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全球人口正邁向高齡化,台灣也不例外。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止,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232萬3,937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0.14%,內政部更預估20年後,將超過20%。而國人的平均壽命,男性達74.56歲,女性則已超過80歲,為80.79歲。
相較老年人口的持續成長,台灣嬰兒出生率卻持續下滑。根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止,嬰兒出生數為14萬6,517人,較去(95)年同期減少了1.81個百分點。
面對社會人口逐漸高齡化、少子化、平均餘命延長等趨勢,如何安享晚年,讓自己活的好、活的健康、活的有尊嚴,已成為許多人未來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其中,有關退休金的儲存,更得小心翼翼,因它將是影響民眾退休生活的重要關鍵。
年金險近年維持穩定成長
由於儲存退休金是為了讓老年生活無後顧之憂,首重穩健投資,而年金保險因具有零風險、保證期數及活越久領越多的特點,是相當適合做為退休規劃的商品。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96)年1至8月商業年金保險的初年度保費收入為1,019.18億元,較去(95)年同期的528.47億元,成長了92.9%,在各險種當中成長幅度最大。不僅如此,今年1至8月年金險初年度保費收入的市占率,也從去年同期的16.14%,增至今年的20.16%。
若以不同的年金險觀察,又以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所占比例最高,有65.3%,其次是投資型年金險(即變額年金)占34.6%,傳統型年金險則僅占0.1%。
壽險公會分析,今年1~8月年金險保費之所以大幅成長,主要是因為4月1日起,金管會放寬利率變動型年金險宣告利率的限制,只要壽險公司的利變年金商品在資金運用上能與其他保險商品有所區隔,宣告利率就可以依壽險公司實際資金運用的投資報酬高低,做為宣告利率的參考,不再受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上限的規範,使得具保本及配息功能的利變年金,敗部復活再度獲得市場青睞。
仍然難脫定存替代品的色彩
事實上,國內利變年金真正的銷售高峰,是在2、3年前。當時市場利率跌至谷底,高預定利率保單一一停售,在業績大幅下滑下,不少壽險公司於是改賣利率得隨市場狀況隨時調整的利變年金。
當時利變年金的宣告利率是以台灣銀行、第一銀行、合作金庫及中央信託局的2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固定利率的平均值為參考指標,且最高只能再增加1.5%,最低也只能減少1%。
由於當時銀行定存利率處於歷史低檔,平均只有1.5%左右,利變型年金的宣告利率卻有3、4%,比銀行定存利率高出許多,因此,吸引不少定存族將存款轉到利變型年金,形成當時年金保險與傳統壽險、投資型保單三分天下的情勢。那也是利變年金最風光的時候。
後來,因金管會擔心壽險公司為了競爭過分強調宣告利率,未來恐將成為財務負擔,於是自94年6月1日起,要求利變年金的宣告利率不得高過10年期公債殖利率。
由於利變年金通常只有前幾年會收取解約費用,之後解約就完全不收,因此,在銀行存款利率開始走揚之下,不少保戶解約期限一過,紛紛選擇獲利了結,把資金重新轉往銀行定存,利變年金的銷售榮景也不復見。
據壽險公會統計,94年5月年金險的新契約件數,還有1萬5,192 件,但到了6月就降至1萬1,859件,衰退21.19%;初年度保費收入亦從5月的109億9,159萬元,減少至6月的85億1,983萬元,衰退22.48%。
若就年成長率來看,94年6月國內年金險不論是新契約件數或初年度保費收入,也依序較93年6月衰退了18.74%、28.23%。
買氣隨宣告利率起伏
直到今(96)年4月1日起,金管會允許壽險業者可以依投資績效,自行宣告利率,但不得為負數,利變年金銷售才見起色,壽險業者也重新燃起希望。
根據本刊調查,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利變年金保單,有不少宣告利率已在3%以上;其中,遠雄人壽新利變年金的宣告利率更達到3.6%。而在利差吸引之下,利變年金險的買氣也有回籠跡象,從今年1~8月國內年金險的初年度保費成長幅度就可看出端倪。
看好利變年金商機,台銀人壽也在10月推出利變年金保單,宣告利率也一口氣拉升至3.35%,希望搶攻年金險市場,獲得不少銀行定存族、退休及節稅規劃族群的青睞。
不過,壽險業者也提醒,利率高低不是選購利變年金唯一考量因素,其他像是宣告利率適用期間、附加費用率、解約費用等也應一併考量。目前各家公司對於宣告利率適用期間就有不同標準,有的是以保單週年日當月或首月為保單帳戶價值的計算基準;有些公司則提供前1-3年宣告利率不變的保證。也就是說,如果契約生效日當月的宣告利率是3%,未來1-3年在計算保單帳戶價值時,就以3%來計算,之後再依保單週年日當月或首月的宣告利率計算。
解約率高、保單生命週期短
由於利變年金多數僅規定投保1-5年內贖回,才需要收取解約費用,因此,一旦解約限制期滿,就會湧現一波解約潮,解約率動輒超過30%至50%,保戶不是將資金用來投資其他商品,就是再購買宣告利率較高的同類型保單,藉此賺取利差,也因此,利變年金的保單生命週期,也較其他類型的保單短。
至於近來股市熱絡,加上中央銀行持續升息,銀行存款利率走升,利變年金險是否會再出現一波解約潮?壽險業者認為,目前國內定期存款利率仍在低檔,台灣、合作金庫、第一、華南及彰化等5大行庫的定存利率,約在2.03%-2.62%之間,仍較利變年金的宣告利率低,在仍有利差可賺之下,對於一些消費者還是較有吸引力。
銀行定存無法取代,仍有潛在市場
除了利差考量之外,年金險提供節稅、強迫儲蓄,並有專屬退休專戶及規避長壽風險等多重功能,銀行定存無法取代,因此從長遠來看,年金險還是有其潛在的市場。
不過,由於利變年金目前的宣告利率,是由各公司自行決定,僅需大於等於零即可,因此,新光人壽也提醒保戶,在購買此類商品時,需考慮該壽險公司的資金操作是否穩健,是否可以提供符合市場水準的利率報酬。
「佣金低」是年金險最大發展阻礙
此外,壽險業者也不諱言,國內年金險在推動上,最大阻力其實還是佣金率過低,影響業務員的銷售意願。
壽險業指出,由於商品設計結構截然不同,年金險的佣金本來就比其他保險商品低了一截,不易吸引業務員主動銷售,這確實是年金險在國內保險市場經常坐冷板凳的重要原因。
國泰人壽表示,即便政府已規劃國民年金,但國內民眾對於退休市場的概念仍不成熟,加上年金險的佣金低,業務員比較欠缺銷售意願,導致年金險推展不易。
除了佣金率偏低外,富邦人壽商品行銷部經理洪瑞霙認為,國人對於長壽的風險意識也普遍不足,缺乏長期規劃的習慣,導致很多人僅將年金險當做一般定存,期滿便解約,忽略年金險設計的目的,就是要為將來的退休生活作規劃。
每個人一生所面對的風險,不外乎生、老、病、死,但很多人知道購買壽險及醫療險,來規避死亡及生病的風險,卻不知道人生最大的風險,其實是「生存」,必靠年金險幫忙,甚至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商業年金。
若增加賦稅優惠,應可提升購買意願
不過,壽險業者對於年金險的發展潛力,還是寄予厚望。雖然現階段來看,年金險似乎被不少人視為波段操作的投資工具,但包括新光、富邦等壽險公司認為,政府可以效法國外的做法,透過進一步的稅負優惠,鼓勵民眾及早購買年金險,也許稅收可能因此減少一些,卻也可藉此減輕未來老年人口照護的社會成本支出,不見得不划算。
政府也可以從個人及企業兩方面,同時提供年金險的稅負優惠。比如允許年金險保費獨立扣抵,不計入每人2.4萬元年度保費扣除額計算,以提高民眾購買年金險的意願;至於雇主為員工購買企業年金所支付的保費及員工自行提撥的部分,建議也可以免稅,並且在領取退休年金時,比照個人帳戶制的精神,採定額免稅的原則辦理。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中國人壽:攜手開發文教基金會 教育培力更給力
中國人壽致力實踐企業社會責任,長期關注偏鄉及弱勢教育,深入校園以活動推廣教育培力,今年首度與... | 財經時勢 全球十大保險市場GDP年增率 台灣排名第一距離今(2020)年底只剩下不到1個月,各大機構紛紛針對今年GDP提出預估報告,而全球十大保險市場的... | 市場訊息 中信金控:與日本Aozora銀行簽訂合作備忘錄 深耕日本金融市場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22日宣布與日本Aozora銀行(Aozora Bank,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