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報稅常見的11種錯誤觀念
文/黃文和(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 | 2004.05.01 (月刊)

又是5月所得稅申報旺季,過去常見納稅義務人因對法令規定誤解或不夠熟悉,以致遭到國稅局要求補稅甚至處以罰鍰。其實,只要納稅義務人詳讀國稅局每年編印的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及結算申報說明書,並注意報章雜誌中與所得稅申報相關的報導或說明,必能減少不必要的錯誤,本文以11個實際案例解析正確的申報觀念。

案例1 獲老爸贈屋的林明,想用房貸買股票,並列舉扣除房貸利息……

林明因老爸送他一棟房屋,打算向銀行貸款來投資股票,既可賺取投資利益,又可把房貸利息列舉扣除,請問這種觀念正確嗎?

會計師說:購屋貸款利息扣除的條件是,納稅義務人購買自用住宅,向金融機構借款所支付的利息,每一申報戶每年扣除數額以一屋為限,金額並以30萬為上限,而且如果有申報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該項金額應在購屋借款利息中先行減除,又購屋借款利息及房屋租金支出(每申報戶租金扣除上限為12萬元)的列舉扣除額只能擇一適用。所以,納稅義務人應審慎考量採用何者較有利,以免後悔。本例林明的房屋是來自於他人的「贈與」,不符合「購買」原則,房貸利息是不能列舉扣除的。

案例2 張利想申報念大學的弟弟的教育學費與保險費列舉扣除……

從小失去雙親的張利,在保險業打下良好基礎,年所得很高,他弟弟在大學念書,張利想申報弟弟的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可以嗎?另外,他弟弟的人身保險費2萬4千元也可以一併申報嗎?

會計師說:依照所得稅法規定,教育學費的特別扣除額僅限於納稅義務人就讀大學以上院校的「子女」教育學費,每年可以扣除2萬5千元。所謂大專院校,不含空大、空專及五專前三年級。所以張利不能申報他「弟弟」的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另外,依所得稅法規定,保險費列舉扣除僅限於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直系親屬的相關保險費,扣除上限為每人每年2萬4千元。張利和他弟弟不是直系親屬,所以張利也不能申報列舉扣除他弟弟的人身保險費。

案例3 李通經常往返兩岸,又娶了大陸女子黃秀,兩人都有所得……

李通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經常往返兩岸,因而娶了大陸女子黃秀為妻,黃秀92年度跟隨李通來台期間,因為兼差領有薪水,但黃秀還沒取得台灣身分證,她的所得如何申報繳納?而李通往返兩岸,領有大陸薪水,那份薪水在台灣要申報繳稅嗎?如果要,那麼在大陸繳的稅可不可以抵繳台灣的稅?李通能申報扶養妻子的免稅額嗎?

會計師說: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期間,有台灣地區來源的所得者,由扣繳義務人在給付時,按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的扣繳率就源扣繳稅款,不用再與具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身分的配偶的所得合併申報,其就源扣繳的稅款也不得扣抵,但其配偶可申報扣除扶養配偶的免稅額,及與所得無關的扣除額(例如殘障特別扣除額)。所以黃秀的所得應由給付人就源扣繳稅款,不用併入李通的綜合所得申報,李通申報92年度綜合所得稅時,可以列報扶養黃秀的免稅額。

又李通有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依規定應併入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課徵所得稅,但他已經在大陸地區繳納稅款,可檢附證明文件自應納稅額中扣抵,只是扣抵之數不得超過因加計其大陸地區所得,而依其適用稅率計算增加的應納稅額。

案例4 資助21歲姪子念大學的黃遠,想申報扶養……

黃遠從小和弟弟一起在鄉下長大,兄弟感情融洽,兄弟倆雖已各自成家,但因黃遠所得很高,一直資助扶養弟弟的小孩,使其姪子能順利念大學,92年度他姪子已經年滿21歲,黃遠在申報92年度綜合所得稅時,想要申報扶養其姪子,以增加一個免稅額,可以嗎?

會計師說:依照國稅局統計,綜合所得稅補稅原因中,有很高比例的案件都是因為重複申報扶養人或列報扶養條件不合規定。申報扶養其他親屬被剔除的機率很高,主要是誤解所致,像本例黃遠要申報扶養其姪子是不行的,因為他姪子已滿20歲,不符合規定。依稅法規定,要申報扶養其他親屬,必須是未滿20歲或滿60歲以上,無謀生能力,確係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案例5 把房子免費借給弟弟開店的鄭華,以為沒有租金就不必申報租賃所得……

鄭華自幼失去雙親,他與弟弟相互扶持感情很好,他弟弟打算創業設立獨資商店,鄭華要把他的房子無償供弟弟營業使用,這樣他就不會因為增加綜合所得而增加所得稅,這樣的觀念正確嗎?

會計師說:依照稅法規定,將房子無償借與配偶及直系親屬以外的人,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國稅局仍會設算房子所有人的租賃所得,課徵所得稅,只有無償借給他人供住家使用,才可免設算所得繳稅。鄭華把房子借給弟弟做「營業使用」,不符上述免設算所得對象(配偶及直系親屬),所以會被國稅局設算所得課徵所得稅。

案例6 股票族王發,想把上市公司股利計入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王發在83年投資上市的台灣科技公司股票,85年10月1日取得緩課股票2萬股,每股面額10元,92年6月5日王發把該股票存入集保,放棄緩課,92年度又取得台灣科技分配現金股利20萬元及盈餘配股1萬股,王發不知道這三筆股利如何申報課稅?

會計師說:王發在85年10月1日取得緩課股票2萬股,面額總計20萬,該股票取得日在87年12月31日以前屬於公開上市的緩課股票,而在92年度申報所得,該所得仍可適用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扣除上限為27萬元。其餘92年度獲分配的現金股利20萬元及股票股利10萬元(1萬股)都不得適用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案例7 國小老師陳成,想申報扶養哥哥的小孩……

陳成的哥哥是國小老師,陳成想要申報扶養哥哥的小孩(姪子),以節省所得稅,請問可以嗎?

會計師說:由於陳成的哥哥是國小老師,是屬稅法所稱的免稅所得者,也就是因為職業身分的關係,包括現役軍人及國中小學以下的教職員,所領的所得,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款及第2款規定免稅。所以陳成不能列報扶養其小孩。

案例8 年所得數百萬18歲的李奇,想單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李奇才18歲,年所得就高達數百萬,他想要單獨申報綜合所得稅,以避免併入爸爸的所得繳納較高的所得稅,請問可以嗎?

會計師說:依照規定,未滿20歲而有所得者,應併入父母所得合併申報,不能單獨申報,只有已結婚者,可以選擇單獨申報。因此,小奇如果已婚,才可單獨申報。小奇在滿20歲那年,則可選擇單獨申報,或併入父母所得申報。

案例9 去年死了原配,隨即再婚的楊康,前後兩個配偶的免稅額……

楊康的太太在92年5月1日因病過世,之後楊康在92年10月4日隨即再婚,楊康可不可以申報前後配偶的免稅額?

會計師說:依照財政部解釋,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在同一課稅年度中,因原配死亡後再婚,其與原配應合併辦理綜合所得稅申報,至於新配偶則可選擇單獨申報或合併申報,如果是合併申報,原配偶及新配偶的免稅額都可以全額扣除。所以楊康與原配的所得必須合併申報,而新配偶則可依照何者有利,來選擇申報方式。又同樣規定,在同一年度內夫妻離婚後再婚,則前後配偶都可選擇與夫合併申報,或是單獨申報,如前後配偶都選擇合併申報,則前後配偶的免稅額均可全額扣除。

案例10 捐款大戶賴聰,捐給某寺廟500萬……

賴聰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由於認真打拼,成為某建設公司董事長,飲水思源,使他成為慈善機構的重要捐助人。有一天,他對某寺廟捐贈500萬元,並拿到寺廟給的收據,想要做為綜合所得稅申報時,當捐贈列舉扣除,請問可以嗎?

會計師說:個人對於慈善機構團體的捐贈,在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20%範圍內,可以列舉扣除,但對國防、勞軍及政府的捐贈則沒有限額,另外對公職候選人員競選經費的捐贈總額,每人各不得超過2萬元;而個人對依法設立且得票率在5%以上的政黨(92年度只有民進黨、國民黨及親民黨符合規定)的捐贈,不得超過其申報綜合所得總額的20%,總額也不能超過20萬元。至於個人在93年捐贈給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經費同樣也受到2萬元限制,但不可列為92年度所得的列舉扣除,必須等到申報93年度綜合所得稅時,做93年度列舉捐贈扣除。

以本例而言,賴聰捐給寺廟500萬元,沒有超過他綜合所得總額的20%,如果賴聰取得的收據印有經主管機關核准設立許可的字號,就可以列舉捐贈扣除,否則則屬虛報捐贈,一經國稅局查到,不但要補稅受罰,還可能吃上官司。

案例11 年薪千萬的保險業務員黃信,想把所得列為執行業務收入……

黃信在壽險公司上班,是公司的超級業務員,年薪高達近千萬元,每年要繳納鉅額所得稅,他想要請公司將支付給他的薪水改為執行業務收入,可以嗎?

會計師說:依目前稅法規定,保險業務員的所得仍屬薪資所得,不可以誤列為執行業務所得,否則,如因此漏報所得,仍會被處罰。

不過因為不少業務員建議應將所得變更為執行業務所得,未來若稅法修改,保險業務人員就可以像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員一樣,設立帳冊、記錄收入及支出,以計算出淨所得申報繳稅。如果不記帳也可以,收入就由保險公司開出扣繳憑單可得,而必要費用則由財政部頒訂標準扣除,例如依據92年度財政部公布保險經紀人費用標準為26%,如果收入為100萬元,必要費用就是26萬元,所以淨所得為74萬元。

多聽多問多看  報稅少錯誤

所得稅法條文繁雜難懂,而且常常變動,納稅義務人往往因為對法令不夠瞭解,或是不知法令已更改,導致遭國稅局發單補稅,甚至被處以罰鍰。其實納稅義務人如果有疑慮,可以請教專業會計人員,或向各地國稅局查詢,各地國稅局也都設有服務台由專人負責答詢,甚至由專業會計師輪值為納稅人服務,納稅義務人只要多加利用這些服務,必能減少補稅或處罰的風險。

 

 

 

 




編輯推薦
醫療、健康保險
醫療險理賠 常見2大陷阱
「手術一定理賠嗎?」答案可不一定。「手術」這兩個字,在大多數的醫療險條款中,都沒有明確界定,就連金管...
市場訊息
富邦產險:戶外活動必備 富邦產險網路投保「登山綜合保險、海域綜合保險」
台灣擁有獨特的海洋、高山地理環境,吸引許多「凹逗(Outdoor)咖」民眾至海邊衝浪、潛水或從事登山...
退休規劃
退休前先卡位! 一窺安養院的第一品牌
排隊搶防疫物資已不稀奇,這家安養院長年滿床,每年仍有一票人排隊搶住,還沒退休就得先卡位! 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