有,一年之後,瑋傑就辭職了。
辭職後,瑋傑父母心疼他在外工作辛苦,覺得家裡又不是付不起兒子的生活費,也就由著他在家閒晃,對未來一片茫然的瑋傑,就這樣成為尼特族。
新手保險業務26K,比其他服務業多7.4K
對於找不到人生方向的年輕人而言,壽險業務是不錯的選項。光就薪水多寡來看,勞委會的初任人員薪資調查顯示,金融與保險業的平均起薪是所有行業最高的,而金融與保險業中的專業人員、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事務支援人員、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等各種不同職務,比起其他行業薪水也是「高人一等」,以壽險業務所屬的金融保險業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來看,平均起薪約在2萬6,358元左右,比其他服務業的1萬8,978元多出7.4K。
壽險業務員,平均月入60K
除了起薪高,入行後,壽險業務的薪水更是三級跳,根據勞委會調查,人身保險業的業務人員平均總薪資可達6萬467元,較初入行金額高出3萬多元,不計算年終獎金、專案獎金等,年收入約70多萬,這個數字還是將新進業務人員薪資納入平均計算後的結果。
打敗不景氣,壽險業務商機處處
根據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第二十回全國消費者壽險購買行為調查」顯示,儘管全國民眾平均每人手上擁有8張各險種保單,但是仍有6成以上民眾將來還要買保險,平均每1.7名20歲以上的民眾,就有1人,壽險業務堪稱商機處處。
不僅如此,台灣即將邁入高齡社會,2013年上半年,政府同意壽險業資金投入長期照護建設,金管會也有意開放長照保單可採實物給付,壽險業務前景更是一片光明。
從現實面考量,壽險業務確實是一份能夠擁有高收入、又有職業遠景的事業,而壽險業務可以助人的特性,更值得年輕人做為終身志業。
因為做保險,找回夢想的勇氣
高失業率、低起薪,讓許多年輕人磨去夢想,甚至不敢規劃未來藍圖。進入壽險業當業務,常是失業者最後的選擇,在人生最困頓的時候,一腳踏入保險業,抱著無奈的心情開始學習壽險知識、拜訪客戶,是不少壽險業務的入行回憶。
然而,除了力求收入增加,壽險業務願意轉變心態、用心服務客戶的關鍵,通常是把保險金支票交給保戶的那一刻。
保險的基礎是人與人互助的精神,而第一線業務人員更能在被客戶拒絕、成交、理賠的過程中,體認幫助他人的使命,無論是滿期金、醫療保險金或死亡保險金,都是壽險從業人員參與保戶生命的重要佐證,這樣的成就感,也讓許多困頓的年輕人,重新找回夢想的勇氣。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抗疫有成 金融保險營收逆勢成長財政部最新統計,今(2020)年前二月營利事業銷售額狀況,其中金融保險業來到4,112.68億元,年... |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屢獲頂尖肯定 只願將未來交付你手
... | 投資理財 投資美股 學者:記得戴好安全帽 採打帶跑!投資美股採打帶跑 球消氣 看前兆
談到未來趨勢,施懿宸坦言美股會是今年最大變數,他笑說現在連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