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打破清潔保養品迷思
文/周采萱 | 2011.12.01 (月刊)

日前美國消費者保護團體(The 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指稱嬌生(Johnson & Johnson)嬰兒洗髮精含有「1,4-二氧六圜(1,4-Dioxane)」及「甲醛(Formaldehyde)」兩種致癌物質,消息發布後,引起消費者一片嘩然。

為了避免台灣消費者恐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出面澄清,表示經政府核准上架銷售的洗髮精,內含的1,4-二氧六圜及甲醛皆在規範內,目前沒有致癌疑慮,但在這個以香味、觸感掛帥的洗劑時代,消費者的選擇必須承擔哪些風險,仍是值得好好檢視的問題。

清潔用品 少不了界面活性劑

若要將髒汙從皮膚、衣服或鍋具等表面帶走,光靠清水可能不夠,此時,就必須依靠清潔劑,而清潔劑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界面活性劑。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指出,油與水無法混合,為了有效去污,不論是哪種洗劑,都必須依賴界面活性劑才能達到清潔功效。界面活性劑的構造可分為親油端及親水端,親油端可抓住污垢,親水端則能依附水分子,可同時抓住油和水。除了清潔用品之外,界面活性劑在其他需要油水混合的產品中也相當常見。

早期的界面活性劑是以天然油脂製成的肥皂,不過,主婦聯盟環保講師陳修玲指出,肥皂容易和水中的鈣、鎂離子合成為皂垢,所以後來漸漸被石油再製的洗劑取代。

陳修玲表示,界面活性劑可依據親水端的帶電性分為陰離子型、陽離子型、非離子型及兩性離子型等四種,其中以陰離子型最常見,主要功能為清潔油污,例如沐浴乳、洗髮精、洗碗精等大多都以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為主,清潔功能最佳;陽離子型具殺菌、抗靜電、潤絲等功效,常用在潤絲精、消毒水當中,刺激性最強。非離子型則被廣泛使用在保養品、化粧品之中,具有清潔及增加濃稠度的效果。

兩性離子型的清潔效果較差,但刺激性較弱,常見於嬰兒清潔用品,或是做為混合劑,增加成份混合效果。

界面活性劑停留在皮膚太久會傷害肌膚表層,甚至使皮膚起疹子。此外,在勞工衛生研究院二○○七年針對六十七項市面販售的清潔劑調查,有七八‧六%的廚房清潔劑以及多數的地板除臘劑含有醇醚類界面活性劑,這種溶劑容易揮發,聞起來非常刺鼻,對皮膚的滲透力極強,其中的乙二醇醚類更被研究證實會導致畸胎、發育障礙。

防腐劑含量 法令有規範

楊振昌指出,除了界面活性劑,為了讓產品的賣相好、成分穩定,業者通常會另外添加防腐劑、香料、增稠劑、發泡劑等成分。

做為防腐劑之用的甲醛、對羥基苯甲酸(Paraben)等,也是近幾年經常引起討論的成分。根據化粧品防腐劑成分使用基準表規定,甲醛不得添加於化粧品、沐浴乳、洗髮精、洗面乳之中,不過化粧品原物料仍無法完全避免釋出微量甲醛,因此衛生署規定,產品中甲醛含量不得超過1,000 ppm。

而兩年前媒體披露從一位患者的乳癌腫瘤切片化驗出對羥基苯甲酸,也引起不少民眾恐慌,楊振昌認為,醫學講求絕對的證據,癌症的發生可歸責於許多原因,從單一化驗結果很難判定對羥基苯甲酸是否為導致乳癌的主因。而依據主管機關規定,對羥基苯甲酸的總含量不得超過一%,基本上在這個規範內使用都是安全的。

功能越多 成份越複雜

楊振昌說,洗起來有很多泡泡的洗劑不代表清潔力強,只不過是在產品中增加了發泡沫劑;為了刺激嗅覺感官,多數的洗劑也會添加香料。能夠增加觸感的增稠劑、增厚劑等,也都是為了讓消費者使用起來更有「感覺」,實際上並不會增加清潔功效。

陳修玲也指出,容易起泡的清潔劑中,恐含有壬基酚聚乙氧基醇(NEPO),這種化學物質雖然能夠被微生物分解,但會產生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一旦隨著污水排放到大自然中,將透過食物鏈對人體及環境造成傷害。

陳修玲進一步解釋,壬基酚類似雌性荷爾蒙,屬環境荷爾蒙的一種,會干擾內分泌系統,並降低生殖力等,目前已被環保署禁用於家用清潔劑,而衛生署也規範化粧品中壬基苯酚濃度不得超過○‧一%。

陳修玲另外指出,皮膚本身為弱酸性,能抑制病菌生長,並有增加防禦作用的細菌共存,一般的清潔產品其實就能達到殺死病菌的功效,部份標榜抗菌的清潔產品,除了殺死病菌以外,也會一併殺死共生菌,反而讓其他病菌有機可趁。且這些抗菌產品多半含有三氯沙、三氯卡班等,皆屬環境荷爾蒙,為保護自己也保護環境,最好不要使用。

此外,楊振昌指出,洗劑內含的化學成分多達數百種,越是強調多功效的洗劑成分越複雜。例如洗劑本身多半為鹼性,標榜中性的洗劑往往添加了能夠中和鹼性的成分在內,前一陣子備受關注的塑化劑也常做為洗劑中的定香劑。成分複雜的產品容易在久置後產生化學變化,只不過,一般民眾通常難以從成分標示中了解利害關係。

減少使用量 降低人體與環境傷害

陳修玲說,降低洗劑對人體與環境傷害的方法有三種,首先,挑選使用天然油脂做為基礎成份的洗劑,這類洗劑較容易被分解,或者以自製肥皂、小蘇打粉取代;其次,使用洗劑時先用水稀釋濃度,可降低使用量以及對皮膚的刺激。第三,盡量減少洗劑停留在肌膚的時間。

此外,部分清潔保養品也有替代產品,陳修玲以卸妝為例指出,一般食用沙拉油就有卸妝效果,不但價格便宜、容易取得,而且對皮膚的傷害也最少,市售的卸妝油為增強效果,除了油脂之外還會添加其他化學成分,大幅增加過敏機率,最好避免使用。

楊振昌談到,有些肌膚慢性過敏、發炎或掉髮的人,可能是因為使用不適合自己的洗劑,診治這類患者時,醫生通常會建議更換洗劑,就能有效減緩症狀。

洗劑中雖然含有化學成分,不過楊振昌指出,市售產品多半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此外,只有經過化驗並符合法令規範的產品才能獲得衛生署許可字號,消費者仍然可以放心使用。

楊振昌表示,有製造商名稱、成分標示清楚、有衛生署許可字號的產品比較安全,萬一使用時出現問題,也才知道向誰求償。

此外,楊振昌提醒,小孩的皮膚面積較小,應降低洗劑濃度,減少化學物質對皮膚的傷害;針對最近很夯的私處清洗用品,楊振昌也指出,陰道黏膜較容易吸收化學物質,使用前應先諮詢醫師意見,若非必要最好不要使用。

洗起來香、泡泡多、洗後肌膚摸起來滑溜是不少人挑選洗劑的條件,而成分單純的洗劑洗起來只會有澀感,沒有香味,也不會有綿密的泡沫,對消費者而言吸引力小,但這些產品反而對環境、身體較無害。往後挑選洗劑時,不妨試著改變消費習慣,給自己也給地球一個喘息的機會。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國中女墜樓掉鐵軌,如是自殺學保不賠
新北市一名國中畢業的陳姓少女,昨日自住家七樓頂墜樓,撞凹一樓遮雨棚,再滾落一旁鐵軌上,造成手臂骨折等...
健康醫療百科
戒不掉的童年 吸吮手指有錯嗎?
「我的女兒要讀大學了,但是她從小就有吸吮手指的壞習慣,到現在都還戒不掉,請問該怎麼辦?」一位母親詢問...
市場訊息
保誠人壽:2021台灣兒童身心健康指數66分僅達中等 發揮思維領導 邀請各界共同關注兒童心理
保誠人壽17日舉辦「i寶—保護兒童  誠就未來」倡議記者會,發表台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