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投資型保險打破壽險新契約排名傳統
文/林麗銖 | 2004.02.01 (月刊)

講到台灣壽險市場的排名,無論是有效契約或新契約,國泰第一,新光、南山輪居二、三的局面,一直沒改變過。而來台16年,採大量增員、走本土化路線相當成功的ING安泰人壽,近幾年來如異軍突起般,新契約保費曾一度挑戰老三寶座,但力道未能持續,新契約終究無法保住前三大,不過仗著過去累積的雄厚本錢,在郵政壽險加入壽險公會列入正式排名,高居第四之後,ING安泰的有效契約仍能穩居前五大。

民國81年保險法修訂開放壽險業經營年金保險時,曾有人預言,這將是國內壽險市佔率排名大洗牌的機會,結果十多年下來,年金險保費的佔率不到5%,對壽險市場沒有起任何作用。當時大概沒有人想到,壽險公司的業績排名,會在去(92)年投資型保險大賣、銀行保險崛起之後,完全改觀。

每4元保費就有1來自投資型保險

根據壽險公會的資料,92年度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為3,442億(含郵政壽險保費280億),比91年度的2,822億(含郵政壽險保費187億)成長21.97%。其中,投資型保險保費便高達853億,佔了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的24.78%,也就是說,去年每4元新契約保費收入中就有1元是來自投資型保險。而853億投資型保費中,704億是來自壽險保單,149億是屬於年金險商品。若跟91年才79億的保費收入相比,去年投資型商品保費成長率高達979.75%。

而3,442億的新契約保費中,如果扣除853億投資型商品保費,事實上92年度傳統型商品保費是負成長的,其中又以傳統型壽險負成長達26.6 %最為嚴重。

富邦擠下南山 登上老二寶座

若以個別公司來看,92年度新契約保費收入排名,除國泰仍維持第一寶座外,老二已換為同為蔡家集團的富邦人壽,新光、南山則各退一名,獨賣投資型商品的統一安聯則首度進入前五大,去年才加入公會的郵政壽險排名第六,第七到第十分別為中國、遠雄、ING安泰、全球。

如果單看投資型商品,92年度853億保費收入中,統一安聯就做了291億,佔該公司全年度保費收入的97.35%,可說是專賣投資型保險的公司;排名竄升到第二的富邦人壽,近五成的保費收入也是來自於投資型商品,達151億;國泰則做了150億,佔該公司保費收入約四成;另外,南山有76億、中國做了41億、ING安泰35億、保誠28億;最早在台開賣投資型商品的宏利人壽也做了19億,佔該公司保費收入的88.80%。

扣除投資型保險 國泰負成長45.14

從數字可發現,富邦與統一安聯92年新契約保費排名之所以能衝到第二及第五,主要都是拜透過銀行通路大做投資型保險之賜。而國泰雖然保住龍頭地位,但若與91年相比,衰退了27.61%,若再將150億投資型商品保費扣除,衰退程度更高達45.14%,而市佔率也從91年的29.94%,大幅滑落到去年的17.77%。顯然國泰人壽不但無法從成立金控中發揮戰力,資源整合之後,產能反而比過去由傳統部隊當家的時代降低。排名第三的新光,去年保費大幅成長44.64%,一掃91年負成長16.04%的陰霾,再度超越南山,而且是前五大公司中唯一沒有靠投資型商品(保費收入僅11億)的公司,但全年316億保費收入中,據了解,來自其他金融機構通路的保費便高達130億,而且主要是以利率變動型年金為主。這也說明了去年在所有傳統型商品保費幾乎都負成長的情況下,年金險卻一枝獨秀的原因,因為光傳統型年金保費就高達581億,是91年的3.6倍,若加上149億投資型年金保費合計為730億,已佔92年度新契約保費收入的二成一。

遠雄及全球 靠銀行保險擠進前十大

同樣,也是靠銀行通路創下保費新高紀錄的還有遠雄與全球,其中遠雄的保費收入從91年的25億不到,增加到去年的154億,成長率高達519.3%,排名從前年的第十八大幅躍進到去年的第八。據了解,遠雄人壽去年光第三季就有約100億保費收入,是來自於各合作的銀行、農會與信合社等。全球的情況與遠雄幾乎同出一轍,保費收入增加超過三倍,名次提升七名,而所銷售的保單也都是短年期躉繳的儲蓄型商品。

紐約負成長七成一 名次掉十名

92年前十大保險公司中,ING安泰人壽是除了國泰之外,另一家新契約保費負成長的公司,92年ING安泰雖然做了35億多投資型保險,但加計96億傳統型商品後,仍比91年的141億衰退6.4%。

前年排名第八的台灣人壽,去年保費收入也大幅衰退37.52%,名次更掉到第十四;負成長的公司還有國華、宏泰、國寶、中央及保德信,但整體而言,最嚴重的要屬紐約人壽,不但排名從第九掉到第十九,保費收入更負成長達七成一。

投資型商品保費是過路財神

國內風行投資型保險與銀行保險是這一兩年的事,因此對這一兩年新契約保費收入排名衝擊較大。事實上不同類型的投資型保險,像連動債券保單與長期繳費的投資型商品,對保險公司資產負債配置的影響就不同;同樣地,來自傳統長期壽險的保費與來自銀行通路躉繳短年期高儲蓄性保險保費,也有很大的差別。許多投資型商品保費對保險公司而言,只是過路財神,保險公司賺的只是手續費;而短年期高儲蓄性的定存保單,不但考驗保險公司短期的投資能力,也有快速還本的問題。這些都是隱藏在新契約保費收入亮麗外表下的問題,因此,大做投資型保險或大量透過銀行通路賣短期高儲蓄性保單,將對各保險公司造成何種影響,仍有待觀察。

壽險業總保費收入已破兆

除了新契約保費外,若將續年度保費加計來看,92年度壽險業總保費收入已達1兆1,197億元(含郵政壽險保費1,014億元),較91年同期9,848億元(含郵政壽險保費954億元)增加13.7%;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3,442億元,較去年同期2,822億元成長22.0%,續年度保費7,754億元,較去年同期7,026億元成長10.4%。

若看個別公司的話,92年度有效契約保費收入前五大仍維持與91年相同,分別是國泰、南山、新光、中華郵政與ING安泰,五大公司的市佔率高達67.74%。五大公司中,除了國泰負成長2.13%外,另外四家公司都是正成長。

(本文資料來源:壽險公會統計速報)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台灣觀光迎困境 多元旅客成轉機
「陸客不來」四字堪稱毒咒,讓旅遊業者為之膽寒。觀光局統計,去(二○一六)年五月來台陸客三二.七萬人,...
退休規劃
6月號現代保險雜誌 精彩內容~保險五大優勢 不怕手足爭產
中國信託銀行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發布的「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指出,財富傳承議題逐漸受到重視...
市場訊息
宏利投信:利多不斷 支撐點心債走勢
自英國公投脫歐後,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但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指出,在全球債市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