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失望,健康的殺手
文/黃秀玲 | 2007.07.01 (月刊)

失望是健康和人際關係的沉默殺手。不管是對自己失望或對別人失望,都一樣。

不久前因胃癌病逝的台塑集團少東王文洋元配陳靜文,便被不少人當成因長期對外遇老公失望,結果抑鬱而終的例子。

雖然大多數人不曾經歷如此長期且悲慟的失望,但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有對自己或對別人期待落空的時候。

有位原本爽朗似開心果般的朋友,最近突然變了,始終燦爛的笑容,也在她的臉上消失。

我偶然遇到她遠赴英國唸大學的獨子,才知道,原來她的兒子已經在幾個月前休學回國。兒子中途輟學,傷透了她的心。

朋友的兒子極有藝術天份,但曾經讓她很頭痛,因為功課跟不上其他同學,高中考不到好學校。所以她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英國某知名大學主修藝術,才稍微放心。

之後,每當提到兒子,她總是難掩驕傲。兒子在英國的校園風光、生活點滴,還有他們夫妻遠赴英國探視的種種,都是最常聽她聊起的話題。

也因為如此,我頗能體會她對兒子無法完成學業的失望。

她一方面十分自責,認定兒子輟學是她教導無方。又覺得愧對公婆等對兒子疼愛有加的長輩。

如今,兒子回到台灣,從頭面對茫茫的升學之路,她不僅失望,母子關係陷入空前緊張的狀態,她也對自己的教養方法,頓失信心。

依我看來,這個孩子其實只是功課不如父母期待,其他包括教養、品行、氣質、藝術天份等,都遠較同年的孩子優秀。但是在朋友的眼中,功課不好,卻遮掩掉兒子其他的優點。

7月進入考季,我想到,許多對子女期待殷切的父母,或許也會因為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盡理想,而加入失望的行列。

父母對子女有所期待,人之常情;每個人對自己、對他人,也都有一定的期許。但有時對人失望,並不是因為別人不夠好,而是因為自己的期待太高或不切實際。

很多人認為,鼓勵所產生的暗示作用,可以激發每個人的無限潛能。因此,在很多場合裡,我們不難聽到「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成功」或「沒有不可能的事」這類激勵人心的說法。

很多人也真的相信,只要不斷自我鞭策,就能超越巔峰;不斷的教導、要求,孩子或部屬就可以達到符合自己期待的成績。

然而,每個人都有無法超越的極限。

這也是很難接受卻無法否認的事實。

對自己或別人的期望不切實際,不僅可能吞噬我們心靈的健康,也可能撕裂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事實與期望總會有落差。認知並接受這個「事實」,或許才是醫治心靈創傷的最佳藥方。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朝陽安定基金賠2億 金管會:未用公帑
朝陽人壽確定由南山人壽得標,然而保險安定基金必須賠2億元。金管會對此表示,保險安定基金將由保險業提撥...
財經時勢
「薰衣草」調費惹議 金管會祭新規定:調漲前需通知客戶
為避免宏泰人壽薰衣草健康險漲價事件重演,金管會預告「保險商品銷售前程序作業準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
財經時勢
村長勘災死亡只領八萬 催生村里長傷害險上路
事實上,在「村里長傷害險五百萬」這項新規上路之前,內政部已搶先在二○一六年完成「全國村里長團體傷害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