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有了RBC,保險公司保證不會倒?
文/林潔舒(現代保險企劃部經理,「理財保險大家談」節目主持人) | 2003.09.01 (月刊)

「風險資本額制度」(RBC)今年七月九日正式實施。這與過去用「認許資產減負債餘額,必須達保證金三倍」的方式有著很大的差異。透過RBC制度,保險監理機關及公司經營階層能了解其經營業務或投資,承受哪些風險,是不是有足夠的資本可以承擔這些風險。

業務風險高,RBC過不了關

有了RBC,監理系統就能保證保險公司不會倒閉嗎?保險司專門委員曾玉瓊在八月三日播出的「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中表示,經營者若能事先知道公司可能面臨的危險而有所因應,就可以降低財務危機或倒閉的機會。這樣的預警作用便是RBC的精神所在。當天同台的來賓淡江大學保險經營研究所所長郝充仁,與壽險公會理事長林文英,對RBC制度也抱持肯定的態度,其中郝充仁強調,財務是否安全必須考慮多項因素,比方說資產、負債等會計中常見的科目,都會影響到保險公司的財務安定性,當初在規劃RBC制度時,這些因素都已經考慮在其中。

站在業者的立場,林文英則認為,引進RBC制度,透過公式將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以風險係數計算出資本適足率(自有資本÷風險資本≧200),業者便能調整自己的投資及業務發展的配置情況,以求符合監理單位的要求。例如去年,部分保險公司為了衝業績,不惜全力主推高預定利率的短期躉繳保單,這些業者未來究竟能否承受利差損的壓力?過去的財務監管方式可能無法查覺,但是透過RBC制度至少能做適度的調整,減少保險公司為追求業績甘冒風險的情況。

RBC不是萬能

不過RBC只是監理工具之一,並非萬靈丹。林文英提到,在日本有的保險公司資本適足率大於四百,結果還是倒閉,他說經過計算的數值並非是絕對的保證,必須配合實務狀況加以調整,才能確保清償能力。郝充仁則補充表示,為了讓資本適足率成為更確實的指標,主管機關應該要定期調整係數。而資本適足率使用的資料為前一年度的財務資料,雖然過去並不代表未來,但是如果能一直保持良好的狀況,未來表現應不至於太離譜。因此他建議主管機關對狀況優良的保險公司,不須多花精神,但針對狀況不良的保險公司,就得多加注意。資本適足率的數字並不代表一定安全或不安全,而是給予一個指標,這個指標就能發揮分級管理的作用。

談到分級管理,林文英則呼籲主管機關,除了對資本適足率低於標準的保險公司,予以接管或要求隨時必須向主管機關報告外,針對合乎標準的保險公司,也希望能給予更高的自主性,例如放寬投資限制、商品審查等。他說RBC不應該只是懲罰未達到標準的保險公司,給達到、甚至是超過標準的保險公司鼓勵,才能讓保險公司往更健全的方向努力。

未增資的公司新舊制度擇一

大家不健忘的話,應該還記得,去年七月財政部一舉公布二十四家必須增資的保險公司名單時,曾引起社會大眾擔心保險公司財務是否發生問題的恐慌。如今新的監理方式已實施,對於那些還沒有完成增資的保險公司,在新舊制度中,該如何處理?關於這一點,曾玉瓊表示,保險公司可以在RBC與舊法規範的財務監管方式之間,擇一適用。保險公司要改善財務狀況,增資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如果RBC可以讓保險公司達到標準,就不須增資。

RBC制度實施之後,財政部也表示將採取動態的監理機制,除了原則上每年計算一次外,也會視需要隨時抽檢,即時發現問題。不過實施初期,財政部並不會公開各家保險公司的計算結果或相關訊息,而會等到整個制度都穩定後,再定期公開。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何達德:投資型保險是未來市場主流
來台三載,帶領宏利人壽台灣分公司奮力向前、並交出漂亮成績單的總經理何達德,與亞洲似乎特別有緣;...
市場訊息
合庫人壽:守護女性照顧者 阿沁、潘越雲台中公益開唱愛不孤單
【關懷女性照顧者 潘越雲、阿沁暖心發聲】 「女性照顧者」,用溫柔與堅強守護長期生病的家人,...
醫療、健康保險
外溢保單怎麼選?掌握兩大重點,不怕買錯!
2016年是台灣外溢保單元年,第一張具外溢效果的醫療險問世。2016年全台僅4家壽險公司推出5張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