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這一兩年來,利率走低不只是讓壽險業遭逢經營困境的原凶,也是業務員定著與舉績最大的挑戰。甚至連不太懂保險的消費者,在媒體長期報導的耳濡目染之下,也說得出像利差損這麼專業的名詞。
那麼,過去一年半以來調降超過十次的利率,果真是讓壽險業虧損、業務員陣亡、消費者不願意買保險的罪魁禍首嗎?利率走低是事實,但是若把這一切現象都歸責於利率低迷,則恐怕太過強化利率的重要性,也太過簡化問題的複雜性。而某些公司本身既怕利差損,又不斷以高利率為商品訴求的行銷策略,更突顯業者邊以高於市場利率的保單搶業務,邊以不斷擴大的利差損向主管機關喊窮,或藉此削減業務員待遇與福利的矛盾。包括之前一波波以某張高預定利率保單即將停售為噱頭,成功的以「過了今天就買不到」的訴求,創造出難得一見的搶購風潮。這種堪稱全球壽險經營奇觀的停售效應,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一些曾趕搭這班銷售狂潮的業務員,想起當時保單供不應求所創造出來的銷售奇蹟,仍然笑意盎然。
接著上場的,就是為許多壽險公司與業務員再創業績新高的所謂「定存保單」。這種預定利率高於郵局或銀行定存利率的六年躉繳儲蓄險,結結實實的讓不少金融機構的定存,數以百億計的轉成保費,進了保險公司的口袋。頗值得玩味的是,這些在分紅利率已經降到二.二五%歷史新低之際,仍推出預定利率高達四%的躉繳儲蓄險的保險公司,同樣也是一方面努力的促銷,一方面強烈的表達對利差損持續擴大的憂心。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今天某些壽險公司若因利差損遭遇經營困境,果真全是利率惹的禍嗎?調降預定利率以調高保費,是解決問題的必然之道嗎?若是,為什麼有些保險公司仍沉醉在創造停售行情的美夢中,不斷的追逐更多可能擴大利差損的業務?這無異是飲鴆止渴的危險行為,除非這些公司的投資能力過人,資金運用收益早已遠遠超過預定利率。對外號稱利差損,只是粗糙的用來證明保費必須調高的手段罷了。
當然,對大部份不玩危險遊戲或正派經營的壽險公司而言,利率走低導致利差損是不可抗力的宿命,保費的調高也是勢在必行。但是消費者會因為保費變貴了就不買保險嗎?如果答案是「會」或「不會」,同樣也犯了過度強化保費的重要性,與過度簡化決策的複雜性的毛病。
誰都知道,購買行為的開端是欲望與需求,接下來才有抉擇與比價的可能。因此當消費者確實認為保險是必要的,那麼價格頂多也只影響他購買的內容與保障的規格罷了。然而,如果新契約保額繼續像現在這樣平均連六十四萬都不到,那麼我們不得不承認,消費者真的很難覺得保險是必要的。當然,一定有人還是要說保額創下十年新低,也是利率惹的禍。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長壽國的安住保險商品
九月高雄一場大水,讓安養中心裡的老人躺臥水中孤立無援的情形令人觸目驚心;對照十月九九重陽節,各... | 調查&排名 好險,壽險保費收入 成長率保一!去年(二○一五)黑色八月股災讓各國股市探底,嚇壞了投資人。有基金不堪市場崩跌宣布暫停贖回,更加深投資... | 財經時勢 【出刊搶先看】2023年增員大利多?18歲業務新兵,行不行?明(二○二三)年十八歲成年新制上路,將為保險業迎來一波年輕新血的增員潮,在產學界專家眼裡,相較於「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