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75歲劉女士患有骨質疏鬆症,四年前因腰痛骨折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由神經外科龔煥文醫師為其進行手術,並於術後定期施打骨質疏鬆藥物保養骨頭。
日前因背痛、坐臥困難及走路不穩回診,龔煥文醫師為她安排核磁共振造影(MRI)檢查,發現胸椎壓迫性骨折,且胸椎位置有個長在脊椎內、大小1.5公分的腫瘤;因病灶位置特殊,手術風險極高,龔煥文醫師與病人和家屬溝通後執行脊椎顯微手術取出腫瘤,術後劉女士可自行下床,且化驗結果為良性腫瘤,無須做放射或化療治療。
龔煥文醫師指出,脊膜瘤發生率極低,每10萬人每年發病率約1人,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4到8倍。而人體脊椎位置又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和尾椎,若患處位於胸椎,極可能造成胸悶、心律不整或腸胃功能不良等。
龔煥文醫師進一步說明,脊椎中的脊髓外側包覆著一層硬脊膜,其為較強韌的纖維組織,可有效阻止腫瘤穿透。原發性腫瘤可依生長位置區分成硬脊膜外的「骨源腫瘤」、介於硬脊膜內的「神經鞘瘤」及「硬脊膜瘤」、位於脊髓內的「室膜瘤」及「星狀細胞瘤」。
如劉女士則為良性的胸椎硬脊膜內的「硬脊膜瘤」。龔煥文醫師強調,良性腫瘤雖較惡性腫瘤長的慢、侵犯性低,但只要生長在中樞系統,治療風險便大大提高,若不進行醫治,病人將逐漸癱瘓。與病人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後,龔煥文醫師便與團隊進行骨折灌漿手術及脊椎顯微手術,在術中即時監測神經功能。
龔煥文醫師表示,原則上必須先減壓骨板再將脊膜打開,才可切除腫瘤,一般作法會截斷患處上下的骨頭,再用釘子固定它,「但因劉女士的骨質疏鬆太過嚴重,釘子可能難以固定,加上其病灶位在胸椎,有肋骨做保護,因此經X光導引,以新式椎體3-D三角架將骨頭撐起,使其呈現開傘般的狀態後再灌入水泥。」而後在監測神經系統下將硬脊膜打開,找出腫瘤後順利切除。
龔煥文醫師提醒,手術後的病人須注意是否有下肢肌肉力量減少之情形,如有應立即告知主治醫師,儘速做進一步檢查及處置,同時呼籲一般民眾,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或無力,應提高警覺,前往就醫找出病因,避免延誤病情。
(本文由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編輯推薦 | ||
人壽保險 下了公車才受傷,乘客保險賠不賠?
乘客在車上因意外受傷,不論哪家公司的哪一張提供乘客保障的保單,都不會發生賠與不賠的爭議,但是若... | 市場訊息 富邦投信:分散布局避震盪 靜待陸股底部現近期受武漢肺炎影響,投資者風險趨避意識提高,全球風險性資產出現震盪走勢,中國股市亦同步修正,現階段該... | 健康醫療百科 久坐久站栓塞上身 運動是解藥!工作需要久坐、久站?如果伴隨肥胖、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使用避孕藥等情形,小心,下肢深部靜脈栓塞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