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林全:保險成長趨勢持續看好
文/吳秋蓉 | 2003.09.01 (月刊)

八月二十二日近晚,財政部長林全領著參加「二○○三台灣投資論譠」的金融業、科技資訊業及傳統產業界負責人、美商在台分支機構負責人、會計師代表及媒體記者等,近五十人的「招商大隊」,準備前往美國紐約與波士頓,進行為期約一週的招商與參訪活動。

由本次活動五個主辦單位中包括保險事業發展中心,保險司長魏寶生為隨行重要官員,且中再、國泰金控、富邦金控、第一金控等公司總經理或財務執行長亦隨行,林全並將拜會當地幾家重要的保險公司……等安排,可以看出此行對於保險業的意義。

林全透露,本次招商目的有二,一是實質的,希望透過面對面的溝通,促成外資實質投資台灣的資本市場及證券、金融保險事業;其次是宣示性的,希望傳達給外資我國致力招商,建制一健全、完整金融市場及發展經濟目的。就保險業的招商而言,這次赴美就兼具這雙重任務。此外,台灣保險市場雖然很競爭,但市場仍有很大空間,根據內部的評估,我國保險市場還有許多利基市場尚未獲得滿足,對外資而言,還是有投資及進一步拓展市場的空間。

透過座談了解保險業

截至二○○二年底為止,台灣保險業的總資產規模,佔整體金融市場資產規模的比率超過十三%,而且保險資產規模逐年穩定成長,近十年來成長將近十五%以上,而且這個上升趨勢一直沒中斷過,基於幾項考量,林全認為未來趨勢必定還是往上成長的。

首先,就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的經營特性而言,由於業者販賣的大都是長期契約,長期下來必然會累積大額的資產。其次,保險業近年來紛紛將主力商品設定為投資型保單,這種兼具投資及保障雙重功能的保單,也會迅速增加保險業掌控資產規模的速度。

不過,林全坦言,在擔任部長之前,他在工作上對保險業的接觸不多,但最近兩次與產壽險公司負責人座談後,讓他了解到保險業者許多經營的心得與心聲。就他的認知,台灣保險市場並非萬里無雲,例如產險業面對著過度競爭以及再保緊縮等困境,壽險業則面臨著低利率時代的經營衝擊。林全表示,未來他還是會不定期舉辦類似早餐會的溝通管道,以便更加了解保險業的問題,而且他應允,只要是合理的建議,他也會儘量以「客戶為導向」的精神想辦法協助。

林全堅信保險業在金融市場的地位,與在社會安全制度中扮演的角色,無庸置疑地,一定會越來越重要。

建議業者往跨業發展

所以,林全認為,國內保險業在面對這一股金融整合的趨勢中,可以由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加入金控體系進行跨業發展

目前國內共有四家產險、三家壽險分別加入四家金融控股公司運作中,相信這個數字未來還會不斷增加,保險業加入金控後,可以帶來經營上許多好處,例如:

1.可迅速取得多元的行銷通路

2.可以提昇企業形象

3.可得到更多資源

4.可獲得金控母公司資金的挹注強化體質。

而由於金控公司具有風險集中的顧慮,當保險公司加入後,可能更易受到其他子公司(銀行、證券)的風險移轉的影響,因此如何確認分散與管理風險就變得十分重要。

◆可與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策略聯合

財政部今年根據行政院金融改革專案小組的決議,針對非金控的金融機構營造一個公平的經營環境,在今年六月三十日有限度開放非金控的金融業者,也可以透過聯合推廣業務的方式,進行跨業產品的銷售,對於非金控的金融業而言,也是一條可行的方式。

◆加強與金融機構的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公司合作

為因應跨業經營的需求,最近二年來,金融機構紛紛透過設立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公司方式,進行保險商品的銷售,根據國外經驗,保險代理人與經紀人的通路,是保險公司最主要的銷售管道,比重往往超過五十%以上,但台灣目前仍然只有五%不到,因此保險業如果能透過與銀行或證券公司轉投資設立的保代保經公司合作,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選擇。

從業人員應多充實金融專業知識

關於保險業務行銷體系,林全進一步說明,保險是很專業也很複雜的金融產品,對消費者而言,能有專業保險從業人員幫忙處理重要細節,或是提供專業的顧問服務,一定很有幫助。

當然,台灣保險業在短短幾十年中,累積高達三兆五千億的資產,讓平均每個國人擁有一.四張保單,能有這樣的成績,林全肯定最大的幕後功臣就是辛苦打下這片江山的保險業務員。

由於市場競爭的關係,保險業務員的角色與服務範圍也越來越多元化,因此業務員大多已走向多元理財顧問的角色發展中,也是一項可喜的現象。

不過,相對來說,這也代表業務員面臨到許多嚴峻的挑戰與考驗。林全舉例說明,例如多元行銷通路的發展,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保險業者紛紛透過銀行、證券公司、電話行銷、郵寄、網絡等通路行銷保險,這類銷售管道享有低成本優勢,已經對高成本人員行銷產生極大威脅。面對這樣的趨勢,業務員必須充分發揮本身具有的獨特價值,才不容易被取代。另外,林全也指出,金融整合趨勢下,業務員若僅熟知保險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多多充實其他金融相關專業知識及技能,才能在下一場競賽中脫穎而出。

保險監理的主要目的在保護消費者權益

林全說,任何一個機構或組織存在的目的,不外乎二項,一個是能「創造價值」,另一個是「增進效率」,政府機關當然也一樣。在他的觀念裡,「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是政府設立保險監理機制的主要目的,也是必須提供的最核心價值。

基於這個理念,林全表示,財政部必須嚴格審查保險商品的費率與條款,以防止業者以專業優勢剝削消費者,而且定期或不定期到保險業進行財務業務檢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避免保險公司失去清償能力,損害到消費者的權益。

不過,林全也說,保護消費者並不是一味偏袒消費者,完全抹煞保險業者合理的經營發展空間。因此財政部也會根據環境變化,不斷檢討有關保險業者經營的相關限制法規,希望能提供保險業者更合理的經營環境,諸如放寬投資、放寬部分商品費率管制等,目的就在於協助提昇保險業經營效率,希望能在合理的經營報酬下,強化保險業經營體質,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服務,再把這些效率經營的結果回饋保戶,所以最終的目的還是在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飼主須負民事賠償 責任險啟動理賠
一名陳姓飼主,日前將愛犬綁在一樓住家騎樓旁,有機車騎士行經路旁時,狗突然往馬路方向衝,但因飼主有幫牠...
市場訊息
富邦投信:中國貨幣寬鬆確立 長線資金可採多元配置進駐
中國大陸人行5/10再度宣布降息1碼,為去年11月以來的第三度降息。富邦中國新平衡入息基金(本基金有...
財經時勢
上半年滿期金給付1,951億 減少逾四成
今(2020)年上半年壽險業保險金給付共8,89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兆637億元,衰退逾16%,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