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黃媽媽,一直由二女兒美琪(假名)與外籍看護一同照顧,但最近病情惡化了。帶著黃媽媽來接受失智評估的美琪,對臨床心理師訴說自己母親最近一些怪異舉動,例如懷疑有人闖進家裡偷錢(事實上是黃媽媽忘記將錢藏哪裡)、認為看護會下毒所以要求美琪煮飯、看到已經去世的親人並和他/她說話…。美琪認為自己母親沈溺在幻想中,因此需要有人告訴她現實。無奈,黃媽媽卻因此經常和美琪爭執,搞得美琪不知要如何是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高振傑說,一般人對失智症長者的印象,大都是記憶力變差。其實失智症是一種大腦疾病,隨著萎縮、退化,也會出現類似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症狀,例如:多疑(Paranoia)、妄想(Delusions)、幻覺(Hallucinations)。這類精神症狀發生頻率在10~70%,會隨著失智症種類而不同。
高振傑針對這幾種常見精神症狀做以下說明,並提出這類常見的困擾可以如何因應。
一、多疑
所謂的「多疑」,是指懷疑他人的程度超過合理範圍。長者的「多疑」通常與其記憶力不佳有關,而且記憶力越差,情況就越惡化。常見的多疑種類有︰懷疑東西不見是被某人偷了、懷疑被兒女帶來住院是因為他們要謀奪家產、無法記住醫護人員而懷疑他們是騙子。
有時候長者的多疑來自於對自己日漸衰弱的不安全感,擔心自己受騙,因此對於周遭的人都採取防衛的態度。高振傑建議,倘若長者因為對家屬起疑心而不配合或敵視家人,可以試著用一些方式讓長者了解家屬是關心他們的。例如找一些舊照片敘舊以讓長者回憶起自己和家人過去的相處,適時給長者溫柔的撫摸或擁抱,這樣較能讓長者感受到安全感。
二、妄想
所謂的「妄想」,就是沒有的事,但是長者卻堅信不移。比起「多疑」,「妄想」的固執程度、怪異程度更高。常見的妄想有:被偷妄想(兒子偷存摺)、被害妄想(媳婦在煮的菜下毒)、嫉妒妄想(老公跟外籍看護偷情)、奇特妄想(電視會播出腦內想法)。
針對有妄想症狀的長者,最重要的是別與其爭辯,試著順著妄想來達到家屬的目的。舉例來說:長者認為自己是兒子被陷害,所以不願意就醫。此時可以安排與長者關係較好,且非妄想對象的家屬來勸說,向長者表示為了反擊兒子的陷害,所以要去醫院證明自己的清白。亦即藉由順勢而為的說詞來讓長者達到就醫的目的。
三、幻覺
所謂的「幻覺」,是指沒有真實的刺激產生卻有此種知覺。例如:視幻覺(看到過世的母親跟長者揮手)、聽幻覺(聽到觀音菩薩向跟長者說法)。
通常有幻覺症狀不太造成干擾,但可能會造成長者的危險,例如看到窗外有人對長者揮手,長者沒想到所在地是三樓就靠過去,以致差點跌出窗外。對此,家屬可以和長者談談他們的幻覺,問問那些幻覺給長者什麼樣的感受(例如可怕的或是懷念的),適時地給予安撫或支持,向長者表示若看到誰而想要打招呼都要讓家屬陪著一起去,以免發生危險。
高振傑指出,由於失智症是一種持續性衰退的疾病,家屬要避免對長者有過度的期待,認為讓長者回到現實才是對的。對於失智症的精神症狀,不要直接修正長者這些行為,而代之以正向的鼓勵或包容的支持,讓長者的症狀與自身、家庭共處。
(本文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金融科技共創平台啟動 黃天牧提4大目標為推動金融科技發展,實現普惠金融目標,金管會協同金融總會,於昨(19)日成立「金融科技共創平台」,預... | 財經時勢 國健署:雙雙突破!「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破1,400萬次安裝,健康存摺破700萬人使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以下稱健保快易通APP)自102年開發供民眾使用,103年健... | 市場訊息 金管會:提醒消費者定期檢視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之有效性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提醒汽、機車及微型電動二輪車之車主,記得投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下稱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