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命定? 還是選擇?
文/黃秀玲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8.17 (新聞)

最近聽到幾位朋友在分享父母親對小孩的影響,大家都認為家庭對子女個性、行為、習慣的確影響深遠。

有位朋友十分不擅表達感謝或喜悅,對不滿或憤怒的表現卻往往強過他真實的感受,他說,很多人都跟他講過,但是「我們家裡每個人都這樣啊!」

另一個常嫌他老婆囉嗦的朋友說,「我老婆整天唸東唸西,小孩都很受不了,但是後來我發現她爸爸媽媽也都很嘮叨,這麼愛唸,應該是家庭造成的!」

這類的例子很多,仔細想想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很多習性的確都在家中養成,但是大多數人除了家庭也都會涉入其他的環境,例如學校、職場、軍中、社團;除了父母與其他家人之外,也都會接觸其他人,包括同學、師長、同事、同袍以及各種同好等;在家庭中養成的習慣也可能因為自己的選擇而改變,例如有時候在社會新聞中看到作姦犯科者的父母泣訴「他本來是個乖孩子,後來交了壞朋友,才變這樣。」

一個人的現狀——包括罹患某種疾病、在某些方面有特別傑出的表現,乃至於胖瘦美醜、行為個性到底來自遺傳或環境,本來就有很多不同的論點,原生家庭既是遺傳中心,也是最初始的環境,對一個人自然有很大的影響,不過,除非是不可抗力的遺傳,否則對個人的影響關鍵仍在於每個人的選擇。

通常一個脾氣暴躁的男人,可能是生活在一個經常充滿暴戾之氣的家庭,耳濡目染的結果;不過,一個理性溫和的人也可能有一個火爆的父親,因為不想「繼承」父親這樣的習性,才努力讓自己變得不同,中止受遺傳和環境綑綁的宿命。

大多數的父母親都是子女的好老師,雖然父母的優點或正面習性,小孩也未必肯學,例如勤奮努力、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溫柔體貼,但是讓子女有機會學習父母親的優點,就可以減少未來子女從錯誤中學習要耗損的精力與人際關係。

不論如何,家庭是我們的出處,父母親則是影響我們一輩子的啟蒙老師,我們之於子女也是如此,這樣的權利和義務不是爺爺奶奶、外勞、褓姆、安親班或手機、平板電腦所能取代的。

在用外餐時,常看到前後左右坐的全是各自低頭滑手機的一家三口、四口──不論是在等上菜、正在用餐或已用完餐,我想,遺傳的影響雖然沒變,但是未來孩子們要面對的環境與認知問題,恐怕將遠甚於他們的父母親。

 

延伸閱讀:

學習去蕪存菁 可以翻轉人生

8%兒童曾有自殺念頭 研究:和智慧型手機有關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工作效率差 當心過動症作崇!
小偉上班常遲到,主管交待的工作常常忘記做,或是拖延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做,就算主管盯著他的進度,仍...
財經時勢
2020有多少財金新兵想從事保險工作? 鎖定《現代保險雜誌》調查
不要問金融保險業要什麼人才,先惦惦自己有幾兩重! 金融保險業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約6萬元,「白領...
健康醫療百科
愛講八卦更健康 有助減輕壓力
嚼舌根、說八卦總會被認為是三姑六婆,但一項研究指出,分享八卦能凝聚向心力、減輕心理壓力,彼此更可藉由...