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基因科學發達下的兩難
文/陳慶洲(健診醫院醫師) | 2004.01.01 (月刊)

人類基因圖譜的完整描繪標示著基因時代的來臨,與人類醫學有關的行業都意識到它將引起的巨變,莫不提早規劃因應。保險業,尤其是人身保險事業,大量仰賴醫學資訊做為費率與理賠的依據,應該及早妥善規劃,維持市場機制。

基因存在於人體細胞的核心內,主導個體生長發育,因此獅子的胚胎不會發育成人類,成長的每個階段也受基因控制,甚至疾病、老化也在基因的誘導下有秩序地進行。因此,生物學家莫不將基因視為解開生命奧秘的鎖鑰。近一、二十年來基因遺傳學的發展突飛猛進,陸續發現一些與疾病或老化有關的基因,對人類幾世紀以來一直想要控制生老病死的慾望,開啟一道大門,這些重大發現當然是好消息,但隨之而來的倫理問題已引起廣泛討論。

基因檢測危及 買賣雙方均等關係

保險業的基本立足點是基於業者與保戶對未來「無知」的均等,一旦有一方利用某種方法突破這種均勢,就會動搖這個根本。舉例來說,保險費率是依據一般民眾發生特定疾病或意外的機率來計算。現在如果保戶能私下利用某種新科技,預先測知自己發生各種疾病的機率,進而加重對高危險病變的保額,在雙方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理賠機率勢必比當初計算時高出許多,於是造成保險公司調高保險費率,使得沒有事先接受科技過濾的保戶,間接成為受害者。

類似這樣的拉鋸戰其實一直存在於保險業,而基因學的發展將比任何方式都理直氣壯地破壞這種均勢。舉例來說,乳癌令女性聞之色變,它的發病和基因及環境都有關係,影響的因素有:初經和停經年齡、生第一胎的年紀、有無餵乳的經驗、吸煙、飲酒、肥胖、口服避孕藥的使用及賀爾蒙替代療法的使用等。以上這些不利因子都已長久為人所知。

不過,現在科學家已發現一些足以影響乳癌發生率的基因,這些發現可以解釋為何在相同後天條件下,個人的乳癌發生率仍然有異。這些基因主導分泌的酵素會分解女性賀爾蒙代謝所產生的致癌物質,直接減少乳癌的危險,因此帶有缺乏此類酵素的基因型態的婦女,就無法產生足夠解毒的酵素,發生癌症的危險性便大大地提高,長期服用賀爾蒙可能導致乳癌的風險也隨之升高。所以,高危險群婦女或即將接受賀爾蒙治療的女性,可利用這些基因檢測了解自己致癌的風險,以採取更積極的預防措施,包括嚴格減少接觸致癌因子、每月做乳房自我檢查、增加乳癌篩檢的頻率、避免賀爾蒙替代療法等。

這樣的檢驗已成為預防醫學的利器,十分值得推廣,但是它在嘉惠婦女之餘,卻在保險議題上出現了問題;有人或許會在檢驗發現自己具有乳癌好發基因之後,加碼投保相關保險,於是造成這項保險理賠機率大幅增加,一段時間之後保費將調高,便對業者和未做檢查的保戶產生不公平的交易現象。

基因檢測嘉惠民眾 但將造成保險亂局  

或許有人會建議,法律是否可以規範投保前不可接受基因檢測,縱使做了,業者也可向檢驗機構取得檢驗結果,一如疾病病歷的取得一般?問題是,這是對人體保健有幫助的檢查,鼓勵尚且不及,哪有禁止的道理?況且一般民眾對自己的身體有自主處分權,檢驗的結果也非常容易保密,保險公司實在難以事前得知。

或許也有人會建議,保險公司規定保戶在投保之前的健康檢查加入基因檢測,這麼一來,形勢逆轉,對業者大大有利,業者可利用這項檢查篩選保戶,卻形成另一種不公平交易。因此,有些歐美國家已立法禁止保險業者在核保前要求保戶施行基因檢測。

面對已經開始出現的亂局,政府應當廣邀學者專家、保險業者及消費者保戶團體研擬合理的規範,確保保險交易的公平性,避免保險市場失序。

 

 

 

 




編輯推薦
公、勞、農、健保
台電未提供防護衣 判賠職災126萬元
現年68歲、在台電核一、二廠工作超過30年的李姓退休員指稱,在核電廠高輻射區工作10多年,因台電沒有...
調查&排名
2018保險業求才、起薪看板
一年一度的「全國財金保險系所畢業生就業意願大調查」是產學界檢視人力流動狀況的重要參考資料,從科班生的...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eClaim理賠區塊鏈」榮獲IDC數位轉型大獎 彈指間輕鬆完成理賠申請 體現公平待客精神
台灣人壽「eClaim理賠區塊鏈」專案再獲國際獎項肯定!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